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旧事

1凉州城,普匈奴故盖臧城,后人音讹,名姑臧也。
2福禄城,因谢艾所筑,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
3觻得,此地本匈奴“觻得王”所居,因以名县。
4白山,冬夏有雪,故曰白山,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焉。
5天山最高,冬夏长雪,故曰白山,山中有好木、铁。(白?)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在蒲类海东一百里。
6祁连山,有仙树,人行山中以疗饥渴者辄得之。可饱,不得持去,平居时亦不得见。
7焉支山,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亦有松柏五木,其水草茂美,宜畜牧,与祁连山同。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8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郡界之上,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余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牧畜养。匈奴失二山,乃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娶妇无颜色。祁连一名天山,亦曰白山。
9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郡界之上,有松柏五株,水草茂美。山中冬温夏凉,宜牧牛羊,充肥,奶酪浓好,夏泻酪,不用器物。刈草着其上,不解散作,酥特好,一斛酪得酥斗余。
10祁连山宜牧牛羊,充肥,奶酪。夏写酪,不用器物,刈草着其上,不致解散,一斛酪略得升余酥
11河西牛羊肥,酪过精好。但写酪置草上,都不解散也。
12三危山,有三峯,故曰三危山。在敦煌县南二十里,俗亦谓升雨山。
13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曰葱岭。河源潜发其岭,分为二水,一水径休循国南,在葱岭西,又径难兜国北,西南去罽宾国三百四十里。
14沙州,天气晴明,即闻沙鸣,闻于城内。人游沙山,结侣少,或未游即生怖惧,莫敢前。其沙或随人足颓落,经宿却自还山上。
15流沙碛,在玉门关外,有三断石,极大,呼为三陇。
16汉武帝闻大宛马有天马,遣李广利伐之。始得此马,有角为奇。故汉为赋天马之歌,胡马感北风之思,遂顿羁,绝绊骧首而驰,晨发京城,食时至敦煌北塞下嘶鸣而去,因名其处为候马亭。今晋昌及马蹏,谷山下马迹若践泥,中有自然之形。
17绕蒲海肥美,良田水草沃衍。
18鲁般,敦煌人,与公输子同名。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佛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其父伺得木鸢,楔十余下,乘之,至吴会。吴人以为祆,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于是赍物巨千谢之。般为断其一手,其月,吴中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