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破我自己|图-160再次刷新轰炸机留空纪录,飞行员遭殃了
前不久,俄远程航空兵的一架图-160创下了25小时零25分钟的飞行时长记录,而巧合的是此前创下飞行时长记录的同样也是俄军的图-160,堪称“我破我自己”。

参与此次飞行的两架图-160从俄罗斯本土起飞,途经太平洋、欧亚大陆以及北冰洋,飞行航程达到了2万公里。这样的长途飞行,不仅考验着飞机的性能、飞行员耐力,更考验着整个俄空天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既锻炼了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检验了体系化后勤保障能力,同时也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可谓一举三得。

远程飞行难点何在?
首先远程飞行最考验的除了飞机本身的可靠性外,就是后勤保障能力。作为前苏联简单粗暴美学的代名词之一,图-160的机械可靠性自然没的说。尤其是在经历了多次现代化升级改进后,图-160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战略轰炸机。所以要问图-160能否胜任远程飞行,大可不必担心,战略轰炸机就是为此而生。

在图-160的整个飞行期间,共有6架伊尔-78加油机为两架图-160进行空中加油,总加油量在60吨上下。此外,作为相对笨拙的战略轰炸机,自然不会单枪匹马的深入敌后。在飞行全程,除了两架图-160相伴外,俄空天军的苏-35也提供了全程护航。可谓“全要素,全流程”。而这样繁杂的加油与护航,考验着俄空天军整体的组织协调与后勤保障能力。

其次,远程飞行对于图-160的飞行员而言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吃饭、睡觉以及上厕所都是难题。通常情况下像图-160这样空间相对充裕的战略轰炸机而言,都会配备有供飞行员加热食物用的小型微波炉,当然空间充裕只是相对战斗机的“充裕”,但至少可以不用吃巧克力和压缩饼干来充饥。

飞行员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常处于精神亢奋的状态,即便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飞行后也很难进入休息状态,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前往任务区的途中。而一旦任务结束,返航时巨大的疲惫感就会向飞行员袭来,轰炸机飞行员更是这样,所以如何高效的休息,也是一门学问。而美国B-2飞行员则通过在机舱内摆放的一张义乌产的折叠床,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相信作为远程飞行“钉子户”的图-160也会采取一些手段来帮助飞行员快速进入休息状态。

为什么需要远程飞行?
战略轰炸机作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要一环,两个衡量战略轰炸机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一个是航程,另一个就是载弹量。B-1B与图-160作为冷战背景下的产物,并没有过多的考虑隐身性,而是在一定程度下强调了低空突防能力。而现如今,在针对拥有完备军事体系的主权国家进行打击时,使用没有隐身能力的战略轰炸机无异于“送人头”。所以像B-1B以及图-160这样的轰炸机,更多强调的是在防区外投放制导武器的能力,而这就对轰炸机本身的滞空时间提出了要求,较长的留空时间提高了打击的灵活性与突然性,不必做繁杂的起飞准备,可以在空中直达任务区。

同时战略轰炸机作为十分精密的战争机器,通常需要精心的保养维护,对起降环境也颇有要求。所以战略轰炸机通常驻扎在设施完善的内陆机场,确保飞机本身的安全。而这就对战略轰炸机的持续飞行时间和航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俄罗斯和中国一样,没有过多的海外军事基地,而不同的是,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几乎遍布全球,而像关岛这样的军事堡垒,不仅满足航母的停靠,同时也满足了像B-2这种十分娇气的战略轰炸机的停放要求。这是美军全球战略的一大优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俄罗斯图-160的“我破我自己”也算是一种无奈吧。

自普京上任以来,俄罗斯在军队发展的思路上愈发清晰,在常规力量上自然不和美军硬碰硬,在尖端技术上则另辟蹊径,争取军事力量的不平衡下达到某种程度的对称,这样的思路值得借鉴。而在近些年才复活的“白天鹅”图-160,扇动一下翅膀,真的可以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抖三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