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谈美》《把栏杆拍遍》
《谈美》
1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出着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2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需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所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的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注意到这些问题,就是离开形象本身。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4
自然美为许多最普遍性质之总和。就每个独立的性质说,它是最普遍的;但是就总和来说,它却不可多得,所以成为理想,为人称美。
——八、“依样画葫芦”
5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得好:“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人人尽管都有一部字典在手边,可是用这部字典的字来作出诗文,则全凭个人的情趣和才学。做得好诗文的人都不能说是模仿字典,说自然本来就美(“美”字用艺术美的意义【1】)者也有说字典中原来就有《陶渊明集》和《红楼梦》一类作品在内。这显然是很荒谬的。
——八、“依样画葫芦”
6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故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7
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
8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色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
【1】(原文)事物现形象于直觉的一个特点。
《把栏杆拍遍》
1
走出范公祠,上车出城。路边闪过两个高大的石牌楼,突兀兀地在寒风中寂寞。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牌楼和山上的寿字。遥望云门,雾霭中翠柏披拂,奇峰傲立。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掮动历史的人。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2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无大无小,贵贱不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读刘永》
3
翟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反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加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
——《觅渡,觅渡,渡何处?》
4
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生命注入一种事业,那么生与死便不再有什么界限,他活着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他死了,这东西还永恒地存在。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达尔文和爱因斯坦都说过,生死与他们无所谓了,因为他们所要发现的都已发现。老人是这样的坦然,因为他的生命已转化为一座青山。
——《青山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