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高考“八省联考”语文作文题出炉!(附素材+范文)

2021-01-25 14:27 作者:天星教育官方号  | 我要投稿



前天上午九点,“八省联考”开考。此次联考一次对2021年高考及录取工作的全真模拟,也是高考综合改革的一场实战演练,意义非凡。


“八省联考”第一门语文考完啦!联考作文题目是什么?难度怎么样?先来一睹为快!


联考真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体,目的是让考试铭记抗美援朝精神,迎接当下面临的挑战。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淬炼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地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内化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标志。由抗美援朝精神,我们可以引申至家国情怀。


为大家操碎了心的小一已经摘录好了热点素材、时文范本和同类作文,还不快码上~


图片


01

热点素材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祖国的一声召唤,最可爱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保家卫国。两年零9个月,一千多个日夜,197653名烈士的忠骨埋于他乡。那本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但英雄们凭借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言时强调,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在此之前,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英雄归故里,浩气存天地。没有比魂归故土更好的告慰,没有比铭记传承更好的延续。


“将军守陵人”徐振明:忠诚卫忠魂


10月24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宣部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徐振明“时代楷模”称号。


徐振明1942年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曾两次荣立一等功。1958年,他从营职干部岗位转业到地方。当时有三个工作岗位供他选择,一个是招待所所长,一个是福利院院长,还有一个就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由于深受杨靖宇将军事迹的鼓舞,徐振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守护陵园。


徐振明到陵园后,带领工作人员到陡峭山坡上移植松柏,修缮陵园;还带领工作人员深入长白山原始森林,追寻抗联战斗足迹,丰富馆藏内容。如今靖宇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看护之外,徐振明还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英雄事迹,告诉他们“没有这些英雄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他还为学生和部队官兵上革命传统教育课,讲述那些感动过自己的故事和经历。


1980年,徐振明离休,放心不下陵园的他劝说儿子到陵园接班,可徐振明实在不愿意离开,就在陵园当了一名门卫,冬天他为将军扫积雪,秋天他为将军扫落叶。如今95岁高龄的徐振明虽已行动不便,但他还是喜欢坐着轮椅到陵园看看,在苍松翠柏间静静瞻仰将军的陵墓。


速用示范

英雄守护英雄陵园,是期待英雄辈出;英雄讲述英雄事迹,是希望英雄精神永远传承。徐振明一生为杨靖宇将军守陵,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英雄的事迹,以亲身经历,为学生和部队官兵上革命传统教育课,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雄精神。英雄壮举,浩气长存。英雄的牺牲,先烈的无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血脉因赓续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让我们不忘先烈,继承革命传统,跑好我们这一代的接力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黄旭华:隐“功”埋名,报国不言悔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黄旭华院士“共和国勋章”。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之海中。


从 1957 年到 1986 年,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从未回过老家,也从未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连通信地址也没有告诉家里人。就连父亲去世、二哥去世,他都没能回去奔丧。家里人都对他颇有怨言。直到 1987 年,黄旭华作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身份解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黄旭华的母亲盼了近30年,才终于见到自己的儿子。“俗话说忠孝难两全,我觉得,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家人会谅解我,能够理解我为国家所做的工作。”“我愿为国家的核潜艇事业贡献到最后一刻。”黄旭华动情地说。


速用示范


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是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的。不仅要在动荡喧嚣的时代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持的韧劲,更要随时做好为满足祖国需要而奋斗的准备,这是黄旭华院士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当今时代,云谲波诡,青年更应具有报效祖国的觉悟。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要追随先辈们的脚步,潜心钻研、锐意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陈天华:万里寄血书,舍身赴死为救国


陈天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他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3年,陈天华留学日本。当时沙俄军队侵占东北三省,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又谋划同沙俄政府私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来,陈天华悲愤欲绝,他咬破手指,用血写道:“救国!”他不停地写,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国人起来斗争……他一连写了多封血书,因流血过多而晕倒,晕倒时还喊着:“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劝他休息,他不肯,挣扎着把血书一封一封装入信封,从日本寄到湖南各学校。那一封封血书像火炬,点燃了国人的爱国热情;那一个个带血的字像号角,召唤国人奔赴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前线!1905年,为了唤醒国人,陈天华挥笔写下《绝命书》,蹈海自杀,献出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当时许多麻木的国人敲响了警钟。


速用示范


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必要时当无条件地听从祖国的召唤。祖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陈天华身离祖国万里,却不减爱国之情,用血写心声,用命唤醒国人。时代在变,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是我们永远的座右铭。




02

时文范本


70年过去了,这群人、这些事为何不能忘记

桂从路


重温70年前那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感悟革命先烈为维护正义、捍卫和平、保家卫国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令人至今心潮澎湃。


每一次出征都铭记着使命与梦想,每一段历史都会在岁月长河中凝结成人们的共同记忆。今天,我们走进军事博物馆参观抗美援朝主题展览,了解志愿军将士是如何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中,读懂他们的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攻坚克难;通过抗美援朝参战老兵的讲述,重温那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战斗场景。70年过去了,时光的流逝并没有漂白那段记忆,反而让抗美援朝的每一个细节、故事、人物都更加刻骨铭心、历久弥新。我们用各种方式回到历史,回到记忆深处,为的是追溯来路、找寻初心.


对中国人而言,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段苦难辉煌的记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旋律,唱出志愿军将士一往无前的豪情;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197653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用鲜血染红的战旗告诉我们,谁是最可爱的人、什么才是民族的脊梁。苦难辉煌,是因为我们有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意志,是因为我们坚信“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不会忘记的背后,也是“不敢忘记”的历史自觉,是“不能忘记”的责任传递。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饱受列强侵略之害、饱经战火蹂躏之苦”走向“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近代中国人民遭受了太多的磨难,经历了太多的坎坷。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个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


记忆的坐标有多么清晰,前进的脚步就有多么坚定。今天的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今日之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昂首阔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战旗艳如新?英雄的传人擎起了它。”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更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实现既定目标、创造美好生活。这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最好的铭记。

(有删改)


写作借鉴点

标题引人


作者以问句为题,吸引读者并引发读者深思。“为何”一词很好地点明了文章的写作主旨,读者也会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探究竟,明白作者要告诫世人的道理——我们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更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这才是“最好的告慰”“最好的铭记”。


情感炽热

作者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崇敬、缅怀、赞扬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作者不惜笔墨,用排比句式,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可歌可泣的事迹;作者满怀深情,把“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形象、英勇牺牲精神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03

同类范文


尽个人之力,卫华夏神州

边靖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尽个人之力,卫华夏神州”。


泱泱大国,堂堂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爱国者不胜枚举。他们不畏困难,尽责担当;他们不拘于己,心忧天下;他们不惧死亡,舍生取义。如今,吾辈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但爱国之心未变,我们应尽个人之力,为国担当,为国奉献,卫华夏神州。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爱国而担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责任与担当为爱国之本,也是爱国的前提。心向国者,无不乐于为国担当。这个道理,詹天佑明白,于是立志成学,技成回国,建京张铁路,扬我国威;钱学森明白,纵使阻挠重重仍毅然归国,施其所长,使中国威震四海。而当今,有些许人只会夸夸其谈,靠键盘爱国,空喊口号,无所作为甚至逃避责任。我们不能向他们看齐,而要学好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像詹天佑、钱学森等前辈学习,在实干中践行爱国之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爱国而忧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携利民之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社会大同为己任,光耀中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仁人之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子美的文人情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张养浩的历史兴叹。忧民乃爱国之境,是爱国的深层次表达。而现在的一些人欲成网红,不惜调侃嘲笑困苦之人,不惜发表有损国格之言论,赚取流量,何来忧民忧心天下呢?我们要擦亮眼睛,唾弃这种行为,要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在实现个人梦的同时,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爱国而舍生。士为知己者死,人为家国而终。舍生乃爱国之巅,是爱国的最高境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彰显着将士们消灭入侵者的决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书写着南宋名士抗元卫国的决心。和平时期,我们不需要为国舍身,但如今,一些人被西方文化蛊惑,一心崇洋媚外,拒唱国歌甚至一味“去中国化”,更别谈为国舍生取义了。对此,我们不仅要痛斥,还要树立民族自信心,提高文化自觉性,聚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梁任公先生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是未来国家发展的栋梁,更应树立爱国观念。我立志当一名军人,为祖国国防安全尽一份力。我也希望大家都如此:努力学习,未来在自己选择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奋斗。


让我们以责任担当筑爱国之心,以心怀天下行爱国之举,以舍生取义成爱国之志!让我们一起尽个人之力,卫华夏神州!


亮点借鉴

本文观点明确,结构层次鲜明。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分别从“担当”“忧民”“舍生”三个层面阐释对“如何爱国”的认识与思考,论证思路非常清晰,古今事例和诗词名句信手拈来,素材丰富且贴合主题;结尾发出呼吁,首尾照应。此外,文章语言相对老练,文采斐然。

声明:本文内容选自疯狂作文《高考一类文年度热词时评解读》《赢在素材4高频主题素材》



新高考“八省联考”语文作文题出炉!(附素材+范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