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59型防毒面具(FMJ01)、变种和66型防毒面具介绍

2020-11-19 16:03 作者:北海的塔  | 我要投稿

一、1958~1965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的156个工业项目破土动工,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国营第908厂包括其中。这是一座由苏方负责设计和提供成套设备的“规模大,设备新的防护器材专业厂”,仿制苏联MO-4u型防毒面具。

1956年2月,工厂建设启动。在“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方针的指导下,1958年1月未完工时即开始试制面具。苏联为59型面具提供了技术资料、主要设备,并派专家指导,最初的主要原材料也大部分系几年内从苏联进口。但由于设备不齐全,原料供应不稳定,工人不熟悉工艺等,仿制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1958年,上级下达了10万套仿制任务(另据《防化兵史》,1958年共生产13万具)。当时由于原料供给不足,投入了大量代用材料。军代表是部队在地方上的全权代表人员。主要负责在驻地工厂内监控、协调产品质量、生产工艺、保密工作、产品交期等工作。起初,材料按规定获合格证或经军厂共检合格方能投产,后来任务重、原料多而杂,部分未经检查的材料流入,导致了质量下降与重返工:滤毒罐吸气阻力大,面罩厚薄不均。硫化后杂质脱落导致面罩穿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罩打上了补丁。不按规定装配导气管,不缠铁丝与胶布时常出现,多次交检不合格,致2批次导管报废。军厂双方多次召开会议,加强质量意识,终于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1958年的问题为工厂积累了经验,1959年产品的质量相对稳定,但橡胶面罩的问题仍然突出。由于苏联—201配方质量不稳定,含硫量高,面罩有不耐老化和表面白点等毛病。工厂改用新研制的7064配方提升了品质。然而,当年为使原料尽快立足国内,工厂在活性炭车间未完工时砌沸腾炉试产,导致1960年一季度的12万个滤毒罐排灰不合格而报废。

1960年,上海造纸厂和辽阳纸板厂先后在防化研究所的配合下试制149纸,因省去压水工序,滤烟层吸潮变形,油雾透过系数和阻力过大而不合格。二季度的6批共7.2万套面具又因罐径螺纹偏大和部分面罩穿孔而不合格。当年经整顿,59型防毒面具的质量终于稳定下来。工厂返修了那12万个滤毒罐,供部队训练用。

1959年,59型防毒面具正式定型,成为我国第一代制式防毒面具,而FMJ01一般被认为是其工厂中的代号。

1962年1月,对广州4个单位的检查发现,抽检的196套新面具的金属镀层大都脱落,33%的滤毒罐漆层脱落,使用过的面具金属件情况更严重。随后,50多天的南北两区检查表明:在东北寒冷地区,面罩耐寒性差,易变硬而难佩戴,易撕裂,定伸强力高;镜片易结霜;副呼气阀易结冻失效。在南方热带地区,漆层镀层多因潮湿脱落,金属锈蚀严重。

1964年上半年,针对橡胶不耐老化和白点,从原材料到配方、工艺、生产过程做了全面的分析试验。结果,新的6—20—3配方降低了硫磺含量,使白点减少;添加石蜡,改善了耐老化性能。

1965年的检查表明,库存面具虽超过保管年限,主要性能仍合格,可以使用。

从1958年1月投产至1965年底停产,59型面具共经军代表验收出厂共112万套,此外还有705个面具检查箱和495个面具修理箱。

如上文所述,59型防毒面具是苏联MO-4u防毒面具的国产版本,这个“防毒面具”是包含各种配件附件的防毒面具组合的简称。苏联有MO-4和MO-4u组合,分别系ShM-41/ShM-41m面罩搭配MO-4/EO-12滤毒罐和A型面具包等而成。据维基百科,MO-4于1946年被苏军采用,据国内的一份回忆录,MO-4u于1955年定型生产。ShM-41与ShM-41m均有一体化防雾气管,但后者有双呼气阀,阀室随之拉长。结合实物,全套59型应仿自苏联ShM-41m配EO-12罐、A型包等而成的MO-4u组合。

二、实物

面罩由天然橡胶配合辅料制成。既然当时我国没有做人类学普查,苏联提供了资料,59型的形态完全按照外国规格制造。它有0、1、2、3、4共5个尺码,0号最小,4号最大。下面是相似的“红旗牌防毒面具”的说明书,供参考。

新面具会有皮筋把纸包在呼吸阀外壳和视窗上,滤毒罐和导气管口也有包纸。这些纸虽可保护面具,也可能锁住水汽,使金属件锈蚀,购买时要仔细甄别。

面具完全按照东欧人的头面型塑造。从下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按国人体型设计的66型、69型面罩比59型要前后瘦一些。视窗的金属镀层为锌,直观地看,59型、64型、66型的视窗别无二致。

从左到右依次为69型、66型、59型,69型实际看上去比图中还瘦长些

进出气结构

和59型类似的结构,可以说完全一样
59型的进气阀(图二上)、主呼气阀(图一)副呼气阀(图二下)外观,注意上图面具内侧金属壳上的908标志
ShM-41m(左)和MM-1(右)的阀室

当吸气时,被净化的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通过接口处防异物进入导管和滤罐的进气阀片,在壳内分到两根暗管,再从视窗旁吹出,起到冷却防止结雾的作用。呼气时,呼出的气体如下图顶开呼吸阀的阀瓣,再冲开副呼吸阀片排出。有人误把出气口的副呼吸阀当作通话器,靠震动放大声音的通话器一定是正冲着口部的。呼吸阀上盖有合格章。59型、64型(白嘴)、66型以及69型的呼吸阀和副呼吸阀片完全相同。

69型的备用呼吸阀,中间即为呼气时的状态

59型滤毒罐

维基百科称59型滤毒罐仿自苏联的MO-2,但根据实际形态来判断,该滤罐仿制自EO-12,它和59型一样在外壳中部有一道凹陷。59型滤毒罐采用轴流式结构,外壳为铝合金,内部上层为活性炭,下层为滤烟纸,可防护气体和有毒、放射性或微生物微尘,不能防护一氧化碳。有种说法是它不能防护氨气和酸性气体,个人认为存疑。滤烟纸含有石棉,这是上世纪各国滤毒罐的常见用料。从剖面图来看,滤烟纸可能是先折叠成多层,再两头相粘贴后放入。该滤罐的接口采用苏联40毫米GOST标准。根据藏家的展示,59型还可能采用过日本作为赔偿生产的灰色滤毒罐。

ShM-41m的剖面图,滤罐为MO-4,可以参考
三防教育片里介绍59型滤毒罐

滤毒罐的文字,第一行为名称,第二行为生产时间:年-月-日,最下方为质量,使用前称量滤毒罐,若质量增大一定幅度说明它受潮失效。

首字为繁体字“军”,“226”前为“卯”

面具包

不如64型、65型和69型的面具包那样常见,现在出售的59型的包具一般和面具配对,很难找到。面具包有两种,分别使用皮质-金属皮带扣的俄式包和用布质-纽扣的日式包。根据后者包装上的印刷,面具包全称为“一九五九年防毒用具袋”,没错是“用具”而不是“面具”。

从左到右依次为ShM-41&EO-12、ShM-41m&EO-12、ShM-41mu&EO-16,59型的皮带包即仿自左下的包

下面是纽扣版本,它用帆布制成,偏土黄色,隔断下不封口,内部分成三部分,一大格、两格小,其中一个带有纽扣带子和木垫。59型的两种面具袋不像后来64型的那样有吸气孔,为了防止袋子堵住滤毒罐,包内缝有两个把滤罐垫起的木块。

附件

保明膏和保明片均用来防止镜片结雾。保明膏涂抹在视窗镜片内侧,保明片是赛璐珞薄片,一面涂有明胶以吸收水汽。使用保明片时,从面罩内侧取下眼窗上的保明片夹并将眼窗擦净,将涂有明胶的一面背向镜面放入眼窗再安好夹子。

三、去向

59型见于防化兵使用,在64型列装后还服役了一段时间。如下图,它最近一次露面大概是在2002年广州的防空演习。

另外,据说一些库存的59型被销毁了。

四、变种

在核试验和作训影像中还可见一种改装的59型面罩,它们下颌处给现成的面具加上便于和防化服贴合防漏的裙边。

训练用面具

既然59型防毒面具于1965年底停产,66型防毒面具很可能是它原定的接替者,或许是59型的第一种后代。它没有被正式列装,在国内几乎销声匿迹,持有它的人也不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已知908厂曾生产过它,66型这个称呼是从卖家和维基百科继承来的。

虽然1962年已有同样使用小型滤毒罐的GP-5,但它跟我国的防毒面具没什么关系,至多是可以对标。66型是一款完全自主的设计。它的呼吸阀-接口使用半透明塑料材质,很可能是国内外同类产品中的首创,形态也与GP-5的不同;66型滤毒罐也与GP-5滤毒罐有所区别;面罩根据国人体型数据塑造,比俄国面具从侧面看更瘦些,再加上头盔式本身部件不多且我国已有成熟的经验,仿制GP-5即没必要也无可仿。

66型的面具做工比59型的要粗糙些,它采用塑料制作呼吸阀壳,如果进气阀处的金属也改成塑料会更好。

面具内部,可见908标记


个人认为66型面具是和66型滤毒罐搭配的。按说66型滤毒罐应该如其名称一样于1966年定型,而基于滤毒罐和面具相配套,66型防毒面具也应该在同年定型;但《防毒面具研究与发展》一文中写道:“1967年 , 我国开始研制一种步兵用的简便面具 , 即69型防毒面具......以后又研制成功66型滤尘罐 , 可与面罩配套 , 构成防毒面具。这种滤尘罐主要用于原子弹试爆时对放射性灰尘的防护 ”,若这里的“66型滤尘罐”指66型滤毒罐,“66”就不知所指。

66型滤毒罐比111型略细一点,在下部有8个凹陷。出气口下有三个弹簧把滤料压实。


在核试验和作训影像中还可见一种与我找到的66型滤毒罐极像的罐子,但仔细观察可见凹陷比66型的更长更稀疏。

“世界名画”

店家给66型配了一个卡扣式的小包,本人自购了一个“66型”包,可能是这款面具的标配。这个包做工很好,偏解放绿色,内部没有附件袋等设置,也没有为滤毒罐留的气孔。

根据维基百科,66型在国内曾用作工业面具,还被送到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BunkArt博物馆里的64型和66型

另外,908厂曾销售以“巨龙牌“防毒面具为名的民用版59型。

其他厂家也有类似的产品。抚顺市顺城区防毒面具厂至少生产过59型的滤毒罐。唐山市化工厂曾生产“东风牌防毒面具”与厂家未知的“红旗牌防毒面具”采用相同的说明书图案,从说明书的描述可见它们跟59型极像,但搭配了民用滤毒罐。

东风牌或红旗牌


注意

不论是出于经济还是身体健康的考虑,为了实用购买老防毒面具都是不划算的。旧面具本身可能附带有害物质,例如霉变、至少90年代前几乎必备的石棉滤料;还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保存面具而放置的滑石粉现在也已证实可以引起严重的肺部(吸入)和卵巢疾病(若用作爽身粉直接接触)。再者,这些面具很多都几经倒手,可能携带毒物或病原体。

现在的产品有更高的性价比。




59型防毒面具(FMJ01)、变种和66型防毒面具介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