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阿拉伯时期的里海西岸(二)——9-11世纪阿塞拜疆三朝兴衰史

2021-05-23 15:47 作者:数学九十分  | 我要投稿

节选翻译自《剑桥伊朗史4》第六章——The Minor dynasties of northern Iran,W.Madelung,VⅢ. The Sajids, Sallarids and Rawwadids

原本是因为太长分开三章,现在又合并一起

1.萨吉王朝

巴贝克起义虽然轰轰烈烈,但只是暂时削弱了当地的阿拉伯豪族的力量。(因此)在回历二七六年(889.5.6-890.4.24回历二七九年(892.4.3-12.31,哈里发穆塔米德(al-Mu'tamid[1]任命他手下的一位心腹将领穆罕默德··阿比·萨吉(Muhammad ibn Abi'l-Saj为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总督。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削弱豪强们的独立趋势,一方面也是为了压制占据亚美尼亚大部的巴格达特王朝(Bagratid)的发展势头。萨吉家族来自中亚的乌什鲁萨纳地区(Ushrusana[2],先祖为粟特人(Soghdian[3]。穆罕默德之父阿布·萨吉·德伏达··德伏达什特(Abu'l-Saj Devdad ibn Devdasht[4]随阿拔斯将领阿福欣(al-Afshīn[5]征战,与巴贝克的决战中表现突出,崭露头角。之后效忠王室,主政多省。[6]他死于回历二六六年(879.8.23-12.31,留有二子:穆罕默德与优素福,他们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个人补充:阿布·萨吉因平定巴士拉黑奴起义不力,被革职,因此他在876年投向萨法尔,谁知萨法尔迅速败于穆瓦法格手下,他处境十分尴尬,幸好在他死后萨法尔王朝与阿拔斯王朝达成和平,其子穆罕默德被派往作为萨法尔王朝在麦加的代表,随后被穆塔米德任用,派往叙利亚,在阿拔斯将领伊斯哈克··昆达吉(Ishaq ibn Kundaj)帐下听用。穆罕默德颇有野心,他后来反叛伊斯哈克,投靠埃及的突伦王朝储君胡马赖韦(Khumarawayh),但好景不长,胡马赖韦放弃了他选择了伊斯哈克,他被击败,只能逃到穆瓦法格处,穆瓦法格便派他担任阿塞拜疆总督

穆罕默德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征讨桀骜不驯的阿卜杜拉··哈桑·哈姆丹尼('Abd-Allah ibn al-Hasan al-Hamdani,他是哈姆丹家族[7]阿塞拜疆分支的族长,占据马拉盖(Maragha回历二八零年(893.3.23-12.31,在穆罕默德许诺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后,阿卜杜拉开城投降,但穆罕默德翻脸不认账,将其杀死,并抄没其家。虽然穆罕默德以马拉盖为首都,但他却常年居于巴尔达。【为了方便与亚美尼亚开战】随后他便将目光投向了亚美尼亚,当时巴格拉特国王斯穆巴特一世(Smbat I,或译斯慕派)在890年继位。穆罕默德先是以哈里发的名义给他送去一顶王冠与大批礼物,以此宣称阿拔斯王朝的霸主地位。但斯穆巴特于892年向拜占庭皇帝派遣使者,穆罕默德听闻后扬言要发动进攻,不过在斯穆巴特送去一封外交信函之后,穆罕默德顿时偃旗息鼓了[8]。巴达拉特王朝接着便攻占了德温(Dvin,阿拉伯语为达比勒[Dabil],895年入侵格鲁吉亚(Georgia)与阿尔巴尼亚(即阿兰)。为了遏制其在北部的扩张,穆罕默德在895年悍然进攻,攻占了纳希切万(Nakhchivan与德温,但随即便惨遭失败,被迫议和停战。

穆罕默德实力逐渐壮大,遂生不臣之心。他公开反叛朝廷,并拒缴其省份的赋税。同时,他将乌什鲁萨纳之王的传统头衔“阿福欣”作为姓氏。【不过一粟特士卒,竟敢僭称王姓】这些信息都是从一枚铸有他名字的钱币中获知,这枚钱币出产于回历二八五年(898.1.28-12.31的巴尔达城。然而,由于要整备军队与亚美尼亚开战,他没过多久还是承认了哈里发的权威,并得以继续统治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后)他率领着军队如尖刀一般直插巴格拉特朝腹地,攻占其国都卡尔斯(Kars,俘虏了王后【此处可牛】,并将其国库劫掠大半。899年,他同意以王后交换斯穆巴特之子阿硕特(即阿硕特二世,Ashot II为人质。之后,他很快又入侵瓦斯普拉干(Vaspurakan[9],迫使其城主、阿尔茨鲁尼国(Ardzrunid[10]王公萨尔吉斯·阿硕特(Sargis Ashot)称臣,并派遣他的兄弟作为人质。接着他随之进占了早已落入穆斯林之手(但还不归阿拔斯王朝管辖)的第比利斯城(Tiflis),并撕毁了与斯穆巴特的和约,再度攻入巴格拉特腹地,欲直捣黄龙,一举擒获国王,可惜未竟全功。[11]

在取得这些辉煌的胜利后,他对王朝的所谓“忠诚”再度变得可疑起来。回历二八七年(900.1.7-12.25,他察悉了[朝廷内的]一个阴谋(plot),为此他希望借此谋取迪亚穆达尔(Diyar Mudar[12]的管辖权。[13]但与此同时,他发现萨尔吉斯的那位兄弟趁他不备逃走了,为了报复,他再次攻入了瓦斯普拉干,而萨尔吉斯在他攻入前便跑掉了。穆罕默德留下一支军队占据此城,随后回军巴尔达,准备与斯穆巴特再次开战,但因为他染上了传染病,于回历二八八年(901.1.1-12.15暴毙,他的野望也随之深埋冢中。

穆罕默德死后,众将士便拥立其子德伏达继位,但仅在位五月,便遭叔父优素福推翻。优素福上位后迁都至阿尔达比勒,将马拉盖的城墙彻底摧毁。斯穆巴特试图直接向哈里发穆克塔菲(al-Muktafi)归属,放弃独立,以摆脱萨吉王朝的控制。当优素福命他前来觐见朝贡时,他断然拒绝。于是优素福便兴兵进犯。回历二九零年(903.1.1-11.23,双方达成协议。斯穆巴特还是接受了优素福赐予的王冠,承认萨吉王朝的宗主权。此时优素福与哈里发之间本已确立的关系逐渐变得剑拔弩张[14],(甚至)在回历二九五年(908.1.1- 9.29巴格达方面派出一支军队前往讨伐优素福。直到新君穆克塔迪尔登基后,双方在巴格达通过谈判达成和议[15]这件事情能以促成有赖于新任维齐尔伊本·福拉特(Ibn al-Furat的努力,因此优素福决定在他铸造的钱币中时不时印上维齐尔的名字。次年(909),萨吉王朝正式被朝廷授予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统治权。

此前优素福抗命不遵的时候斯穆巴特(不仅不相助,而且还)寻求哈里发的支持,厉兵秣马,蠢蠢欲动。优素福对他的骑墙行为怀恨在心,在解决巴格达的事情后,他立马点兵出击,要在亚美尼亚展现自己的实力。他先与瓦斯普拉干王公加吉克一世(Gagik结盟,加吉克因为要和斯穆巴特争夺纳希切万,所以主动投靠优素福。优素福封他为国王,为其加冕,并拒绝了斯穆巴特企图和好的建议,将其使者霍汉尼斯主教(Catholicos Hovhannes[16]监禁起来。回历二九六年(909.1.1-9.19,他进占纳希切万,并在加吉克的帮助下攻入休尼克(Siunikh。优素福正准备越过休尼克乘胜追击,但由于寒冷的天气只能呆在德温度过冬季[17]第二年(910),斯穆巴特的两个儿子阿硕特·埃尔卡斯(Ashot Erkath,即阿硕特二世)与穆舍尔(Mushel)率亚美尼亚王军从埃里温北部来袭,但被优素福击败,穆舍尔不慎被擒。斯穆巴特退守固若金汤的埃伦贾克堡(Erenjak[18],被优素福团团包围,这场残酷的战争暂时陷入了僵局。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斯穆巴特(只身一人)主动请降。优素福本来想放了他,但随后又改变主意,把他囚禁起来,继续攻城。过了一年(914),眼见埃伦贾克久攻不下,他把斯穆巴特拉到城墙下肆意折磨,令其痛苦不堪,希望能迫使守军投降(然而失败了)。他只能将斯穆巴特吊死在德温城外(愤愤而还)[19]这场战争破坏范围甚广,且伴随着一波镇压宗教信仰的浪潮。地理学家伊本·豪卡尔(Ibn Hauqal)谈到优素福(Yusuf)对亚美尼亚的穆斯林十分残酷[20]并指出巴格达人拒绝买亚美尼亚的奴隶,因为他们已经是齐米(ahl al-dhimma[21]了。[22]

起初,对于继承其父之位,努力想要兴复王室、恢复旧土的阿硕特二世,优素福仍然持敌对态度。在加吉克拒绝与他进一步合作后【反骨的也太快了点】,他便转而扶持拥有“斯帕拉佩特(Sparapet[23]头衔的阿硕特··沙普(Ashot ibn Shapuh[24]为王,并在德温为其加冕,以制衡加吉克与阿硕特二世。不过阿硕特二世获得国内大部分的支持,同时优素福也无暇顾及(他的行动)【即下文的缴税之事】,最终(等到大势已成后)在约回历三零四年(917.1.1-6.23承认了他的地位,并封其为王。

随着优素福的后台伊本·福拉特被撤职,他开始不遵上命,将每年上交的赋税私自扣下了一部分,回历三零三年(915.7.17-916.7.4,他更是将哈里发的使者关进监狱,不过之后又放了他出来,将他送走,当然也少不了钱财相赠[25]。回历三零四年(917.1.1-6.23伊本·福拉特重归维齐尔之位,此时优素福已从萨曼王朝手中夺得赞兼、阿卜哈尔、加兹温与雷伊等地,并展示了一封来自巴格达的信,宣称前任维齐尔已经授权他管理这些地方。他希望伊本·福拉特能为他撑腰,但是哈里发穆克塔迪尔因他这种(目无王法的)行为大发雷霆,并从巴格达派出一支军队前往征讨,可惜出师不利,被优素福击败。此时大元帅[26]穆尼斯(Abū'l-Ḥasan Mu'nis[27]率军前来支援,优素福退守阿尔达比勒。尽管伊本·福拉特在朝中尽力斡旋,但哈里发仍然拒绝任命他管理这些地方[28]。穆尼斯先与优素福战于阿尔达比勒附近,不利,退还。不过一年后(回历三零七年[919.6.3-12.31])他成功扭转战局,击败优素福,将其生擒,解回巴格达。穆克塔迪尔把他丢进监狱关了三年。【应该只是敲打敲打他】期间优素福的突厥侍卫[29]苏布克(Subuk)在击败反对者后掌控了阿塞拜疆,被朝廷任命为总督。

优素福在回历三一零年(922.5.1-12.31被释放,派往管理雷伊、加兹温、阿卜哈尔、赞兼与阿塞拜疆。【终究是让步了,同时也是因为萨拉尔、阿拉维德、德莱木人对这些地方都虎视眈眈】苏布克对他一直忠心耿耿,因此他上任后继续任用苏布克主政阿塞拜疆。雷伊前任总督起兵造反,攻下雷伊,优素福于回历三一一年(924.1.1-4.8率军平叛,大败之,并杀死敌首。随即他率军前往攻打哈马丹时,他的副手被雷伊城的民众们赶出了城,他只能在回历三一三年(925.3.29-12.31回军坐镇,之后很快回到阿塞拜疆。回历三一四年(926.3.19-12.31,他被朝廷调往伊拉克,负责对卡尔马特派(Qarmatis[30]的战事,这群暴徒盘踞在巴林(Bahrain,在当地大肆破坏。一年后(927)他在库法附近与这伙暴徒交战,不幸战败被擒,并在数月之后(回历三一五年[928.1.1-2.24])被杀。他手下的突厥士兵(听闻此讯后)有一部分投靠了朝廷,并在军队中形成了一个萨吉军团[31]

优素福死后,他的侄子——穆罕默德·萨吉次子阿布·穆萨菲尔·法特赫(Abu ’l-Musāfir Fath)被哈里发任命为阿塞拜疆总督。一年半后(929)他在阿尔达比勒被自己的奴隶毒死。尽管萨吉王朝在他手中结束了,但是阿塞拜疆并没有重归朝廷掌控。

[1] 阿拔斯王朝哈里发(870-892在位),依靠其兄弟、宗室名将穆瓦法格,国势得到中兴

[2] 即苏対沙那(Sutrushana),费尔干纳西侧。西域古地,今塔吉克斯坦伊斯塔拉夫尚(Istarawshan)

[3] 原注:采自V. 米诺尔斯基,《高加索历史研究》p. Ⅲ, n. Ⅰ.

[4]阿拔斯时期比较著名的一位将领、总督

[5] 阿福欣(al-Afshīn)是苏対沙那统治者的传统头衔,此处指苏対沙那王族海达尔·本·卡乌斯(Ḥaydar ibn Kāwūs,死于841年), 阿拔斯王朝名将,参与平定巴贝克起义,因政斗而死

[6] 原文为and later served the caliphs in various provinces.

[7] 就是后来开创哈姆丹王朝的哈姆丹家族

[8] 原文为Muhammad threatened to attack him, but was pacified by a diplomatic letter of the king.

[9] 亦作瓦斯普拉坎

[10] 据说其血统可追溯到亚述帝国君主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

[11] 原文为again invaded the Bagratid heartland but failed to capture the king.

[12] 阿拉伯伊拉克(Jazira分为三个省份:迪亚巴克尔(Diyar Bakr)、迪亚穆达尔、迪亚拉比耶(Diyar Rabi'a),迪亚意为“……的住所”,其后缀皆是部落名。迪亚穆达尔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两岸的区域,从萨莫萨塔(Samosata)地区到阿纳(Anah)镇,包括巴里赫河和哈伯河下游地区。它的主要城市是南部的拉卡和北部的埃德萨(Edessa,阿拉伯语为al-Ruha),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哈兰(Harran)和萨鲁吉(Saruj)。

[13] 原文为for in 287/900 a plot was uncovered by which he hoped to gain possession of Diyar Mudar.

[14] 原文为Yiisuf's relations with the caliph, which had never been formalized, became increasingly strained

[15] 原文为Only after the accession of the caliph al-Muqtadir was a settlement negotiated in Baghdad

[16] Catholicos(卡托利科斯)是一个在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亚述教会等部分东方基督教使用的头衔。此头衔用于一些东正教自治教会或是东方正统教会的领袖身上,通常会配合宗主教的头衔一并使用。这个头衔通常是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历代领袖所使用,因此这位霍汉尼斯可以说是一位重量级人物。

[17] 原文为Pursuing Smbat across the country, he spent the winter in Dvin

[18] 今阿林贾(Alinja)

[19] 原文为Smbat was besieged by Yusuf in an impregnable fortress and finally surrendered voluntarily in order to stop the bloodshed.Yusuf at first permitted him to leave, but then seized him again and imprisoned him for a year. During the siege of Erenjak, probably in 301/914, Yusuf had him tortured and killed before the ramparts of the fortress in the hope of inducing the garrison to surrender and then sent his body to be hung in Dvin.

[20] 原文为The geographer Ibn Hauqal remarks upon the unprecedented harshness which Yusuf introduced into the Muslim treatment of the Armenians

[21] 意为“被保护民”, 是指在以沙里亚法规为基础的伊斯兰国家中信仰其他一神教的人(有经者),而多神教与无神论者则不在被保护的范围内。这一词汇最早指犹太教徒,后来扩展到了基督徒、祆教徒,甚至佛教徒,及所有的非穆斯林。在生活上有许多限制。

[22] 原注:采自伊本·豪卡尔著作343页

[23]斯巴拉佩特,是古代和中世纪亚美尼亚军队最高指挥官的世袭头衔。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相当于帕提亚时期的斯帕德(Spahbed)(“高级警官,总司令”)。后来这个头衔由巴格拉特王朝和阿尔茨鲁尼王朝所拥有。

[24] 他是阿硕特二世的堂兄

[25] ,原文为though later he released him and sent him back with presents and money.

[26] 原文为commander-in-chief

[27] 绰号穆扎法尔(al-Muẓaffar,胜利者)和哈迪姆(al-Khadim,太监),阿拔斯王朝将领、权臣,死于933年

[28] 原文为Despite the intercession of Ibn al-Furat for him the caliph still refused to confirm him in the governorship of his provinces

[29] 即古拉姆(ghulam),意为“经过训练的奴隶”,从突厥奴隶中选拔,担任统治者的侍卫,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化的军队,对中世纪的波斯地区影响巨大

[30] 易司马仪派的分支,思想十分激进,宣称隐遁的第七代伊玛目即将复临,号召建立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的美好社会,反对逊尼派的教义主张,以“圣战”推翻阿巴斯王朝的统治,其追随者日众。899年占据巴林地区,建立卡尔马特共和国,四处出击大肆破坏,疯狂屠杀朝圣者,1077年共和国灭亡

[31] 【原注2:米斯凯韦在其著作第一卷116页中记述924年穆尼斯率领的军队时便提及到“萨吉军团”,这似乎是错误的

原文为The mention of Sajiyya troops under Mu'nis in 311/924 by Miskawaih, vol. 1, p. 116,seems to be erroneous.】

2.萨拉尔王朝

法特赫死后,瓦西夫·希尔凡尼(Wasif al-Sharvani夺得阿塞拜疆,在穆弗里·尤素菲(Muflih al-Yusufi的支持下得以在同年(929)继任总督之位。从钱币上看,他的统治结束时间在回历三二三年(935.1.1-11.29)后。回历三二五年(937.1.1-11.7,摩苏尔哈姆丹王朝君主哈桑··阿卜杜拉即著名的纳绥尔·道莱(Nasir al-Dawla),赛弗·道莱之兄】派遣一个曾躲在他那寻求庇护的萨吉军团的军官纳奇夫(Nazif前往征服阿塞拜疆,不过显然没有成功。到了回历三二六年(938.1.1-10.28阿塞拜疆由戴萨木··易卜拉欣·库尔狄(Daisam ibn Ibrahim al-Kurdi)掌控了大局[1]

戴萨木之父易卜拉欣的父名为“伊本·沙兹鲁亚(ibn Shadhluya)”[2],从这个极具伊朗特色的名字来看,他很可能是库尔德人出身。他是摩苏尔地区的哈瓦利吉派首领哈伦·瓦齐基(Harun al-Waziqi的亲密战友。当哈伦在回历二八三年(896.2.19-12.31被哈里发穆塔迪德(围剿并)抓住时,易卜拉欣逃到阿塞拜疆,与当地一支库尔德人的首领之女结婚,生下了戴萨木。戴萨木与其父一般也是哈瓦利吉派信徒,受优素福雇佣,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名气。

戴萨木起初发家时依靠库尔德人【可能是他母亲的部落】,而此时德莱木人也很快扩张到阿塞拜疆并将其吞并。回历三二六年(937.11.8-12.31,一位吉兰人出身的将领拉斯卡利··马尔迪(Lashkari ibn Mardi率一支由吉兰人与德莱木人组成的军队入侵阿塞拜疆,他曾效力于三位统治者:马坎··卡基(Makan ibn Kaki与齐亚尔王朝的君主马尔达维奇武什吉尔两兄弟。他成功赶走戴萨木,但随后戴萨木在武什吉尔的援助下恢复了统治【由此推测拉斯卡利应该是离开或背叛武什吉尔自己单干】。(不过经过这些事情后)戴萨木[威望大失,]手下的库尔德人战士变得难以控制、约束,(一些首领)还将手伸进了他的一些领地里[3]。因此他开始雇佣德莱木人军队,这支军队以穆罕默德·本·穆萨菲尔的儿子萨耳卢克(Sa‘luk,阿拉伯语为苏卢克[suluk]为首领。戴萨木凭借他们来制衡库尔德人,并借机抓了几个(心怀鬼胎的)库尔德人首领。

戴萨木的维齐尔阿布·卡西姆·贾法尔··阿里(Abu'l-Qasim Ja'far ibn 'Ali,曾在优素福·萨吉手下管理财务,同时也是一个易司马仪派教士。由于他针对戴萨木的阴谋暴露了,他被迫在回历三三零年(941.9.26-942.9.14逃往塔鲁姆。当时伊本·穆萨菲尔已被自己的两个儿子瓦赫苏丹(Vahsudan马尔祖班(al-Marzuban推翻,他鼓动马尔祖班攻打阿塞拜疆。经过一番秘密的书信往来,他成功使戴萨木军中的一些将领向马尔祖班效忠,特别是德莱木人[4]当马尔祖班于同年(回历三三零年)攻入阿塞拜疆、与戴萨木交战时,戴萨木手下的德莱木人顿时临阵倒戈,投向敌军。戴萨木惊慌失措,只能逃往瓦斯普拉干投靠阿尔茨鲁尼王加吉克,此前他和加吉克的关系不错。

马尔祖班(在贾法尔的帮助下)成为易司马仪派教徒,并任命贾法尔为维齐尔,允许他在自己的领土内公开传播易司马仪派。不过很快贾法尔便因自己的地位而感到惊惧[5]。(为此)他(向马尔祖班)请求前往大不里士,到那之后他便邀请戴萨木与自己结盟,同时帮助当地民众杀掉了统治大不里士的德莱木人首领。当戴萨木到大不里士时,所有不被马尔祖班重用的库尔德人又重新(投奔他)聚集在他周围[6]

马尔祖班(闻讯后)率军赶来击败了他们并将他们围在大不里士城内。他向贾法尔表达了自己的善意,因此贾法尔又一次投靠了他,并且他希望(在这件事情后)他能够赋闲在家,不再担任官职[7]。在马尔祖班即将攻破大不里士前,戴萨木及其余众弃城而逃,逃到阿尔达比勒。马尔祖班得到了他兄弟瓦赫苏丹的支援,再次将他围在城内,之后通过贿赂戴萨木的新任维齐尔(对其劝说),戴萨木最终在回历三三一年(942.9.15-943.9.3投降。戴萨木受到了马尔祖班的善待,并应其要求派他负责塔鲁姆的城堡守卫[8]而此前协助戴萨木守城的阿尔达比勒的望族则受到严峻的惩罚:第一,破财挡灾,献上一份厚礼;第二,亲自动手拆除城墙[9]。回历三四四年(955.4.27-12.31前伊本·豪卡尔游历阿塞拜疆时(曾写到)贾法尔还是再度担任了维齐尔,他的传教活动十分成功,伊本·豪卡尔著作中便记载了当地有很多易司马仪派教徒。

马尔祖班如今总算是真正掌控了外高加索东部与阿塞拜疆全境,(甚至)从钱币上看,他在回历三三三年(945.1.1-8.12还获得了对德温(Dvin)的统治权[10]。与此同时,在这年春天,一伙罗斯人(即当时的基辅罗斯)乘舟沿库拉河顺流而下,击败巴尔达城的守军,攻占了此城。这些守军是马尔祖班派往此地的总督在当地招募的民兵部队[11]【战斗力自然不咋地】。起初这伙罗斯人对当地老百姓挺好,但是这群民众[12]可不领情,在穆斯林军队前来收复此城时公开对他们进行援助,因此(在后来)这些民众大部分被罗斯人所杀,其余的那些人在交出自己所有的财产后被赶了出去。穆斯林的圣战者们[13](听闻此事后)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汇集在马尔祖班麾下以对抗这些异教徒、入侵者。然而尽管马尔祖班在兵力上极占优势,但还是屡败于罗斯人之手。幸而这些罗斯人由于贪吃新鲜水果而导致产生流行病【应该是拉肚子那种,或者水土不服】,导致他们身体变得虚弱。马尔祖班在这时组织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干掉了罗斯人的首领与700名罗斯战士。其余众退守至巴尔达的城堡内。

正当马尔祖班将其包围住(准备一举将其歼灭之时),他听闻摩苏尔君主纳绥尔·道莱派他侄子侯赛因··赛德率军攻取阿塞拜疆,此时侯赛因已打到萨尔马斯(Salmas地区,当地的哈兹班尼部(Hadhbani库尔德人在加法尔··沙苦亚(Ja'far ibn Shakuya的率领下投靠了哈姆丹王朝。原来早在回历三三一年(942.9.15-12.31马尔祖班还在和戴萨木打生打死的时候,已经控制巴格达朝廷的叔侄俩便向哈里发穆塔基讨得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统治权。【马尔祖班:我或许不是人,但你们是真的狗.jpg

马尔祖班听闻此讯,命一支小部队牵制罗斯人,自己则率主力大军火速回军迎战,在回历三三四年(945.8.13-946.8.1的冬季大败之,侯赛因不久便被纳绥尔召回,准备应对在巴格达的一场战役。【与白益王朝争夺哈里发朝廷归属】而罗斯人乘此时机载着战利品与俘虏离开了巴尔达,扬长而去。

回历三三七年(948.7.11-949.6.30,马尔祖班派往白益王朝的使者遭到穆仪兹·道莱(Mu'izz al-Dawla的羞辱,这不禁使他勃然大怒,他决定率军强夺鲁肯·道莱的雷伊城。鲁肯·道莱收到消息后先是(派遣使者)向马尔祖班请求进行外交谈判,以拖延他的进军速度。[14]等到鲁肯的两个兄弟率军赶来支援后立马出击,在加兹温附近大败马尔祖班,并将其擒获。瓦赫苏丹当时被马尔祖班留在后方作为副帅,听闻此消息后他撤回了塔鲁姆。而此时马尔祖班败军中的德莱木人将领逃到关押穆罕默德··穆萨菲尔的地方,将他释放,簇拥着他前往阿尔达比勒。不过没过多久穆罕默德便得罪了这些人,被迫逃回瓦赫苏丹处。瓦赫苏丹将他关进一个城堡内,他在953年前去世。【这个父亲真是神憎鬼厌,两个儿子都嫌晦气的那种】

在此期间,鲁肯·道莱给原萨曼王朝徒思(Tus)总督、现已叛逃白益的穆罕默德··阿卜杜·拉扎克(Muhammad ibn 'Abd al-Razzaq提供军队,命他前往攻占阿塞拜疆。面对这种情形,瓦赫苏丹重新任用(守卫塔鲁姆堡的)戴萨木,派他前往主持当地事务。瓦赫苏丹此举大概是为了帮助马尔祖班的儿子们在他被俘的这段时期(守住这份家业)[15],且戴萨木熟悉当地环境,能迅速获得当地库尔德人的支持。当伊本·阿卜杜·拉扎格攻进时,戴萨木退守阿兰。回历三三八年(949.7.1-950.6.19,伊本·阿卜杜·拉扎格连连受挫,只能撤回雷伊,戴萨木又获得了对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控制。

回历三四一年(952.5.29-953.5.17,马尔祖班同监狱中逃出,(招揽旧部)攻打戴萨木,此时戴萨木已篡夺其位。由于戴萨木手下的德莱木人首领叛逃,他惨败于阿尔达比勒附近,仅以身免。他逃到亚美尼亚,寻求当地基督教王公的庇护,然而一年后他就被赶了出来,只能逃往巴格达寻求穆仪兹·道莱的庇护,穆仪兹隆重接待了他。不过回历三四三年(954.5.7-955.4.26,鲁肯·道莱与马尔祖班停战议和,并娶了他的女儿。这下戴萨木在白益王朝可就得不到帮助了,为了重建他的王国,他投靠了哈姆丹王朝,得到了阿勒颇哈姆丹王朝的君主赛弗·道莱(saif al-Dawla的支持,他在回历三四四年(955.4.27-956.4.14占据萨尔马斯,承认哈姆丹王朝的宗主权。(很遗憾,)他随即就被马尔祖班驱逐,一开始他逃到阿尔茨鲁尼王、加吉克一世之子德瑞尼克(Derenik)处。后来德瑞尼克迫于压力,抓住了他,送往马尔祖班处。马尔祖班戳瞎了他的眼睛,并将他关了起来。马尔祖班死后,他也被马尔祖班的手下杀掉。

抓住戴萨木后,马尔祖班的统治便恢复了平静,直到他回历三四六年(957.4.4-12.31去世。从伊本·豪卡尔引用的一份回历三四四年(955.4.27-956.4.14的附属国名单来看,他的权威已经得到高加索地区与亚美尼亚诸小国的认同。他死前指定其弟瓦赫苏丹为继承人,但是他麾下的各城将领[16]不希望大权落入其手,而是遵从马尔祖班先前的指示,让马尔祖班的儿子贾斯坦、易卜拉欣、纳赛尔相继进行统治。当发现自己并不能在此地行使任何权力时[17],瓦赫苏丹回到了自己的领地塔鲁姆。贾斯坦控制阿塞拜疆,其弟易卜拉欣作为副王统治德温。不过在瓦赫苏丹的离间下,他那三个侄子的不和很快便爆发出来[18]。尤其是贾斯坦无心政事,将越来越多的时间都花在自己的后宫(harem[19]里。回历三四九年(960.3.3-12.31,故哈里发穆克塔菲之孙伊斯哈克··伊萨(Ishaq ibn 'Isa在吉兰发动叛乱,并自号“穆斯塔吉尔·比拉(al-Mustajir bi'llah”,希望能在吉兰西部的逊尼派中寻找支持者。此时贾斯坦的前任维齐尔从监狱中逃出,(听闻此事后)邀请他到穆甘平原(Muqan,在那穆斯塔菲找到了自己所需的支持者。然而贾斯坦和易卜拉欣合力击败了他,并将其擒住,他最终死在监狱里。

很快瓦赫苏丹便成功诱骗贾斯坦与纳赛尔带着他们的母亲到塔鲁姆,随即便被囚禁起来。他立马派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瓦赫苏丹前去掌控阿塞拜疆。易卜拉欣当时正在亚美尼亚,他听闻这个消息(大惊失色),立马召集军队抵抗伊斯玛仪,并计划着救兄弟出来。瓦赫苏丹见此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他那两个侄子和嫂子给做掉了。易卜拉欣也被伊斯玛仪的支持者赶出阿塞拜疆,只能控制着亚美尼亚。从钱币上看,在回历三五一-三五四年(962.2.9-965.12.31)间,易卜拉欣再次召集了大军攻打伊斯玛仪,而伊斯玛仪也在战斗中身亡。这时易卜拉欣已经打到阿尔达比勒,并大肆破坏瓦赫苏丹的领地(烧杀抢掠),瓦赫苏丹(抵挡不住)逃到德莱木。不过,最终在回历三五五年(966.1.1-12.16,易卜拉欣被瓦赫苏丹的部队击败,瓦赫苏丹借此胜利回到了塔鲁姆。

由于被自己的部队抛弃,易卜拉欣无法,只好前往雷伊投靠鲁肯·道莱。鲁肯·道莱热情地接待了二舅哥brother-in-law,为此特地派遣自己的维齐尔伊本·阿米德(Ibn al-'Amid[20]率军助其复位。伊本·阿米德迅速完成任务,并代易卜拉欣对当地的官衙发号施令。随即他秘奏[21]鲁肯·道莱,提议吞并萨拉尔王朝,因为他不能一直保持当地局势安稳,同时也会耗资甚多。但鲁肯·道莱不愿辜负易卜拉欣对自己的信任,因此驳回了此事 ,并将伊本·阿米德调回。

伊本·阿米德离开后,瓦赫苏丹又卷土重来,在攻占阿尔达比勒后将其焚毁。易卜拉欣只能和他的叔叔议和,割让了米亚内(Miyana)一带的地区给他。之后的日子里易卜拉欣努力想要重建对外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小国的权威。但(由于实力不足)只是取得部分胜利,反而助长了这些小国的独立趋势。[22]在易卜拉欣去世(983)前,他的政权已然四分五裂,他也被囚禁起来。在他死后阿塞拜疆除了割让出去的米亚内那一块之外(当时由瓦赫苏丹之孙小马尔祖班··伊斯玛仪控制),尽数落入拉瓦德王朝(Rawwadids)之手。一年后(984),小马尔祖班遭到拉瓦德王朝君主阿布·海加(Abu'l-Haija'的攻击,不幸被俘。小马尔祖班的儿子小易卜拉欣[23]逃往塔鲁姆,并在之后维持了萨拉尔王朝的统治[24]。

大易卜拉欣有个儿子也叫阿布·海加,在亚美尼亚史料中提及到他于982-983年统治德温。他被卡尔斯王穆舍尔煽动去进攻巴格拉特王朝。不过随即他便转而攻打统治钩尔腾(Golthn)纳希切万[25]地区的昔班家族(Shaibanids,该家族存活到回历458年[1066])的统治者阿布·杜拉夫·昔班尼(Abu Dulaf al-Shaibani,他是该家族第一位有名可查的统治者),然而反被击败,领土尽失。他拖家带口,流离失所[26],曾走遍格鲁吉亚与亚美尼亚全境寻求帮助,甚至前往觐见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Basil II)。989-990年,斯穆巴特二世曾给他提供军队前往收复德温,但很快又收回了。他最终被仆人给勒死。

[1] 原文为taken over the reins,英美俗语

[2] 意思是他父亲的名字叫易卜拉欣·本·沙兹鲁亚

[3] 原文为As Daisam's Kurdish warriors became unruly and laid their hands on some of his domains

[4] 原文为by secret correspondence he gained the allegiance of many chiefs of Daisam's army, especially the Dailamites, to al-Marzuban.

[5] 原文为Soon, however,he gave him reason to fear for his position.

[6] 原文为all the Kurds, whom al-Marzuban had offended, gathered around him

[7] 原文为He made overtures to Ja'far, who once more went over to him and on his own wish was permitted to live freely in his house without official position.

[8] 原文为on his own request (Daisam)put in charge of al-Marzuban's castle in Tarum.

[9] 原文为by the imposition of a heavy tribute and the demolition of the town wall,which they had to carry out with their own hands

[10] 原注:Cf. Paul Lemaire, "Muhammadan Coins in the Convent of the Flagellation", NC,5th series, vol. XVIII (1938), p. 299.除了马尔祖班的名字外,钱币上还刻有其父穆罕默德(Muhammad ibn Musafir al-Malik的名字,这表明尽管他被马尔祖班囚禁,马尔祖班仍然承认父亲为萨拉尔王,

[11] 原文为local volunteers

[12]原文为mob,意为暴民、暴徒

[13] 原文为Muslim volunteers

[14] 原文为The latter succeeded by diplomatic overtures to delay al-Marzuban's campaign

[15] In this situation Vahsudan sent Daisam there, presumably to aid the sons of al-Marzuban during the latter's absence

[16] 原文为The commanders of the fortresses

[17] 原文为Unable to impose his authority

[18] 原文为Vahsudan's efforts to sow discord among his nephews soon bore fruit

[19]阿拉伯语作harim。阿拉伯语名词,伊斯兰教国家里指家庭中的妇女住房,未婚男子或非家庭成员的男子不得入内。存在于伊斯兰教以前的中东文明;进入20世纪后,阿拉伯国家的富裕家庭里普遍还有为妻子和妾设立的大型哈来姆;奥斯曼苏丹所设的哈来姆可供数百名妇女一起居住,由阉人负责监管。20世纪晚期,完备的哈来姆制度只在阿拉伯社会某些保守的环境中仍可见。在中国、日本、印度及东南亚的宫廷中也曾有哈来姆这样的设置。

[20] 全名为Abu 'l-Fadl Muhammad ibn Abi Abdallah al-Husayn ibn Muhammad al-Katib(?-970),白益王朝著名宰相,担任鲁肯·道莱之相长达三十年,他和其子皆被称作伊本·阿米德。关于伊本·阿米德家族的介绍请看

[21] 原文为wrote,即写信,此处情况是大半是瞒着易卜拉欣而发生的事情,而臣子总不能“写信”给君主,显得太没尊卑,因此用了秘奏

[22] 原文为In the following years he endeavoured, with only partial success, to reimpose his suzerainty on the Muslim principalities of Transcaucasia which had become progressively more independent.

[23] 在前面加小字是为了于前文的同名者进行区分

[24] 原文为His son Ibrahim fled to Tarum, where he later was able to restore the Sallarid reign

[25] 同名地区,并不是那个著名的纳希切万

[26] 原文为Abu'l-Haija' later wandered with his family

3.拉瓦德王朝

此时拉瓦德王朝(Rawwadids)已代替萨拉尔王朝统治阿塞拜疆。

拉瓦德家族是阿拉伯艾兹德(Azd)部落的拉瓦德··穆萨纳(al-Rawwad ibn al-Muthanna的后裔,在8-9世纪时定居于大不里士地区10世纪时,随着一部分库尔德人的实力迅速壮大,拉瓦德家族与他们(尤其是部分哈兹班尼族人[Hadhbani])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至于拉瓦德家族通常被认为是库尔德人。当马尔祖班一世被白益王朝囚禁时(949-953),(当时的拉瓦德族长)穆罕默德·本·侯赛因·拉瓦迪(Muhammad ibn al-Husain al-Rawwadi)乘机攫取了阿塞拜疆的部分领土,大概是阿哈尔(Ahar)与大不里士东北部的瓦尔祖干(Varzuqan)这两块地。为此他的儿子及继任者阿布·海加·侯赛因(Abu'l-Haija' Husain)在回历三四四年(955.4.27-956.4.14向马尔祖班称臣纳贡。不过一年后(956.4.15-957.4.3),阿布·海加便占领了大不里士城。他在城池外围建起一圈城墙后,于回历三五零年(961.2.20-12.31将大不里士定为首都,之后,直到拉瓦德王朝一统阿塞拜疆,大不里士仍然是王朝的中心。

由于史料的缺失,回历三七零-四二零年(980.7.17-1029.12.31)的阿塞拜疆史显得十分模糊,因此并没有找到有关阿布·海加在易卜拉欣··马尔祖班(Ibrahim ibn al-Marzuban死后如何崛起,并独立一方的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易卜拉欣的权威衰亡时获利甚多,(甚至)将易卜拉欣囚禁了一段时间的人很可能就是他。在阿塞拜疆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后,他在回历三七七年(987.5.3-12.31率军攻入阿布·杜拉夫·昔班尼(Abu Dulaf al-Shaibani的领土大肆蹂躏,并从他手中夺得了德温城。巴格拉特王朝的斯穆巴特二世(Smbat II)听闻此事后,连忙根据他的要求将先前拖欠的贡税交齐。回历三七八年(988.4.21-989.4.10他进攻瓦斯普拉干,在征战中死去。

阿布·海加死后,其子马穆兰(Mamlan ,也称穆罕默德[Muhammad])继位。不过他却阻止不了阿布·杜拉夫夺回德温,同时他还得对付他的兄弟马尔祖班·海加,最终在996年将他抓住。此时“库洛帕拉特(Curopalate[1]陶王大卫(Davith of Taikh[2]在992-994年间征服了曼齐克特(Manzikert[3],并将当地穆斯林居民驱逐。这件事顿时在穆斯林世界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众怒。马穆兰见此便将自己作为穆斯林事业的保护者。他率军越过亚美尼亚到了瓦拉什吉尔(Valashgird,但在遇到大卫的盟军——巴格拉特王朝的加吉克一世和格鲁吉亚王巴格拉特二世后,马穆兰(眼见敌方人多势众)只能不战而退。回历三八八年(998.1.3-12.22,他带领着从伊拉克和呼罗珊来的穆斯林志愿兵到了凡湖东北部的楚姆布(Tsumb)庄,他在这里遭遇了亚美尼亚与格鲁吉亚的军队,虽然穆斯林一方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却出乎意料地惨败于基督徒之手[4]。

根据现存的唯一一份(有关这段时期的)文字史料记载,马穆兰死于回历三九三年(1001.1.1-11.9,其子阿布·纳斯尔·侯赛因继位,不过马穆兰的名字仍然被铸在硬币上,至少持续到回历四零五年(1014.7.2-12.31。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要不然就是这个死亡日期(1001年)是错的;要不然就是阿布·纳斯尔在统治期间继续将他的父亲的名字铸在硬币上(关于阿布·纳斯尔统治时期的拉瓦德历史一无所知)。根据前文的那份史料记载,阿布·纳斯尔死于回历四一六年(1025.3.4-12.31),由他的兄弟阿布·曼苏尔·瓦赫苏丹(Abu Mansur Vahsudan,拉瓦德的瓦赫苏丹)继位。在他统治时期,乌古斯(Oghuz ,又名古思[Ghuzz])突厥人大迁徙的第一波浪潮已经到达阿塞拜疆地区,这将会完全改变当地居民的(民族)成分[5]

后面的亚美尼亚史料记载突厥人到来的时期比这还要早,同时将这个事情视为阿尔茨鲁尼王朝进行大迁徙的原因之一。他们率领着子民从瓦斯普拉干迁至塞巴斯塔亚(Sebastaia[6],在1021年将之前所统治的地区让与拜占庭帝国。但是这份亚美尼亚史料所记载的这个时间如此之早,并不与穆斯林史料的记载相一致[7]。这些迁到阿塞拜疆的早期乌古斯移民俗称 “伊拉克土库曼人(Iraqi Turkmens[8]”,他们早先被哥疾宁王朝赶出了呼罗珊,其首领阿尔斯兰··塞尔柱克(Arslan ibn Saljuq[9]【教名伊斯拉仪(Isra'il),差点看花眼】也被抓住投入监狱,大概在回历四二七年(1034[10]死去。

第一批乌古斯人在回历四二零年(1029.1.20-12.31到达,大概有两千[11]左右。他们被瓦赫苏丹全部接纳,并受其雇佣与瓦氏之敌作战。亚美尼亚人在与他们的第一次遭遇中对这些弓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的部队成功顶住了拜占庭帝国东进的势头。先前为了从穆斯林手中拿下阿尔吉什(Arjish[12],拜占庭军队在回历四二五年(1034.1.1-11.15击败了哈兹班尼部首领、瓦赫苏丹的外甥阿布·海加··拉比卜·道莱(Abu'l-Haija' ibn Rabib al-Daula,将他赶出了凡湖东北部的贝尔吉里堡(Bergri[13]。由于阿布·海加与他的舅舅不和,为了能让他们合力收回这个要塞,哈里发只得亲自出面进行调解。不过他们联军的结果也只是让这座要塞在彻底失守前再多撑一会儿罢了[14]

乌古斯人迁徙的第二波浪潮远远猛于第一次。他们在首领布卡(Buqa)、郭克塔什(Goktash)、曼苏尔(Mansur)与达纳(Dana)的率领下在回历四二九年(1037.10.14-1038.10.2来到阿塞拜疆。尽管瓦赫苏丹与他们中的其中一位首领联姻,但这伙乌古斯人还是在当地烧杀抢掠。他们在回历430年(1039,1.1-9.22[15]洗劫了马拉盖,并将当地的清真寺烧毁,大肆屠杀城内百姓。(这时)一支驻扎在乌尔米耶的乌古斯人在袭掠亚美尼亚成功满载而归的路上遭到了哈兹班尼部的袭击。因为此前双方产生了冲突,乌古斯人劫掠了一个库尔德人村庄,并杀死了许多村民。之后阿布·海加乘机控制了乌尔米耶地区,并与瓦赫苏丹联手驱逐这群不法之徒。大批乌古斯人在逃往雷伊和哈马丹的路上被杀,其余人见此只好乖乖呆在原地[16]。回历四三五年(1040.9.11-1041.8.30,瓦赫苏丹设下鸿门宴,邀请乌古斯人的首领们前来赴宴,于酒酣耳热之际一举擒获三十个首领,并将他们带来的大部分随从全杀了[17]。最终(还呆在)乌尔米耶的乌古斯人选择逃往摩苏尔(Mosul)。

第二年,因为听闻塞尔柱家族的易卜拉欣·伊纳尔(Ibrahim Inal[18]即将来袭的消息,一支更为庞大的乌古斯人队伍逃出雷伊,前往阿塞拜疆。他们被瓦赫苏丹击败并赶出(拉瓦德王朝)境外。回历四三五年(1044.1.1-7.28,约5000名伊拉克土库曼人又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逃向阿塞拜疆。他们冲过迪亚巴克尔与亚美尼亚,占据了胡伊(Khuy,亚美尼亚语[Arm.]为赫尔[Her])镇[19];至于还有一小撮没有离开阿塞拜疆的伊拉克土库曼人选择在当地扎根,之后阿尔斯兰·本·塞尔柱克之子库特鲁米什(Qutlumush[20]加入了他们,并成为了他们的首领。

回历四三四年(1042.8.21-12.31,大不里士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这使当地深受打击。大部分城镇与城墙沦为废墟,据说有4-5万居民死亡;同时宫殿也倒塌了,不过由于当时瓦赫苏丹正在花园,因此没有受伤。震后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大不里士在短时间内得以重建。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诗人卡特兰(Qatran[21]的赞助人,为此卡特兰写了许多颂诗歌颂他。

回历四四六年(1054.4.12-12.31),图格鲁克·贝格(Toghril Beg)打到了阿塞拜疆与阿兰,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22]。瓦赫苏丹自然顺应大势,向其臣服,除了在周五的念经日(虎土白)中诵念其名外,还将自己儿子送去当人质。拉瓦德王朝此时已是塞尔柱王朝的附庸了。瓦赫苏丹之子阿布·纳斯尔·马穆兰二世(Abu Nasr Mamlan)于回历四五一年(1059.2.17-12.31)继位,再次[23]反抗塞尔柱人的统治。图格鲁克于回历四五二年(1060.2.6-12.31)包围了大不里士,但徒劳无功。因为马穆兰二世(十分鸡贼)早就前往了巴格达,向哈里发卡伊姆(al-Qa'im)控诉这群乌古斯人【其实就是指图格鲁克手下的塞尔柱人】在阿塞拜疆犯下的劫掠恶行。【马穆兰二世:傻了吧,老子才不跟你打,直接找你上司告状】同时还有许多显贵人物也递上了控诉信。哈里发便下诏给图格鲁克,要求他制止土库曼人破坏领土的行为,但无济于事。回历四五四年(1062.1.15-12.31)图格鲁克再次攻打阿塞拜疆,迫使马穆兰二世臣服并缴纳一大笔贡金。【图格鲁克:傻了吧,哈里发都得听老子的,敢打小报告,老老实实交保护费吧

[1] Curopalate,又称Kouropalatēs,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荣誉头衔。起源于五世纪初,原本是一个叫“cura palatii(意为掌管宫殿的人[之一])”的官职,后查士丁尼将其授予其侄查士丁二世,该头衔瞬间变得高贵了起来,仅次于凯撒(Caesar)与诺比西穆斯(nobilissimus),意思变为“宫殿之主(master of the palace)”。后来该头衔主要授予给高加索地区的政权统治者——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一直延续到科穆宁时期

[2]即卡尔特维尔王国(The Kingdom of the Kartvels,或称陶-卡拉尔杰蒂王国[ the Kingdom of Tao-Klarjeti])君主大卫三世·库洛帕拉特(David III,966-1001在位),是一位有“the great”尊号的君主。他在巴达斯·福卡斯叛乱时支持巴达斯,压错宝,后来巴西尔二世兴师问罪,他主动带投,并将整个国家的继承权都给了巴西尔,巴西尔转怒为喜,赏了他“Kouropalates”的头衔,并允许他继续统治直到死去。王朝领土在原格鲁吉亚的陶(Tao)地区,现在土耳其境内。 Taikh即格鲁吉亚语的tao;

[3] 现土耳其马拉兹吉尔特(Malazgird)

[4] 这场战役的主帅即为大卫三世,这场战役被称为battle of aphahunk

[5] 原文为……which gradually were to change completely the composition of its population.

[6] 今土耳其中部城市锡瓦斯(Sivas),原为拜占庭帝国设置的一个军区

[7] 原注:取自Cf. C. Cahen, "La premiere penetration turque en Asie-Mineure", Byzantiont vol. XVIII(1948), p. 9.法文撸不动……

[8] 7世纪起不断西迁到两河流域的突厥人、乌古斯人的后代,居住于从伊拉克西北部延伸到东南部的两伊边境。其大的迁徙浪潮总共有三次:

7世纪受倭马亚雇佣。随后定居于巴士拉:塞尔柱帝国雄踞中亚、西亚之时;

1534年苏莱曼大帝征服伊拉克北部,穆拉德四世于1638年占领巴格达,导致大量土耳其移民进入伊拉克北部,今天的-伊人大多是奥斯曼士兵、商人等的后代

[9] 塞尔柱人首领塞尔柱克·本·杜卡格之子,图格鲁克·贝格的伯父。

[10] 此处似乎有误,回历427年对照公历应是1035.11.5-1036.10.24

[11] 一帐即一顶帐篷的人,在草原上相当于中原的一户人家

[12] 即今埃尔吉斯(Erciş),位于凡湖东北

[13] 即今穆拉迪耶(Muradiya)

[14] 原文为Their joint efforts led only to a short re-occupation before the fortress was definitely lost.

[15] 原文是429/1039,但前文已出现回历429年,此处应是回历430年

[16] 原文为Many of the Oghuz were slain, while large groups left for Ray and Hamadan. Others, however, stayed

[17] 原文为In 43 2/1040-1 Vahsudan seized thirty of their leaders at a dinner to which he had invited them and then killed many of their men.

[18] 图格鲁克·贝格的同母异父兄弟(uterine brother),怪不得直译叫子宫兄弟,同一个妈生的

[19] 今霍伊(Khoy)

[20] 塞尔柱家族成员。图格鲁克堂兄弟,约死于1063年。其子苏莱曼·本·库特鲁米什(Suleiman ibn Qutulmish)开创罗姆苏丹国,

[21] 著名波斯诗人阿布·曼苏尔·卡特兰依·大不里奇(Abū-Mansūr Qatrān-i Tabrīzī ,1009-1072)

[22] 原文为receive the submission of the local rulers.

[23] 这里搞不懂为什么是再次,前文都没有提到过他

阿拉伯时期的里海西岸(二)——9-11世纪阿塞拜疆三朝兴衰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