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2.5.5 拉马克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5、拉马克(公元1744—1829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进步的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先驱者。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曾参加普法战争。他以极大的热情欢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并积极为革命政权服务。在法国革命和唯物论哲学家影响下,经过长期的生物观察和研究,调查了巴黎附近的化石和贝壳,并吸取当时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分类学的研究成果,首先系统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同时在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上也作出了贡献,“生物学”这个名词是他首先提出和使用的。他的进步思想打击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林奈的物种不变论,批驳了居维叶的激变论,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斯大林指出: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方法使生物科学站住了脚”。[1]
拉马克认为,自然界和生物不是上帝分别创造的,也从来没有发生激变。地壳是逐步形成的,“地球上的一切有机体是自然在悠长时期中所逐渐形成的自然产物。”[2]物种是可变的,物种与物种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物种的不变性是暂时的;由于物种的变异性产生了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生命是连续的,地下动植物化石是现代生物的祖先;生物是一级一级地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复杂的生物是由简单的生物进化而来。他把动物的分类系统,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作了重新安排,从而把林奈由高级到低级排列的颠倒了的系统,改正过来。他还对物种的起源作了解释,认为低等生物经常由非生命自然界转化而来,并提出人类起源于猿的思想。
拉马克认为,生物变异的基本原因是外界条件的影响,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不同,是由于不同的生活条件造成的。生物要适应环境,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广泛表现各自的特点,来适应各自的环境。因此,物种不可能是不变的。外界条件对没有神经系统的植物和神经系统不发达的低等动物能直接导致变异;对神经系统发达的高等动物,则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改变了它们原有的欲望、行为和习性,一部分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另一部分器官由于不使用而退化。这种获得的性状经过世代遗传,便产生了形态上和构造上的变异。
拉马克的自然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他承认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并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他说:“我们研究自然,自然就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自然不受法则支配的地方是没有的”[3],“凡认为自然的一切活动具有任何目的或意向的,都是毫无疑问的错误”[4]。他还具有运动变化的观点,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那里都没有完全的静止,到处都充满着因时因地而变化的永恒的活动;一切物体都毫无例外地为其他物体所渗透或充满;到处都有各式各样的因素在孜孜不倦地从事于现存物体的改变和破坏;最后,什么东西也逃避不了这些不断活动的影响。”[5]但是,他的思想中仍然有唯心主义和机械论的局限,认为物质本身是惰性的,需要“造物主”给予第一次推动,自然规律的次序是由“造物主”所规定的;自然界的发展“没有任何的飞跃”[6]等等,显然都是错误的。
拉马克的进化论思想,既反映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性,也反映着法国资产阶级保守性和妥协性。同时,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都还较低,使他还不能举出令人信服的充分的事实来论证进化过程和原因,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在拉马克时代,科学还远没有掌握充分的材料,以便能够对物种起源的问题作出并非预测的即所谓预言式的答案。”[7]他的学说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后来经过达尔文、赫胥黎、海克尔等人进一步发展,才使进化论的学说确立和完善起来。
主要著作有《动物学的哲学》、《法国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等。
注:
[1] 《斯大林全集》第一卷345页。
[2] 《动物学的哲学》。
[3] 《动物学的哲学》。
[4] 《人类意识活动的分析》。
[5] 《动物学的哲学》。
[6] 《动物学的哲学》。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