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频跳跃音乐:他们是华语乐坛的音乐品质保障
武汉音频跳跃音乐:他们是华语乐坛的音乐品质保障
不过在我看来,相比一张专辑所带来的巨大价值,那些质疑声根本不算什么。
音乐人能通过专辑全方位展示自己的业务能力、音乐素养、审美以及对音乐的追求。
它不仅承载了音乐人的情感需要,更代表着他们某一阶段的音乐思维。
作为00后的单依纯,她发行的《勇敢额度》就很好地展现了初入乐坛的状态。
《中国好声音》夺冠那天,她还是准大一新生,突降的巨大光环让她彻底慌了,但一想到自己距离歌手梦又进了一步,也只能勇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
因此,她把这一路从胆怯到勇敢的心路历程融入专辑,成为她出道早期音乐形象的代表。
这张专辑最终成为由你榜年度榜单上的年度专辑,证明专辑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而单依纯本人也是浪潮榜年度榜单上最年轻的上榜歌手和冠军歌手,说明在专业创作人的视角里,她也是前途无量的。
不过专辑也不是任何音乐人都能轻易出的,如果审美层次不够,创作理念不出彩,演唱水平有限,制作出来的专辑也很难成为佳作。
所以,一张专辑能显示出音乐人脑袋里有足够多、足够好的东西可表达。
专辑脱离对音乐人本身的价值外,对行业亦是如此。
首先,音乐专辑更符合重度乐迷的需求。
不管是音乐奖项、音乐评论还是各大媒体,都较为重视音乐专辑,而这些媒介的核心用户也正是重度乐迷。
哪怕唱片工业、实体音乐已经不在鼎盛时期的今天,格莱美「年度专辑」依然是重头奖,金曲奖「最佳国语专辑」也依旧是华语地区乐迷最关注的奖项之一。
有关注到前不久,腾讯音乐浪潮榜官宣启动【2001~2020年200佳华语专辑评选】活动,这是由集合数百位华语音乐创作人的浪潮评委会发起,联合数十位乐评人和其他行业从业者历时4个月多轮筛选,对20年的华语乐坛进行观察总结,最终在20年间发布的15万张专辑内选出200张足以代表时代的最优秀的专辑。
这显然是一个巨大工程,但为什么他们要不留余力去评选,且行业确实需要有人去做这件事呢?
因为随着时代变迁,很多专辑早已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全面彰显音乐人艺术思维的重要标志。
我们从这些专辑中不仅能看到时代的变迁,也启示着我们如何指向不遥远的创作和表达的未来。
其次,音乐专辑能掀起幕后团队的神秘面纱。
优质的专辑不仅代表一位优秀音乐人,也是集数位幕后创作者的共同心血,它是多种思想碰撞交融后的艺术作品。
就像刚释出的腾讯音乐浪潮榜年度榜单,在关注音乐人及专辑作品的同时,榜单也把视线聚焦在——众多默默为提升华语乐坛而努力的音乐行业专业人士。
也正因如此,作词人葛大为、作曲人钱雷、制作人陈君豪等也都出现在浪潮榜年度榜单上,获得年度上榜作品最多的创作人荣誉。
促使听众在聆听专辑过程中遇到喜爱的作品,进而也会注意到幕后创作者,从而检索其信息或跳转到他们其他作品。
比如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发行后,职业编曲人——黄雨勋开始被更多人熟知。
他去年编曲的《还在流浪》《红颜如霜》《粉色海洋》等八首作品,也让他成为浪潮榜上榜最多职业编曲人。
这种认知度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他们为音乐行业持续输出好作品的创作热情。
他们是华语乐坛的音乐品质保障,我想也是浪潮榜的意义所在:更为深度地链接歌手、专业创作人、优质好音乐内容和广泛听众。
浪潮榜一直在用更专业的角度、严谨的评选机制让好音乐在分众化的当下不被错过,助力优质歌曲和优秀艺人得到正向反馈,形成优质创作循环。
总之,通过腾讯音乐榜的年度榜单,我们看到乐坛的多元和生机,也让我们意识到音乐人专辑的重要性,虽然现在做专辑不容易,但它所呈现出的内在价值,却是音乐人形象及行业提升的有效催化剂。
而年度榜单上的每一个荣誉维度,同样也具有一种正向引导,它们通过不同音乐内容和风格,给予听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让好音乐得以被更多人看见。
腾讯音乐榜始终在以多元评价体系记录着变迁的时代音乐审美,为行业呈现更多好音乐内容。
与此同时,这份榜单也一直在告诉我们,即使音乐这条路行走艰难,但别忘记鼓励你的人和需要你的人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