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怪核(weirdcore)的讨论,心理实验音乐小讲正文一

什么是核?
核(core)的概念是借着电子音乐的发展而凝成且推广开的,其含义是一种音乐,尤其是当代与后当代音乐的创作中的理念体现到感官上的核心效应。核的存在为本身鱼龙混杂且缺乏理论研究的当代及后当代音乐找到一种可能的分类标准,自从有了核以后,当代及后当代音乐的各种流派的分化与站队更加自觉。这好比于原先的各个生物根据纲目而分类,那以后出现的生物就可以归纳到各种纲目下了。当然核只是词根,更重要为核的前方会加上修饰某种音乐的核心效应的词汇,例如硬核(Hardcore),其音乐表达就是剧烈的节奏,生硬的过渡,反复的律动和无比聒噪的鼓点。因此以核的概念去理解心理经验音乐的三个主分支:怪核(Weirdcore),梦核(Dreamcore)与伤核(Traumacore)也相对方便了,此外冥想音乐等,笔者以为也属于此,但有差别,故先不讨论。
怪核的表达
首先是怪核(Weirdcore),其音乐表达便是使人奇怪,Weird在英语中代表奇异的,和日文中的猎奇反而意思更相近。使人奇怪不是令人去观察未知——未知只会使人恐惧,能感到奇怪说明是令人稍微知,从而激发其好奇心,怪核的使人奇怪的方式是令人不可完全知,而不可完全知往往不同未知的未来联系,而与已观测过的过去相关,因此怪核利用人的过去的困惑和怀念来推动理念在音乐中的传递。
设想,当你从双岔路的走到这里,你会对另一支已经成为过去的路段产生好奇,而当怪核向你模仿了那段路段可能的模样,你一定会存怪异——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巴纳姆效应,该效应表明对某事物进行表层的概括性的阐明,反会使人不自觉地对其进行脑内补充,使人有熟悉与陌生感,因此激化出怪异别扭的色彩,十二星座的性格骗局和《等待戈多》的写作手法都利用了这一效应。
若我向你编造一个你过去迷路的谎言并做出重复,你终归也会从全然不信到“回忆”出具体的细节,从而这段虚无的记忆成了不可完全知中不可知晓的部分,因为这段记忆在被“回忆”之前是不存在的,不存在当然不可知。
因此怪核在音乐的感受上是模糊朦胧的,其使用缓和的,轻力度的,混沌音乐的,重复的,节奏碎乱但完全衔接的音乐来引导听众陷入不存在的回忆,这种音乐风格甚至有模拟自然音声的可能,使听众将这段音乐与以往听到的类似的音声联系,从而将真实的与虚无的回忆混乱,在潜意识中引发怪异之感。
此外,怪核也联系到了摄影等领域,若只是听怪核的音乐部分会使人不安而已,但联系到怪核的画面部分反而使人得到了深层次的心理安慰。怪核的画面部分往往会使用一张或几张不复杂的,构图无律的,低分辨率(Pixel)的,对比度低的,饱和度低的,模糊的图片或短动画,加以暗示性的文字配和而成,这为渲染陌生与熟悉的冲突氛围做出更明了的阐释。
例如,一张怪核性质的图片,其中只有几张看不见脸的乌色的人形围坐在同样暗淡的一般桌子边,侧面有常见的灯光。这是令你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去,去回想这样的场景出现在圣诞节晚宴还是公司应酬上。
值得注意的是诚然怪核的画面部分是最易于人入神的,但怪核的音示是使沉浸感大大加强的重要部分——整个心理经验音乐体裁属于后当代音乐。与当代音乐中的配乐不同,配乐是画面的附庸物,但心理经验音乐不仅同配乐在目标的定位上不同,其也可以起氛围音乐的作用,不能随意脱离画面,心理经验主义的音乐和画面是平行的,同地位的,但要注意的是,画面内的文字并非绝对。
怪核的发生
历史学不研究当代,心理经验音乐大抵起源于弗洛伊德 。传统历史学是精确的,但当代历史阐明是模糊的,因此主流观点所认为的,怪核大约起源于本世纪一十年代(2010s)可能过于滞后了,怪核的完整起源或许要向前再推进很长一段时间,如同音MAD的起源要从早期胶片剪辑技术中来。
最早系统情介绍怪核的是油管播客(Youtuber)DavidCrupt,据其对怪核的介绍,2017年左右应当有首先站队,标榜自身为“怪核”的怪核音乐被上传至互联网(Internet),但之前是否有关于怪核音乐的制作或实验尚且不得知。而我个人认为,怪核的起源应当是来自于偶然艺术,因为互联网的程序限制而偶然发现的音乐及美术风格,而弗洛伊德的心理经验主义在怪核中的体现或许要等到2017年后才发生。
早期的互联网网站,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更多的画面,不惜以降低图片质量来压缩图片大小,使原本相对清晰的图片的分辨率降低,往往是将较大较准确的BMP,PNG等格式图片压缩为不清楚的JPEG,GIF等格式的图片。同时,介于早期互联网网站建设及论坛交流可使用的在线图片过少,许多已被压缩的图片又被下载(download),上传(upload),导致多次转用的图片的质量进一步受损——严重时会引发使三原色(RGB)中的G值不断偏移,导致图片的对比度,颜色等也发生显著改变。
同理的,在早期MIDI不先进,音质常受损的情况下,音频往往会显得浑沌不清,噪音巨大后的降噪处理加剧了这种错乱,同时过于快速的音段又容易在录入时丢失,因此不得不选择舒缓的节奏以便于录入,此外,网站的建设也会对音频产生进一步的损伤。因此从信息技术层面上来看,许多旧的网站中的音视频都是相似于怪核的,而那时是不得已为之,今日的怪核却是故意为之。关于怪核的反叛精神,笔者稍后再阐明。
除了从互联网的软件层面来看,怪核的前身还偶然发源于当时数码技术的硬件层面的缺失。对于大部分建站者(Website Creator)而言,除了借用他人已存储于网络上的图片或音频,也可以自己使用相关设备来记录真实生活的种种色色并上传互联网以供分享与学习使用。但直至今日,众多建站者仍然没有充足资金来添购合理的设备,更不必想那时的小众网站建设者者们在硬件上罹遭的困难。大部分人选择使用了低质量的摄影,录音设备,加之上个世纪的数码摄影或数码录音的技术不成熟,使用者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造成最后结果的低分辨度,混乱或单一色调,对比等情况都在那时是常见的,关于怪核的画面还有一点要从当时使用数码相机或其它摄像工具的使用展开论述,这也会合摄影历史学科有部分重叠。
摄影技术在起初出现时,除了用来辅助绘画创作,往往是用来记录人像的,介于小孔成像过慢,摄影对象由人物转为强曝光的室外,及至暗曝光技术的成熟摄影对象又转移到曝光低的室内。本世纪初时摄影中已经重视广阔的彩色的大空间摄影,因为大画幅摄影机等工具出世,对于摄影的构图也出现了争论,许多作品也偏近于平面,当代摄影技术已普及到千家万户摄影对象又集中在小件的静物上.。
怪核中利用的许多图片都存在一种被称为极限空间(Liminal Space)的构图风格,其特征为在近似立方体的空间内,以一个面的居中进行三点透视的空间的构图,例如希区柯克变焦本质上就是极限空间的变化,这种构图给人以深远郁暗,以至于不详的感受。根据此线索,可以确认怪核的图片观念来源于暗曝光技术成熟后的极短时期内。
尾子
可能读者认为我在讨论怪核时过多地讨论了怪核的图像内容而非音乐内容,但要明白,现当代音乐中有许多是与各种技术结合的,例如博歌乐(Vocaloid),例如电影配乐——音乐更多地转变为音乐装置,因此在讨论心理经验主义音乐时附加讨论其协作的技术原理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