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将一颗褐矮星用作车载电源…什么亚顿之矛…
当一颗行星超过13倍木星质量后,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将使得氢元素发生聚变反应,但是反应过程十分缓慢,无法形成真正的恒星,这类天体叫做褐矮星; 褐矮星质量继续增加,超过大约77倍木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7%)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将彻底点燃,成为一颗真正的恒星; 恒星质量继续增加,内部核聚变也将更剧烈,恒星的寿命反而会变得更短,理论上恒星质量上限约为300倍太阳质量(该数据目前还没有定论),质量过大后恒星将塌缩为黑洞。 ……………… 恒星J052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最小质量恒星,质量是木星的77倍,是太阳的7.21%,体积是木星的87%,表面温度为1800℃,距离地球40光年。 J0523虽然距离地球不远,但是亮度非常暗,直到2014年,科学家们才发现它的存在;J0523几乎已经是恒星质量的理论下限了,如果质量再小一点,J0523将无法形成恒星,只能算是褐矮星。 也正是由于J0523的质量很小,所以内部的核聚变反应相对于大质量恒星来说慢很多,而J0523的理论寿命,将达到数百万亿年,远比我们宇宙年龄长。 恒星R136a1,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大质量恒星,是太阳质量的265倍,体积是太阳的32倍,表面温度高达5万度,距离地球16.3万光年,位于大麦哲伦星云内的R136超星团。 因为R136a1的质量太大,所以内部核聚变反应非常剧烈,消耗质量非常快,寿命也只有几百万年的时间,目前R136a1的年龄为80万年。 恒星质量分布: 在天文学中,有一个恒星质量和数量的分布规律,就是质量越大的恒星数量越小,统计数据上形成一个类似金字塔的结构,在我们宇宙中,小质量恒星是远远多于大质量恒星的。 ……………… 褐矮星 褐矮星是质量介于最重的气态巨行星和最轻的恒星之间的一种次恒星,具体而言,质量介于13至75或80倍木星质量,或大约2.5×1028 kg 至大约1.5×1029 kg。低于这个范围的是次褐矮星(有时被称为流浪行星),质量在这之上的是最轻的恒星红矮星。 次褐矮星 次褐矮星,行星等级质量的天体,它的质量比棕矮星的质量下限(大约木星质量的13倍)还要低。次褐矮星是以恒星形成的方式,经由气体云的坍缩形成,而不是经由拱星盘的核心坍缩或吸积。 恒行星 恒行星(Planetar)是指比次褐矮星还小的行星质量等级的天体,它的质量比太阳质量的0.004倍还要低(低于4倍木星质量),甚至可能比木星质量还低,温度比行星略高。这种星体是以恒星形成的方式,经气体云的坍缩形成,温度是来自原恒星阶段来自重力势能的加热或摩擦造成的温度上升,但因质量太小无法发生核聚变反应,故无法成为主序星,原恒星阶段结束后即开始冷却。 恒行星还有另外的定义,就是不绕任何恒星公转、自由漂浮在宇宙或绕着星系中心公转的星际行星,他们可以比上述天体还小,甚至低于地球质量(0.000006太阳质量),形成原因可能是是受到其他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而被抛出原本绕着公转的行星系统,或是在行星系统形成期间被弹射出来原行星。是一个不能形成恒星的原理,恒行星形成不了恒星。它们是流浪行星。无法跟着恒星运转,产生了这种情况。在宇宙当中这种恒行星是很多,它们的样子非常奇特,漂浮在太空里。已经提出了两个定义,但也取得了在天文学和行星科学界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