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的聖保羅教堂】

(節錄自王世宗教授《歷史與圖像——文明發展軌跡的尋思》第十七章〈歷史的終結:現代文明危機及其啟示〉)
證諸史實,最新科技所造就的最先產品恆為武器,無怪乎飛機的發明隨即導致空軍的產生;空軍雖在一次大戰中已經出現,但其作用尚不大,然至二次大戰期間則制空權已成為戰場決勝的重要關鍵。在現代兵禍劇烈惡化的情勢中,科學當然是「無辜的」,然科技卻是人為的,故其顯然為「有罪」,這是說罪人絕不知科學原是探求真理的一個路數,而以為科技是人類所以為偉大的憑藉。從1941年至1942年間德國發動一連串對倫敦與其他英國城市的空襲,其規模遠勝前時。雖然在戰前早有觀察指出,此類空襲將癱瘓英國抗戰的能力與士氣,但事實上英國人民仍堅持到底,並不投降,倫敦地下鐵車站成為人民避難的防空洞,「照常營業」(‘Business as usual.’)的牌子則是許多商家在戰火蹂躪後的幽默與鬥志的表現。當戰火中的聖保羅教堂照片(1940)出現在1941年1月份的美國《生活》(Life)雜誌時,它激發了許多美國人支持英國作戰的感情(美國的參戰乃在1941年底時),同時它成為代表英倫戰役最有名的記錄照之一。這張照片所示是德軍燃燒彈襲擊下的倫敦聖保羅教堂(建於十七世紀晚期),當時駐守在教堂旁的消防隊員勇敢地保護它免於大火破壞,而一般民宅則已非政府可以力保,此種避免玉石俱焚的選擇性救災作法表示國家危難之深重、以及救亡圖存首重確保精神命脈之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