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零开始独立游戏开发学习笔记(十四)--编曲学习笔记(三)--音乐创作入门(三)

2021-10-19 01:55 作者:oyishyi  | 我要投稿

10 月 8 号更新:
本来周末没更新,说是今晚一定要更新一章,结果现在已经 9 点半了,我才回酒店。希望今天能更一章出来。

1. 创作的六种路径

之前 有对创作路径进行一些讲解。但是实际创作过程中这些顺序是会根据情况改变的。现在就来具体谈谈不同的的创作路径会对最终作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1 作曲-》编曲-》填词

  1. 先进行作曲的优点就是创作自由,而缺点则是容易放飞自我。

  2. 此外,填词由于是在最后进行的,编曲时只能通过旋律来主观地感受曲子要表达的意思。难度增加。所以编曲要经常和作曲进行沟通。但是编曲的发挥空间也很大。

  3. 填词最后按照旋律和编曲的意境来配即可。当然还要注意旋律与韵脚的搭配。有可能会改旋律。

这个路径适合希望自己作品有很强独特性的独立音乐人。

1.2 作曲-》填词-》编曲

  1. 作曲最先,优缺点同上。(作曲放在第一位这种做法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素材积累,最好养成平时哼出一个旋律就记录下来的习惯)(需要较好的视唱练耳能力)

  2. 作词的发挥空间相对较大,能够发挥想象力。

职业编曲人经常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别人作曲和填词都写好了给你。所以要充分地理解词曲要表达的含义。对编曲人要求比较高。

1.3 填词-》作曲-》编曲

  1. 作词的自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 作曲会被作词的韵律,节奏,情绪限制。不过也有好处,就是方向明确,不容易失控。

  3. 编曲最后,优缺点同上。

这种路径会将音乐的主题发挥的非常完美。适合那些主题非常明确的歌曲。比如公益歌曲,红歌这种。

1.4 填词-》编曲-》作曲

  1. 先作词的好处同上(1+2:自由+主题明确)。

  2. 编曲在作词之后,所以注意歌词的格式和段落一定要划分清楚,不然编曲会一头雾水。

  3. 这样子编曲的发挥空间较大。只要不和作词表达意思相反即可。

  4. 作曲放在最后会比较轻松,配合编曲和作词就行。

适合初学者到进阶的过程。主题明确容易掌控,不容易放飞自我。对旋律的要求也没那么高。

1.5 编曲-》作曲-》填词

  1. 优点:编曲极度自由。缺点:编曲啥都没有,自己想故事想情绪。

  2. 一般选择这种路径的人,通常都有一些固定的和弦进行,或者自己的一个和弦套子。做出一个大概的编曲,然后跟着和弦哼唱出旋律,旋律因为不用配合歌词所以难度也不大。

  3. 填词发挥空间小。难度也比较小。

适合初学者,或者音乐人在创作遇到瓶颈的时候用用。

1.6 编曲-》填词-》作曲

  1. 编曲最开始,优缺点同上(1+2)。很多音乐人会使用自己独特的和弦套子,以使自己的曲子与众不同。

  2. 填词可以帮助明确主题。

  3. 优点:作曲非常轻松。缺点:用同样的和弦套子会容易做出类似的旋律。

适合初学者。老师推荐这一个。

2. 旋律快速入门 Getting Started With Melody

这节课通过分析田馥甄的《你就不要想起我》来讲解旋律与歌词,编曲的关系。

2.1 如何用 cubase 抓取歌曲的速度

首先添加音频轨道,乐器轨道,和弦轨道,编排轨道。然后将歌曲拖拽到音频轨道上

然后开始分析

2.1.1 找到架子鼓的位置。然后找到第一拍

如何区分:首先要区分架子鼓的两种声音:咚(低沉的底鼓)和啪(清脆的军鼓)。一般来说,咚在第一拍,啪在第二拍和第四拍。

找到第一拍后,将其剪开,把第一拍和某一小节对齐。(注意剪刀的时候取消网格对齐,对齐的时候打开网格对齐)

2.1.2 找到第二拍,调整速度,让第二拍刚好落在第一拍后一小节上

鼠标移动到 bpm 上,然后滚动即可调节速度。

当第二拍刚好落在第二小节上时,我们就得到了歌曲的速度了。

2.2 划分歌曲段落

首先在轨道上左下角把上一步删除的部分拉出来。

2.2.1 前奏

然后从头开始听,从最开始到人声出现的阶段叫做前奏(intro)。可以在编排轨道上画出对应长度的轨道。命名为前奏。

  • 下载的 mp3 有时候前面会有无声阶段,所以并不一定是 0 秒的时候放在第一节第一拍。

这首歌是 4 个小节。

2.2.2 主歌

继续播放,到之前听到的架子鼓进入的地方,这里明显是一个划分。我们给其命名为主歌-1(或 verse-1)。

主歌具有较强叙事性,用于交代故事背景或者情绪铺垫。也被称为 A 段。 这首歌的 主歌-1 有 8 个小节.

然后继续播放,一直到下一个变化(这首歌的第 21 小节)。这一段和上一段旋律重复,但是情感上有明显地区分,因此我们可以叫做主歌-2。

这首歌的 主歌-2 也是 8 个小节.

2.2.3 副歌

再次播放到下一个变化。

这中间一段情绪高涨的部分,叫做副歌(chorus)。也被称为 B 段。

这一段依然是 8 个小节。

2.2.4 间奏

之后是一段安静的旋律。

这一段叫做间奏(interlude)。间奏具有承前启后和贯穿的作用。也提供了演唱者休息或者提示的作用。现代流行音乐有取消间奏的趋势。

这一段是 4 个小节。

2.2.5 桥和尾奏

直接把后面的全都标出来:

可以看到 副歌-2 和 副歌-3 之间有一个桥(bridge)。

然后最后面有尾奏(outro)。

2.2.6 乐段

上面这些段落被统称为乐段。

2.2.7 这首歌的段落划分结果

如图:

2.3 分析歌曲旋律

这是一首 C 调的曲子。老师帮我们把 副歌 部分的旋律用钢琴卷帘窗展示给我们。

2.3.1 乐句

仔细听副歌,其实可以再被拆为 4 个部分。而这 4 个部分被称为乐句。

可以明显地看出/听出这 4 句实际上符合了 起承转合 4 个部分。

  • 第一二句差不多,第三句情绪变化明显,第四句又回到一二句。

起承转合是基础,新手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2.3.2 旋律和情绪

听这一段可以发现,第三句的时候,旋律往上走,而情绪也是一个高涨的过程。而第四句旋律向下,情绪也随着平静下来。

旋律的起伏,和情绪是有着一定关系的。不过老师没有继续讲下去了。

2.3.2 乐节

乐句还可以再继续划分:

这些元素被称为乐节。

可以看到,第一二小节的绿色乐节长得差不多,而蓝色乐节则是反转了一下。使得第一二句听起来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样。所以使得第一二句乐句有起承的感觉。

2.3.3 乐汇

乐节甚至都可以被继续拆分:

拆分后的小零件看起来有很多相似的,这些零件被称为乐汇。

把这些乐汇单独拎出来,排列整齐可以得到下面这样:

将这些乐汇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旋律,类似于乐高积木(乐汇),先搭出一个桌子(乐节),然后可以搭出房子(乐句),然后可以搭出城堡,(乐段),最后可以搭出一个城市(旋律)。

2.3.4 创作一段旋律

然后老师准备就用上面这张图里的乐汇创作出一段旋律出来。

  1. 首先想一想这段旋律在哪个乐段里,主歌还是副歌。主歌有叙事性,一般不会有明显跳进。而副歌一般情绪明显,有明显的跳进。

  2. 因为这些元素本身是从副歌里得到的,所以老师想创作一段主歌出来。

  3. 然后老师选择使用和弦进行来辅助,选用的是 6m-4-1-5 。选择 G 大调。(1=G)

  4. 第一节,旋律的第一个音最好是和弦的构成音,但不能是根音。第一小节剩下的音在 G 大调里随便选。由于是主歌,因此选择变化起伏小一点的乐汇。

  5. 第二节,第一个音依旧是和弦构成音去掉根音中选,然后如果要符合起承转合规律的话,可以选择和第一节第一个音一样的音。乐汇可以重复一下,结尾的时候稍微修改一下。

  6. 第三小节,这里要做一些反转。可以对之前乐汇进行反转,也可以用新的乐汇。

  7. 最后一小节,合,旋律做一些下降,老师还选择了避开第一拍。

  8. 老师觉得力量不够,于是在第一节前面加一点乐汇。(第一节的前面,不是第一节里面)

一段旋律的雏形就好了,之后可以继续聆听和哼唱来改进一些。
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的速度等进行微调。尽量不要对乐汇改动太多,此外,也不要使用太多不同的乐汇。没有重复性,过于复杂。

2.3.4.1 音符起始位置的规则

刚刚的旋律,有的乐汇刚好卡在第一拍。有的则避开了第一拍(第四小节),有的则提前出线(第一小节之前)。

这些位置可以被简单称之为:重拍之上,重拍之后,重拍之前。(这是老师自己的命名,仅供参考)

重拍之前:力量感比较高,情绪较强一些。

重拍之上:肯定的感觉。

重拍之后:弱化情绪,比较柔和。


从零开始独立游戏开发学习笔记(十四)--编曲学习笔记(三)--音乐创作入门(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