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上学堂·美学纪要丨第十讲 汉代的哲学与美学

目录
01 内容概要
02 内容精讲
03 学员感想
04 下讲预告
一、内容概要

二、内容精讲

在此次汉代美学的课程中,佐师以周易与易传、诗经、乐记为线索,展开论述汉代的美学思想,汉代在经历秦始皇“焚书”后,学统大乱,伪书迭出,谶纬之学盛行,思想及学术均陷入极端失常,而作为卜筮功用之书的《易经》(在之前的读书会上粟粟学长有讲过),才得以幸免保存下来,所以以《周易》作为“源”,是再可靠不过的了。
然后佐师以“穷神知化”“立象尽意”“诗言志”为专题指明汉代美学思想是以儒家教化的思想为主,圣人观天地把生生之德记录下来授于百姓,做《易经》、写易传,以卦象解释,儒家重视教育,特别强调诗的教化作用,学习诗不但能使人获得良好的品格又不会过于愚钝,《礼记·经解》中说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在《诗大序》中也有相关的论述“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歌通过诗中情境教化百姓、和同社会秩序,达到改易风俗的效果。
上述过程就是仰观俯察、立象尽意、开物成务的过程,也是由易象到意象再到诗象(即诗歌所呈现的情境)生成的过程,汉代作为中间时期往前承接先秦往后开启魏晋,如果不能理解这一过程,那么在下一阶段就会难以弄明白魏晋玄学时期的美学思想了。

三、学员感想
跟佐哥学习快三个月了,感觉自己慢慢上道了,上课能跟上佐哥的讲课思路来。目前,还是学术方面的能力比较弱,难以把握分析问题的尺度和方法,总是想着往大往全的方向去概括回答问题,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导致每个点又如蜻蜓点水般缺乏更深的讨论,总是“差点意思”的感觉,我想这也是跟我目前的复习方向有关的:以哲学的发展脉络(哲学史的发展顺序)复习,同时横向接入美学史的内容,力求把哲学与美学思想脉络贯通起来。所以就会导致上面说的情况的发生,而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到后面我完成大的脉络的梳理后,结合佐哥的讲课,再进行更细致化的整理,即专题整理,而后才能解决。因为目前佐哥的课也是中、西纵横来讲的,点还有待连成线,只有等连成线后,我才能把这个大的、宏观的图象认知。
同时,佐哥每节课的讲的内容很多,给的学术材料也很细,很多时候也是只能听懂一些已经知道和了解的,而不了解的大概率会被忽略掉,在如何运用材料做更细致的学术写作,也确实很难把握,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横向把中或西的课程连成一条大脉络然后再去做专题整理才行。(其实还是上面说的那个问题)
在学术方面,通过佐哥布置的课后作业,去查阅一些文献,做一些相关的学习,发现好的文献真的能清晰的解答你的疑惑。在佐哥的课上也有很多启发的点,所以对未来的学术方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萌芽的想法,但目前来说,还是考上要紧。
下讲预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