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存在的自卑。(1)

2021-05-20 21:53 作者:朝与暮白七君  | 我要投稿

我在五月四号看了好几遍B站首页上的青年发声,虽然听时情绪激昂,但是看完之后我又在五号和六号分别看了一遍,觉得与现实格格不入,又觉得那几句深入人心的话只是乘一时口舌之快。

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又想到了最近吃我参与的事件——一款名叫崩3的游戏被玩家群起攻之。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家游戏的公司对待国外玩家的福利明显高于国内玩家的福利。在国内玩家几次要求说明的时候,它们没有解释,只是等到外服的活动结束时,才草草起笔了一封毫无诚意的道歉信平息事端。结果这无疑是火上浇油,玩家的怒火久久不能平息。

那为什么一个看似很正常的公司与使用者的纠纷能与自卑谈在一起呢?因为这个点就在于它们为了迎合国外市场不断压低了自己的底线,在国内又是自大的态度,两者加起来恰恰是这个公司自卑的体现。在自卑中诞生的自大,所以才不愿意面对出现的情况。

那有人又会说了,当时情况那么乱出来不会被骂死吗?错!这是一种责任,在知道自己是事件的主要原因,敢于去承担后果这就是自信,一个公司连自信都没有,那自己做什么的时候估计也没什么底气。

所以我可以说当初的口号就是吹牛吗?也没法反驳对吧,实质上确实是做到了,可本质上还是在吹牛啊,商业吹,不是吗?

说完最近发生的事,然后回到青年群体里,青年群体里自卑是一种传递意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身世,家境,知识储备量在现在都是被拿出来评头论足的东西,自然在社会底层或者中下层的家长给孩子传递的意识就是自己很穷,没有什么钱之类将自己的处境或者几代的处境讲给下一代的人听。本质上是想让下一辈的人放弃幻想面对现实,可谁曾想过有些孩子的承受力并非自己想的那样。一些孩子听到了情况否定了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长久下来的了心理疾病,处在了一个自我肯定后否定的局面。

当然一些家长也为了能在一些可以展示自己的酒桌饭局上面能高人一等,其中排开一切已经定性的因素,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孩子了。

于是他们开始冠以“为孩子好”的理由开始了压迫性,强制性压榨孩子的自由时间,给他们灌输一种“先苦后甜”的意识,但是在孩子的想法上确是看到了父母为了将自己打造成商品而做的投资罢了,因为父母的自卑导致孩子的自卑,这样的自卑于是又变成了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自大,还有一个粉丝的自大。

是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无时无刻都想着占便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吃不了亏和吃不起亏,也是小时候感受自己的父母的自卑才觉得自己不能像父母要对自己好,对自己绝对的好,首先第一点就是没有付出就有的收获,然后在别人那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后没有价值后将其舍弃。想必这也是他们的想法吧。

然后就是喜闻乐见的饭圈文化了,本人是尊重事物差异的,所以饭圈文化的根本就是强行的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事物差异强行进行了对比,用来突出差异中的闪光点,然后因为这个闪光点而感到自豪。

我木住了,看到因为这个闪光点而感到自豪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是不是病句,但仔细一想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就会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的觉得了,为什么?因为就论讲理你那缺点比优点有什么可比性?再说了自豪是发自内心的,而这事件与你能有多大关系?

你说国家大事,那肯定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别人的事关你屁事,但是说到这这一次的崩3事件又让我联想到20年某位明星了,具体是哪位就不提了。

而饭圈文化的主力军却是青年群体,你说这是有多自卑才去疯狂追逐着所谓“信仰”,而放弃自己才是自己最该追逐的“明星”立场!

然后有人又会说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你管的着吗?对,我是管不着。但因为你的想法和立场的盲目导致的选择和处理的盲目,牵连的却是一群清醒且不想深陷其中的人。

因为青年人的在自卑下的本性不断的暴露,所以我才怀疑少数人的自信能带给多少人自信?现实结果却是少数人的自卑影响了多数人的共鸣,也开始自卑了起来。

现在再看一下内卷,我觉得又是一种含义叫做“自信的筛选”,也可以叫做“自卑的吞噬”的机制。

为什么这么说,我先把教书育人的学校和聘请职员的公司的内卷来说一说先。

首先我们来谈小社会——学校

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产刷分机器的,如果社会就只是单纯考刷分机器来运作的话,文化将只存在于评测和议论当中,人情将会被冷漠埋没,换而言之学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你如何做人,在做人的基础上了解当中的诸多规则和原理。

但是你看看学生现在有多少扛不住压力得心理疾病的?政府鼓吹的“素质教育”却解决不了一个学校的“自卑”,为什么?升学率,省排名,荣誉多少,主要还是一个面子,因为一个面子这个世界可以被毁无数次。只要存在文明,就会有高低之分,但面子却可以让事物在表象上得到一点内心的平衡,可实质上你有多少就是多少,自卑让学校觉得你需要在学习上下狠手就行了,完全忽略了学校也要“育人”的重要性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是学生的教育方向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家长的面子撞上了学校的面子给了学生更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心理就会出现一些扭曲,精致利己主义者和校园暴力施暴者,以及学习压力自杀者就是在当中没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才酿成惨祸。

然后为了所谓的“提升实力”将孩子送到衡某中学去,甚至去模仿那个学校的模式,结果缺乏实际的考量,压力全部落在了学生身上,部分老师甚至区别化(我这里说的区别化已经远远高出了三六九等分级管理学生)。

有教无类是老师的准则之一,这里的“教”是指育人方面,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却没教好,为什么?因为是用“成绩来看待一切”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位学生,所以有些老师漠视或忽略了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任由其自生自灭,或者连同学生的父母一起数落,这就导致一部分虽然在学习方面没有什么强势,但有些其他特长的学生蒙上了一层阴影。

说是培养人才,实际上培养出的却是以利益为重的机器,这样下去,别说什么凝聚力了黑暗森林法则加上鄙视链,一个社会就乱套了!当然这就是自卑造成的结果。

在自卑下有了一种想保护自己或是夸耀自己的自大,又或者一事无成只能羡慕的自负,这就是当代青年极力隐藏在内心角落里不肯展现的另一面。

现在我问一句,你们感到自卑吗?回答都是不会,但内心里的“小疙瘩”被触及到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的不断的效仿其他学校让自己可以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但越效仿本身就会越被自卑给吞噬,直到学校的模式完全按模仿的学校走,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是内卷也已经完成了。

然后学生和教职员工成了内卷的牺牲品。

说完“小社会”,该谈谈社会了。

社会的内卷我愿称之为——自信的筛选。

存在的自卑。(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