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告诉‘我们是笨蛋’而存在的吗?

2020-12-11 16:32 作者:中国崛起呀  | 我要投稿

欧几里得95、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告诉‘我们是笨蛋’而存在的吗?

 

“同样的课,为什么有人听懂有人听不懂?”一位教授说。
“因为人的智商不同…”教授接着说,“听懂的学生智商高,他们是优秀学生…听不懂的学生智商低…他们是差生、笨蛋…”

“大学教育原本就是精英教育——专门教授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学生…”教授继续说,“淘汰掉差生、笨蛋后,作为精英的大学生理应听懂我的课…”

“学生听不懂我的课,说明他们没别人聪明——说明他们不适合继续接受教育…”教授最后说。


“进入大学后…老师讲的课…有的学生能听懂,有的学生听不懂…听不懂课的学生被淘汰…留下来的,则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另一位大学教授说。

“我不必使每位学生都能听懂我的课…”教授接着说,“一方面,教育本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淘汰差生,留下精英…另一方面,‘使每位学生都能听懂课’办不到——我办不到,其它教授也办不到…”

 

“我是为精英讲课的…我不必为差生改变课程…”教授继续说,“精英推动社会进步…”

 

“我只留下能听懂我课的学生就好…”教授最后说,“听不懂课的学生…就听不懂吧…”

 

“学生分优等生和差生…”教授说,“我的课没有问题…学生听不懂我的课,说明他们是差生。”


“按‘淘汰差生,留下精英’理论,教育是个淘汰的过程:小升初(小学升初中)淘汰部分学生;初中升高中淘汰部分学生;高考淘汰部分学生;研究生考试淘汰部分学生…”中学生说,“淘汰掉笨蛋后,留下的便是精英…”

 

“可是,笨蛋和精英是同时存在的:有成绩好的,就有成绩不好的;有优等生,就有差生;有精英,就有不如精英的普通人…”中学生接着说,“没有普通人,就不会有精英;没有差生,就不会有优等生;没有成绩一般的,就不会有成绩好的…” 

 

“笨蛋和精英,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优等生和差生…它们无法单独存在…它们依赖对方才能存在…”中学生继续说。

 

“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更好的学生比较后,便成了需要被淘汰的差生。”中学生最后说。

 

“两位学生进行比较,一定有人成绩好有人成绩一般…”中学生说,“成绩一般的被淘汰…”

“中国上千万学生…淘汰到最后,会只剩一个人…”中学生接着说。

“那么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存在的?——是为淘汰人而存在的吗?”中学生问。

“‘淘汰到最后,只剩一个人’,就是说:中国上千万学生,只有一个人是聪明人,剩下的全是笨蛋…”中学生说,“这是事实吗?”

“这当然不是事实…”中学生接着说,“如果‘中国上千万学生,只有一个人是聪明人’不是事实,那么‘淘汰差生,留下精英’的教育定位就有问题…”

 

“另一方面,教育给被淘汰的学生打上‘笨蛋’标签…这成了他们一生的心理阴影…”中学生继续说。

“他们自己也会将自己当成笨蛋。”中学生最后说。


“教育给学生打上‘笨蛋’标签后,整个社会都会把他们当成笨蛋…”中学生说,“虽然,被称为‘笨蛋’的学生,他们最初通过染发、穿奇装异服、和老师对着干等方式(俗称‘叛逆’)反抗教育强加给自己的标签,但是…多数学生,最后屈服了…”

“他们开始觉得自己是笨蛋…”中学生接着说,“他们开始觉得自己智商真的不如人…干不成任何事…”

“他们放弃了努力…他们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中学生继续说。

(“个人的力量,是抗衡不了世界的…”一位被称为“笨蛋”的学生说。)

“淘汰差生,留下精英…中国上千万学生,淘汰到只剩一个人…中国上千万学生,只有一个人是聪明人,剩下的全是笨蛋…”中学生说。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告诉‘我们是笨蛋’而存在的吗?”中学生问。

 

“销量是评判事物优劣的标准(见《欧几里得94》)…”中学生说。

“多数学生能听懂的课、听的学生多的课、学生喜欢的课…销量高…是优秀课程…”中学生接着说,“晦涩难懂的课、听的学生少的课、学生不喜欢的课…销量低…是劣质课程。”

“就是说:听不懂课的学生并不是笨蛋。”中学生继续说,“学生听不懂课,是因为:课程太低劣了;教出这种课的教授的水平太低劣了…”

 

“学生听不懂课,不是因为学生笨,而是因为课程太劣质了。”中学生最后说。

 

 

“我们小时候被晦涩难懂的教材否定,觉得自己是笨蛋,然后再也不敢涉足高数、量子物理、复杂函数…”中学生说,“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觉得晦涩难懂的教材…科学家们也觉得晦涩难懂…”中学生接着说。

“如果我最初接触的是晦涩难懂的教材…恐怕我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一位科学家说,“我可能和很多人一样:对学习产生恐惧;早早放弃学业…”

 

“人的资质并无太大差异…”中学生说,“艾萨克·牛顿、高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很多人说我们做不到;我们看不懂教材…”中学生接着说,“由于诸如此类的原因,我们也觉得自己做不到…”

“我们放弃了努力…放弃了人生…于是我们真的做不到了。”中学生继续说。

“我们错失了成为天才的机会。”中学生最后说。


“言灵,一词最早出自日文。信者认为在言语中,有着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誓言或诅咒为其行使的例子。不信者则认为,不过是“自我催眠”,或是不自觉的驱使信徒去实行而已。

请看下集《欧几里得96、残酷的生活——笨蛋是怎样炼成的;言灵;角色扮演》”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中国崛起呀”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告诉‘我们是笨蛋’而存在的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