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主导2030s的新能源领域,美国欧盟无法取代

根据一些分析师的分析,尽管发达国家在绿色能源技术领域,已经出台政策发展国内供应链,以避免对中国的依赖,但中国仍将主导本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绿色技术行业。
“不管美国,欧盟和其它发达经济体如何刺激国内的绿色技术产业,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让它至少在接下来十年的全球绿色转型中,保持主要供应链的位置,尤其是太阳能、风能和电池技术,”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研究员奥克斯福德在本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提到。
去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的降低通胀法案,被认为改变了全球气候政策的游戏规则。因为它不仅对绿色行业提供大量补贴,同时也刺激国内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以此确保美国在清洁能源供应链的世界领导者地位。

这个法案带动了许多发达国家批准了类似的立法,以提高和增强他们自己在绿色技术行业的竞争力。例如今年早些时候欧盟提出的“绿色新政产业计划”,今年3月澳大利亚通过的“国家重建基金”。
美国以及同盟国的补贴计划可以促进国内绿色科技行业的发展,增加一大批国内工作岗位。但是奥克斯福德说,它不太可能改变目前的国际供应链现状,中国已经主导这个行业很久了。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本地企业的搬迁毫无疑问将会增加太阳能面板,和其它大规模生产的绿色产品的成本。智库补充道,通过绿色补贴刺激企业使用国内零部件,将增加这些项目的成本,最终导致产品价格升高,并在给定资金水平下减少可生产的实际基础设施数量。
“不像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绿色技术行业,像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锂离子电池,是高度商业化的,这意味着成本是关键考虑因素,”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凯文说。
“中国主导了许多相关技术的供应,它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短期内,美国和欧盟发展国内供应链将使它的成本保持在高位。”
伍德麦肯兹研究太阳能供应链的一位高级顾问表示,诸如原料产能和成本竞争力这些基本问题,对于要建本土供应链的欧美国家来说,也仍将是一个长期和艰难的过程。
“在政策保护刺激周期,当地的生产设施将会获得发展的机会和能力,”该高级顾问说。“但是随着政策的结束,美国的制造商仍将面临世界市场的竞争。”

在供应链这块,绿色制造业不成比例地集中在中国。据经济学人智库,中国在全球新能源电池制造上占比75%,主导了从矿产开采到加工制造的新能源电池的下游产业。另外,中国占据了全球光伏组件产能的60%,同时也是世界上风能利用零部件的最大制造来源。
在需求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2022年占据了全球电动车销售的60%。康凯文说,国家层面极具野心的碳中和目标,也将支撑中国继续引领全球绿色技术生产制造供应链,从而不必依赖海外市场。
“中国主导的光伏供应链,不仅拥有高产能和低成本,同时在技术上也在快速迭代,”伍德麦肯兹的高级顾问指出,这有助于中国扩大与海外产品的差距。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政策保护国内产业,以及快速发展的能源转型技术对原材料格局可能造成的剧烈变化,其它国家仍然拥有参与供应链竞争的机会。
“鉴于全球风电公司更加多元化,以及越来越多不断进步的电池技术,其它具有强有力政策的国家也能在全球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研究员斯普林格说。
现在政策和市场还在变化着,一切过度的预测都为时尚早。但是策纬中国副总监库姆斯说,从中长期看,美国的降低通胀法案以及类似的政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全球投资的态势,并为建立绿色技术供应链开辟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最终,在各种经济体的联合竞争下,即使最后没有一个有望取代中国,那中国也绝无可能在那么多的关键绿色技术供应链上,维持当前的统治地位。”
——南华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