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软妹纸,最硬专业,高颜值学姐申请路

背景介绍:
浙江大学 信息工程
GPA:3.53/4
托福:104,GRE:323+3.5
录取:UCHICAGO MPCS, Georgia Tech MS CS, NYU MS in Applied Urban Science & Informatics, Northeastern MS CS, WUSTL MSCS, NUS(新加坡国立大学) Master of Computing
首先很感谢世毕盟的培训师姐姐和mentor(Harvard MS in Data Science毕业),在我的申请季中帮了我这个拖延症晚期患者很大的忙。个人感觉我的背景其实挺一般的吧,均分也低,相比校内很多巨巨来说确实很黯淡,竞争力不算强。申请季的时候,每次提交一所学校的网申都要忐忑一下会不会过几天拒信就到邮箱里了。但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姐姐的鼓励真的有暖到我,让我在11月依旧没有语言成绩的时候也不放弃。
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GPA, GT
最大的感受其实有两个:一,申ms的话,GPA真的好重要;二,语言成绩别拖,要早点拿出来。GPA是美国学校量化申请者实力的主要标准,而标化成绩(指托福和GRE)过线就没有很大问题了,托福105以上,GRE的话325+3.5,基本就可以应付大多数学校的申请了。但是,标化成绩要早点拿出来,如果拖到申请季再考,会很焦虑很爆炸。我自己是个活生生的反例,我大二下考了一次托福应付UCLA夏校的签证,接着大三上了GRE的课,准备大三下的3月份考GRE,结果遇到疫情时期线下考试被取消的情况,又约5月,又被取消。
之后,6月需要准备校内期末考,7月到9月在微软实习,就没有精力同时去准备语言考试,直到11月15日考完大四上所有课程的考试后,才有充裕的时间去准备托福和GRE的考试,但这个时候申请季的时候已经很紧张了对不对,而且托福和GRE都需要6到10个工作日才能出成绩,而一些学校的Round 1 deadline在12.15,就特别的赶。我是紧赶慢赶在12.1考完托福,12.11考完GRE拿到达标的成绩的,这段经历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hhh。
所以,语言成绩要趁早拿。我的建议是:如果大三结束的时候还没有取得理想的语言成绩,那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就可以不要给自己安排太多的事,集中精力刷托福和GRE。
世毕盟给我的帮助
申请季那段时间因为学校上课和大作业,准备语言考试,实习离职交接,PS撰写修改等等事项堆积在一起,很爆炸。特别感谢培训师姐姐帮我减轻了网申中好大一部分工作量,并且及时提醒我哪些项目要赶紧提交。
而且因为我加入世毕盟很早,培训师姐姐很仔细地帮我搞定了从一开始的大三物色实验室导师,修改CV,到申请季的选校,申请文书,网申,成绩单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在我被英国项目惨拒(我百分制均分不高的原因)后和我一起商量着又补申了几个美国项目。她真的很负责很良心,我好感动QAQ。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在CV和PS修改上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多次语音连线指出我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内容和改进的方向,真的很感谢了。
转专业申请CS的注意事项
如果碰到转专业到CS该如何操作?比如我,我的本科专业信息工程,但因为大二的模拟电路设计(课程名:电子电路基础)课把我打自闭后,我的硬件课再也没怎么跟上,于是我准备转计算机。对的,我是因为对原专业有心理阴影于是转cs的。转cs的人近几年真是特别特别多,所以cs申请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bar也水涨船高。
关于转专业,如果是其他专业转申cs的话,我觉得在成绩单上体现一下自己的计算机基础是很有必要的。多数cs项目,拥有基本的cs基础是很重要的,成绩单上要有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编程,算法设计等等课程。像芝加哥大学的mpcs项目还会要求你在网申列出所学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并标上成绩。
申请工科项目的话,科研经历也是很重要的一块。大学前两年里,大家需要扎扎实实地学好相关课程,进入大三,就可以去寻找一位相对有耐心、研究领域与自己的兴趣相契合的老师。不是一定要找自己学院的老师作为导师的,我蹲的实验室导师是数据科学中心的,我同学蹲的实验室导师是隔壁计算机学院的而我们俩都是信电学院的学生,我觉得对导师的研究领域感兴趣是最重要的。接着通过邮件联系参与科研的机会,如果相关课程学得好,联系老师时,可以借此证明自己有能力承担科研的一部分任务、而非项目组的拖油瓶。如果你物色好的导师刚好是你之前上过课的讲师,那如果你平时上课时多思考,多与老师交流,这样老师对你的基础和能力就会留有一定的印象,从而增加获得科研机会的可能性。
进入实验室后好好听组会中学长学姐的pre,学习他们的科研方式,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科研经历,运气好还能产出一下论文。
申请季到现在基本也结束啦,咸鱼对于这个结果超满意的, hhhhhh终于没粘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