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医百草百方》027-仙茅

仙茅,别名为婆罗门参,本品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仙茅的地下根茎,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耐旱。

主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常见于林中、草地或荒坡。

据《中国药典》记载:仙茅入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的功效。

夏至之日,贵州都匀市北部,暖湿的季风唤醒了山林。

一辆摩托车,一把砍刀,一顶草帽,简单的行头,当地的一位采药师傅踏上了寻找野生仙茅的路程。

每年6月是仙茅生长旺盛之季,此时的仙茅茎干上会长满圆鼓鼓的花苞,大的如同花生米,小的如同黄豆粒。花苞的表面呈现黄绿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花苞逐渐伸展出优美姿态,热烈绽放。

刚从土里刨出的仙茅根彼时还包裹着一层厚厚的泥土。随着采药师傅轻轻的抖动,碎土簌簌落下,手中便只剩一根长而粗的根茎,根状茎近圆柱状,粗厚,直生,长可达10厘米,珍贵的药用价值就蕴藏在这褐色的“疙瘩”之间。

烈日劳作过后。刚采摘下来的新鲜仙茅,搭配肥瘦适中的猪肉煮汤,是再适合不过的犒劳了。

仙茅根洗净,切断,猪肉下锅滚煮,只需少量的调味,一道强身滋补药食汤便完成。

从深山的一株草药再到桌上的一道药膳,食百草根,这是祖辈采药人留下的老味道。

《二仙汤》
二仙汤将瘾疹医,仙茅巴戟仙灵脾,方中知柏当归合,调补冲任贵合机。

家庭小妙方:
仙茅炖肉,所需原料有:猪瘦肉500克,仙茅15克,金樱子15克。

猪肉洗净后切块。仙茅、金樱子洗净,捣碎,用纱布包好。

将仙茅、金樱子与猪肉置于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调至文火,炖煮至肉熟烂,即可。

仙茅炖肉,有温肾阳,治耳鸣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