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
回家的路上听了情的《ねがい/愿望》,《第三の心臓/第三心脏》,除了感怀她声音的澄澈与旷远外,还有某种对旧日的怀念。凭依着由这引发的患得患失、惆怅的心绪,又听了《ペイメント/偿还》、《約束》二首,听出了些小孩子的味道。不是从情声音中稚嫩而清澈的部分,而是从其中的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像棉絮一般积蓄的、向内的部分,它反而有些粗糙、中性,显得情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奇怪,让人觉得歌者是个怪小孩。这是稚嫩与成熟,认真和执着并容的声音,是一个魔女的声音。
声音积蓄,仿佛蕴含着什么与我对情绪的“黑暗”的理解对应。在我的理解里,情的“黑暗”意味着她向内的部分、是她的个人体验、个人理解以及由此而生的创意、是平常不外显而又不可捉摸的独创性。这黑暗如夜晚般,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是土壤,是异世界情绪的生命力所在。正如那个描述“五彩斑斓的黑”,它与“情绪”对应。最初我从《物語りのワルツ/叙述者的华尔兹》中获得相应的想法,而真正与该想法共振的契机应是《Tourbillon》。曲绘的夜晚环境,情如同tourbillon的演绎,我只找到“黑暗”二字与之契合。

当我以“怪小孩”来形容情时,早期情的形象才真正在我心里具体起来、灵动起来。
单论“小孩”,我愿意以一令我印象深刻的画面形容:一个小孩在四处无人的白房间里堆积木。它符合我对于“小孩”的三个印象:沉浸于创造的世界,有无穷的想象力,专注而不被外物干扰。他是充满生命力的存在
名为异世界情绪的存在于黑暗时隐时现,渺远、神秘、不可捉摸,却因她的黑暗而实在、真实、鲜明、饱满。她奇妙、奇怪的歌声演绎着她的黑暗,她与黑暗融为一体,她就是黑暗。她的黑暗以留白存在,不凸显而又无处不在,如同氛围一般,于沉默中爆发,于无言中诉诸于众,有着无可言喻的张力,构成了她的内核,构成了我对早期情的印象。
黑白情——这个由orie老师、samayuzame老师以及情本人等创作者当初创造出来的存在——当真将这个“黑暗”创造成了某个世界、某个宇宙,而这个黑暗中怪小孩,在这个宇宙中,当真演绎出了无数个星球,无数种可能。情早期的作品大多洋溢着这种黑暗的氛围,寂静、安心、黑暗、阴森,引人不自觉就沉入她的歌声、她的世界中。话说情本人似乎也挺享受黑暗的氛围的。可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黑暗的氛围,黑暗的底色就消失不见了,听歌时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甚至怀疑是否因为这种创作环境的改变,连创作者本身都有些迷失了呢。
对情的黑暗、演绎的描述写来总能感受到空洞,不如再去听听歌,切身感受那种氛围,感受音乐带来的无距离的振动。
近几个月我总是徘徊不定、怅然若失,因无法理清复杂情感的源头而空虚、困惑、摇摆不定。看到早期情的曲绘就无法抑制地悲叹、哀伤,一听到那个熟悉又陌生地声音就被混乱而偏执地想法充斥大脑。略感庆幸的是,对于我曾触动过的,认真思索过的存在总不至于迷茫,或是强作洒脱,能够产生自然而认真的想法,愿意将它写下来,进行可能的交流。而这些想法的源头,最贴切的也许不过一个描述:
“仿佛一心想找回他失落在那里的某样珍宝”。

最后,笔者文笔很差,相对于写更擅长想,很多表述显得模糊不清,很难传达出原始的那份情感。对于阅读至此的读者,我致以深切的感谢与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