曾是“前第一偶像”的他,为什么放弃撕掉“花瓶”的标签?
向大家推荐一个全新的老朋友:文娱后台。
这是Vista大家庭中,精通文娱的小伙伴。
如果你爱吃瓜,文娱后台喂给你的瓜保真、保鲜。
我们有训练有素的记者团队,带着你和大咖面对面,要吃就吃自己挖来的一手瓜。
我们也有从远古时代就在各国八卦场里遨游的资深少女,最新发生的热门话题配合着陈年老料。
如果你爱追剧观影,文娱后台也能陪着你一起追。线上线下良心片,摸着良心为你推荐;烂片吐槽,要不不吐,要吐就吐在点上。
对了,我们还会不定期发电影票、视频会员福利什么的。反正别家粉有的排面,文娱后台的粉丝们也不能少。
关注Vista吧,不会有错的。
当人生进入中场,如何面对演员四十,男人四十这些问题?听听他们本人怎么说。 本期主咖:胡兵。1999年,他和瞿颖主演了偶像剧《真情告白》,至今仍被视为偶像剧经典,胡兵也成为内地偶像鼻祖。之后又有《粉红女郎》《双响炮》等,当年的偶像剧,胡兵都是男一号的第一人选,他是许多人的初代男神。偶像过了40岁,会变成什么样呢?

走进头等舱候机室,胡兵找了个角落坐下,一身黑衣,不想引人注目。
但不被注目是不可能的,189公分的身高,走到哪里,都很容易成为焦点。候机室里的其他人手指着他,小声议论,胡兵从口型中辨认,他们在说“帅”。
因为“帅”,他职业生涯的最初阶段走得比别人顺利。
只做了1年模特,就成为当时的第一男模。转型演员后,又很快成为内地偶像鼻祖。
也是因为“帅”,到了职业生涯中场,胡兵曾一度走入瓶颈。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有了偶像演员这个概念以来,这个定义一直伴随争议。
人们天然地认为“偶像”是没演技的花瓶,这个偏见至今仍未打破。过了30岁,还被当做偶像,是件有点可怕的事。
胡兵曾因太帅,失去过一些机会,“你太帅了,看上去太年轻了,不适合这个角色”总是听到这种话,当然想撕掉这个标签,向别人证明我也可以是实力演员。
就这样,经过多年努力,胡兵接受了一个现实——“偶像”这个标签是无论如何也撕不掉了,他对本刊记者说:“因为你的形象一直是这样,人家脱离不开说你帅。”
进入40岁下半场,他已经不会介意“偶像演员”这个称呼了,“反正每个位置总要有人做的,我就把自己做好就好了,要跟别人比,也没法比。”
永远有人正年轻,就永远有新的偶像出现。鼻祖偶像和新晋流量偶像也许会在某个机场擦肩而过。
一边被一众粉丝前呼后拥,成为机场一景。
一边尽量低调,下了飞机转身就溜着边走,希望尽量不被人发现,这大概又是另外一景。
以下为胡兵自述
《有翡》里,我演的是赵丽颖的外公。我本来以为找我演的是个老人家,所以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就去了,我想我肯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
我去到那边以后,才发觉其实不是演老人家,他们让我演的是年轻人。就是这个角色年轻时候的戏,我就有一点不知所措。
他们帮我把扮相做好以后,都说很年轻、很好看。我说不是,我会有一点心理没有准备好的感觉。

我现在这个阶段,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可以把一个中年人演得很好。因为年轻人物的时光对我来说已经过去了,我不想重新再演。
尽管我现在的形象演年轻人也没有问题。除非是这个人物跨度很大,从19、20开始演到六七十岁,这种角色我就很愿意去做。
但是纯粹让我演35岁以下的那种年轻人,我好像有一点心理障碍。
我从美国回来的时候(2006年,胡兵留学美国,5年后回国),我就觉得我需要挑战一下自己,不希望再演回之前的戏。
一个人如果够成熟,是一个好演员的话,不应该去看自己曾经演过什么戏,他应该想未来要演什么戏。
过去的所有的东西从我40岁开始就已经清零了,前面再大的成就都不包含在你未来的旅途当中。
我希望可以多演一些我现在这个年龄的东西,就像人的成长一样,20岁有20岁的样子,30岁有30岁的样子,40岁有40岁的样子。
01
美国回来后,开始演配角,你说没有落差肯定不可能,肯定会有。
只是因为人的格局变大化以后,你是不会计较这些的。
这个事就像小孩子断奶一样,肯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需要自己去调节。

有些人调节得很快,有些人调节得很慢,然后我可能第1个半年的时候,落差很大的。
就像我已经习惯了下军棋,我下得还不错的。
然后突然间让我改下国际象棋,对我来说是有挑战的。
一直演男主角的人,去演男配角,就像换了两个不同的行当。
人没有办法重新选择的。
既然我当年选择去美国留学一段时间又回来,我就得一直走下去。
我也不会想怎么样回头,我只是看我前面需要做些什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现在慢慢的我觉得我演配角的能力已经上来了,从很多个戏里面都能看到,像《猎场》《古剑奇谭2》《幻城》,像有很多的配角,我觉得演出来以后,大家都觉得我就是很棒,没有把主角的风采给盖掉,同时角色演得很到位。

之前演了这么多年的男主角,都是完美的好好先生,发挥的空间相对小一些。
现在这条路上我走得还蛮扎实的,像我这样的资历,如果去演配角的话,应该不会缺戏拍,但只不过不希望自己把自己搞得那么狼狈。
每年我手上的剧本应该不少于100个。一个打单打的选手,而且单打打得打得不错的,现在去双打,人家肯定愿意跟你配对。
但如果这个角色是重复之前的,或者对我来说不具挑战的,我不是很欣赏的,我就不接了。
一年时间也就这么多,我1月、6月有时装周,那个是不能推的工作,我最多有8个月的时间去拍戏,所以我最多拍两个。
我在1999年、2000年之间,做了一年模特,有幸被说成是中国首席男模。
现在还坚持做时尚领域,因为在这个行业里面我比较资深,我可以去帮助年轻设计师完成他的梦想。
对年轻设计师最好的帮助,就是我帮他走秀,这样他的曝光率、话题度各方面都高了。

我曾以为我可以把偶像、花瓶、奶油小生这个标签撕掉,变成实力派演员。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发现撕不掉,所以我就选择放弃了,还是继续做我的偶像。
我跟现在新一代的演员在一起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是齐头并进的。
撕不掉是因为你的形象一直是这样,脱离不开被说帅。
但是人家说你帅,就会忽略你的演技,所以你要用1000%、10000%的努力去证明你有实力。
但是事实证明其实你不需要这样做,你只要把自己做好了,人家说你帅就帅,人家说你偶像就偶像,反正每个位置总要有人做的。偶像也不一定没有实力。
过去老一代的革命家都是我们的偶像,美国也有很多英雄形象,也是偶像,那也很帅。
我们有的时候太片面觉得偶像是一个负面的词,我倒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现在的娱乐环境比之前要好很多。
过去我们都是报纸或者是电视台报道,宣传渠道相对单一。
你要有新的作品出来被报纸登了,然后大家才能蜂拥而至。
现在网络时代了,他们新的偶像相对来说,比我们那时要轻松一点。
但他们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我觉得这些新的小朋友都还是蛮不错的,水准都很高,因为有很好的人给他们培训,有很多机会。
我们总得拥抱未来嘛。所以我也做了一些调整,大家都想知道我的皮肤是怎么保养的,于是我就在小红书上推荐,其实也跟现在的年轻偶像学了很多东西。

02
拍《真情告白》《粉红女郎》的时代,我们的服装,所有的一切是高于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准的。
现在很多现代戏的剧情、服装、化妆、造型等等是低于现在网络上的年轻人的水准,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土。
因为你们都比电视剧里的人物快了,怎么可能会觉得他时髦呢。
我是觉得这个就是一个问题了,我也在经历。所以我去拍戏的时候,所有的服装、造型都是我自己做,为了电视剧的拍摄,我要花大量的资金去买衣服,自己带一些道具去剧组。
其实也是蛮头疼的一件事情。
如果你让我演一个时尚大亨,设计师评委,但是你给我的剧本不是按照这个逻辑写,我如果演出来的话,时尚界的人会觉得:胡兵你发生了什么?
因为我本来就是国际的设计师评委,我太熟悉时尚界是怎么做的了,这个是我很纠结的东西。
这也不能说是行业的退步。
是因为他们就在自己的行业里待着,没有去体验生活。
你不体验生活,写出来的本子就缺少当下的生活气息,包括美术、服装、化妆,如果跟不上现在的潮流,麻烦他们去看一下小红书,现在都在流行什么样的东西,这个是很重要的。
坦白讲,和90年代末,2000年初时相比,我现在遇到好剧本的频率低。过去遇到好剧本的频率相对高。
但是我有选择权,所以我可以选择不拍。
我哪怕一部都不拍,我到10年以后我依然是胡兵。
但是如果我委曲求全去拍了一些不好的,给我贴上一个烂戏的标签,我不能接受,所以我情愿不拍。
但我没有很怀念过去。因为我过去那个时间不是很懂事,每天就拍啊拍啊,其实很厌倦的。
现在我是真正的爱上了这个行业了,所以很珍惜每一次机会。
我不想再回到过去那么幼稚的我,现在的我是比较好的。
我会怀念过去的剧本,真的很扎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你不讲到这句话都不行,必须得讲。

一个字都不能多,一个字都不能少的那种剧本,我是特别特别怀念。现在的剧本水分太大了,有点让我觉得……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