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里之外析∣弱化雁尾,是不是表现《张迁碑》风格的必由之路?

2021-09-30 18:07 作者:晋公子8  | 我要投稿


一、里之



或许是因为《张迁碑》给人留下的朴拙的固有印象太深,不少当代作者都倾向于在临摹这块碑的时候弱化字形的雁尾,像下面这样:



这样的理解,我个人以为与《张迁碑》的原作者想要表现的书法风格并不十分吻合


以“里”字为例,临本的最后一笔几乎看不出雁尾,而《张迁碑》原拓则正相反,作者想要极力突出雁尾的姿态——我之所以说“极力突出”,是因为按照“里”字最后一横的走势,如果顺势出锋的话,雁尾应该写得比较平,但作者使用了一个强烈的动作扭转笔锋,使得雁尾陡然翘了起来。这说明他并不想要一个含蓄而平淡的收笔。


相反,适度夸张雁尾的姿态,在作者看来更能凸显隶书的美感。所以我认为,作者书丹的笔迹可能更接近于下面这样:



“里”与“之”两字的主笔(即最底部的一横),雁尾都有大角度的上翘,要顺利写出这个笔势,在横画的末端必须要重按蓄势,而这会导致横画的右端比左端更粗重。


为了与这种不对称的形态相配合,主笔之上的结构不能写得太正,需要适度向右欹侧,才能保持字形的平衡:



二、外



细看原拓,这一课中的四个字好像摆布得都不是非常“端正”,而在倾斜的情况下,这个“外”字看上去,我觉得是最有意趣的一个。


要写成上面这个姿态,我个人的经验是,对字形的右边这部分,书写的时候不要当它是“卜”而当它是“人”,写起来会更容易一点


三、析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张迁碑&晋公子原创



里之外析∣弱化雁尾,是不是表现《张迁碑》风格的必由之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