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语的中秋随笔
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发泄情绪的产物(?)起因是最近压力确实有点大,我写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在胡言乱语写什么,有不足的话还请多多指教。

雨下了两天,虽是中秋,也见不到一点月色。这几天有好多事情积压在心口,像这阴沉的天。
我早就觉得该写点什么的,可我的文字和我的性格有些相似吧——畏畏缩缩,别扭至极。于是写了又写,改了又改,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
高三楼挡住了天空,只有月明时能窥探些许。操场上的天,夜晚的天,颜色一天比一天深。先前是和远处的光呼应着而成的雪青色,再来是猪肝紫,后来完全黑掉,如潮水般静的可怕。有时会有七八颗星点缀着,使我在压抑的生活中聊以慰藉。
我是向来喜欢看天的,夏天晚课时往往会盯着窗外发呆,数着漂浮的云多少秒能完全经过一栋大烟囱,望着窗外油画质感的彩虹。
有时候莫名很丧,也许是压力过大吧。新调进的一个实验班,同学都比自己优秀,老师讲的东西也听不大懂。常常觉得自己有不如人的地方。
于是只好想象那被隐去的月。
中秋的月,自然是圆的,散着太阳的余晖。乐观者看到了温柔,悲观者看到了凄清,豁达者看到了宽慰。
孤独又寂寞,正是我现在的处境。
我从来都不是乐观的,往往表现得故作坚强,内心却是痛苦不堪,安慰别人时的洒脱到了自己却往往早就不见了。我觉得自己其实就是“假清高”,表面闲云野鹤,实则一点苦难就能击倒我。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此时的夜空,如果没有那“倒霉”的云遮挡着,应该也是这样的吧。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而闻语最终又将去到哪里?
迷茫又无措,我便度过了这样的十六岁。当爱好和现实不符时,我又能选择什么?
于是,头顶的乌云,似乎变成了心头的迷雾。
我是向来喜欢文学和音乐的,对理科一直不怎么喜欢。然而学的是理科,不得不向现实低了头。可要报的大学没想好,要学的专业没想好,要从事的工作也没想好。
就很无措。应了曹操的《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以前看《兰亭序》的时候就对那句话感受颇深:“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这一辈子,自然是要归于消结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思考过,可没有了后文。只知道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于是“感慨系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想学习子瞻的洒脱和那份乐观。
遥想元丰六年的那个晚上,月色一定也很温柔吧。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谢谢看到这里的你,感谢听了我的许多唠叨和废话,闻语顿首。
闻语
20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