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乐曲中强弱变化的基本规律

2022-07-20 11:38 作者:中国崛起呀  | 我要投稿

贝多芬416、乐曲中强弱变化的基本规律


什么是切分音?——网友提问

…音:见《欧几里得146》…

(…《欧几里得》:小说名…)

 

…切分音:见《贝多芬412~414》…

 

勇仙陶恩(2020-08-15,2赞):

乐曲中音的强弱对比构成节奏基本基础

…乐:见《欧几里得147》…

…曲:见《牛顿47》…

(…《牛顿》:小说名…)

 

…对、比、对比:见《牛顿122》…

…节、奏、节奏:见《牛顿87~88》…

…基、本、基本:见《欧几里得2》…

…基、础、基础:见《欧几里得37》…

 

没有强弱音变化的曲子难以想象的,而强弱出现又是有规律的,

…变、化、变化:见《伽利略10》…

(…《伽利略》:小说名…)

 

…规、律、规律:见《欧几里得43》…

 

这种规律简单地说,就是以单纵线(即小节线)为标记的——纵线的左边为弱声音符,右边为强声音符以下简称为强音和弱音)。

…简、单、简单:见《伽利略13》…


强音和弱音是相对的

…相、对、相对:见《欧几里得69》…

 

所谓强音,就是说,这个音在演奏时,要相对响亮和有力,

弱音与强音相比,则表现得较为暗弱一些,

打个比喻,如果用“咚-”来表示强音的话,那么弱音就可表示为“哒-”。

再以“二拍子(每小节有两拍)”为例,它的两拍强弱变化就可以表示为“咚-哒-”;

在四拍子中就是“咚-哒-咚-哒-”。


可见,无论是二拍子 或是在四拍子型节奏中,强拍和弱拍是交替出现的(三拍子的稍有不同,为强、弱、次弱型),

…型:见《伽利略9》…

 

而且四拍子每小节中后边的强拍 要比前边的稍弱一些,叫做“次强拍”,

依此,后边的弱拍叫做“次弱拍”,

这就是乐曲中强弱变化的基本规律

 

切分音的出现,使这种强弱规律发生了一些改变,

使得音的强弱变化规律不再按照原来“咚-哒”(二拍子)这样的节奏进行,而是改为“哒咚--哒”这样的节奏,

…进、行、进行:见《贝多芬222》…


即将原来在小节线右边的强音“弱化”,形成了“切分节奏”,

…化: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美~。恶~。电气~。机械~。水利~…见《欧几里得2》…

 

其概念的基本含义为:

…概、念、概念:见《欧几里得22、23》…

…基、本、基本:见《欧几里得2》…

…含、义、含义:见《欧几里得193》…

 

把一个音符切成两个部分,强音占有第一拍的后半拍 和第二拍的前半拍,

即把强音挪到两个“半弱音”的中间(仅体现在两拍中),

也即你所说的“从弱音到强音,弱音强唱”的意思,

这样一来,在音乐表现上 则毫无疑义地突出了这个强音的位置。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需要注意的是,音的强弱和音的高低是纯粹的两个概念,

如不严格区分,则容易产生误解 而错把强弱音与高低音混为一谈,影响对节奏的判断。

…严、格、严格:见《欧几里得125》…

…判、断、判断:见《欧几里得70、71》…


“哇~

请看下集《贝多芬417、百科对切分音的解释》”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中国崛起呀”




乐曲中强弱变化的基本规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