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南大西洋气旋
在2010年代间,南大西洋一共产生过15个热带或副热带气旋。
(以下路径,强度,发展过程等等,均整理,摘录自wiki)
1.热带风暴安妮塔(Tropical Storm Anita) 活动时间:2010.3.8~3.12
3月8日,一个温带气旋在巴西南部沿海发展出热带特征,次日NHC将其监测为Low SL90,9日下午,该系统达到了 55公里/小时(34英里/小时)的强度和1000hPa的气压。它于10日被宣布为热带风暴,并于12日晚成为温带气旋。巴西南部的私人和公共气象中心将飓风命名为“Anita”。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估计ace值2.0525。 强度:85km/h,995hpa; 2.亚热带风暴耶兰(Subtropical Storm Yelan) 活动时间:2010.11.16~11.19
16日,一个与低层暖心低气压同步的冷心中高层槽在巴西上空形成低压系统,并向东南移动进入南大西洋,并在那里略微加深。该系统在巴西南部和乌拉圭东北部带来局部大雨,在几小时内降雨量超过 200 毫米。据 CPTEC 称,亚热带气旋随后在 11 月 19 日成为弱槽。该系统是南大西洋最后一个被非正式命名的气旋。 3.亚热带风暴阿拉尼(Subtropical Storm Arani) 活动时间:2011.3.14~17 强度:85km/h,998hpa
2011 年 3 月 14 日早些时候,巴西海军水文中心与巴西国家气象研究所合作,监测巴西东南海岸附近的一个对流组织区。当天晚些时候,一个低压区在圣埃斯皮里图州维多利亚以东发展起来,到 世界标准时间 12:00 ,该系统组织成一个亚热带低气压,位于Campos dos以东约 140 公里(87 英里)处Goytacazes。以低谷弱脊为导向在其北部,该系统在一片温暖的水域上缓慢向东南移动,于 3 月 15 日增强为亚热带气旋 Arani,由巴西海军水文中心命名,并达到最低压力。风暴被归类为亚热带风暴,因为对流位于中心以东。3 月 16 日,阿拉尼开始经历 25 节的风切变,因为另一个锋面系统从后面撞击它。当它向东南偏东移动时,它在转变回温带气旋时达到了最高风力,该过程于 3 月 17 日早些时候结束。
从该系统开始,巴西海军水文中心正式开始对南大西洋海域的热带和亚热带气旋命名。
4.2013年12月的亚热带低压
活动时间:2013.12.23~25 强度:约35km/h,1003hpa
5.2014年2月的亚热带低压 活动时间:2014.2.20~2.22 强度:45km/h,1008hpa
6.2014年3月的亚热带低压 活动时间:2014.3.28~30 强度:55km/h,1012hpa
7.2015年1月的亚热带低压 活动时间:2015.1.23~24 强度:约30km/h,1008hpa
8.亚热带风暴巴浦(
Subtropical Storm Bapo)
活动时间:2015.2.5~2.8 强度:65km/h,992hpa
2015 年 2 月 5 日,亚热带低气压在巴西圣保罗东南部约 105 海里(195 公里)处形成。第二天,随着系统从巴西海岸向东南移动并进入异常温暖的水域,低层斜压在系统周围减弱,系统在那里进一步增强。该系统在 2 月 6 日已增强为亚热带风暴,期间被巴西海军水文测量中心命名为 Bapo。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该系统继续向东南移动。2月8日,巴浦在它转变为温带气旋之前达到了它的峰值强度。 9.亚热带风暴卡里(
Subtropical Storm Cari
) 活动时间:2015.3.10~3.13 强度:65km/h,998hpa
3月10日12:00UTC,巴西海军水文中心把一个位于南纬28度,西经45度的低压区升格为亚热带低气压。11日00:00UTC,巴西海军水文中心将其升格为亚热带风暴,并命名为Cari(卡里)。同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0SL,其后更改为90Q。12日00:00UTC,巴西海军水文中心将其降格为亚热带低气压。同日,CPTEC指出卡里为一混合热带气旋(Hybrid cyclone)。13日12:00UTC,巴西海军水文中心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10.2016年1月热带低压90Q 活动时间:2016.1.4~7
1月5日,巴西海军水文中心对圣埃斯皮里图州维多利亚以东形成的副热带低气压发出警告。第二天,该系统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其他机构将该系统视为扰动,将其指定为
90Q
;然而,1月7日,热带低气压消散。 11.亚热带风暴德利(Subtropical Storm Deni) 活动时间:2016.11.15~16 强度:75km/h,998hpa
11月15日,与里约热内卢海岸线槽轴相关的不稳定区域导致其西南副热带低压形成。11月16日,它增强为副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德尼”。德尼向东南偏南方向移动,很快在 11 月 17 日 00:00 UTC 之前不久就变成了温带气旋,在那里它被中纬度锋面系统吸收。 12.亚热带风暴伊卡(
Subtropical Storm Eçaí)
活动时间:2016.12.4~6
强度:100km/h,992hpa
2016年12月4日早些时候,一温带气旋从圣卡塔琳娜州移入南大西洋。之后,它迅速增强并转化为一个亚热带气旋,从巴西海军处获得了伊卡 (Eçaí)的名字。从12月5日开始,伊卡开始减弱,并于12月6日00:00UTC减弱为亚热带低压。
13.亚热带风暴瓜拉(Subtropical Storm Guará)
活动时间:2017.12.8~11
强度:75km/h,996hpa
巴西海军水文中心称,12月8日,南大西洋辐合区与贯通轴对齐,导致形成多个不稳定区域。12月9日,一场亚热带风暴在圣埃斯皮里图州和巴伊亚州之间的边界上形成,远离陆地向东南移动。12月10日,一股冷锋将瓜拉河向南推向较冷的水域,在那里它开始转变为温带气旋。12月11日早些时候,瓜拉达到了峰值强度,此后不久退化为与贯通轴相关的低压区域。
14.热带风暴伊巴(Tropical Storm Iba)
活动时间:2019.3.23~27
强度:85km/h,1006hpa
巴西海军水文中心称,2019年3月22日,锋面系统通过后,巴伊亚海岸附近形成了低压区。第二天,气旋形成了一个深层暖核,因此被指定为热带低气压。3月24日,该系统增强为热带风暴,巴西海军水道测量中心将其命名为“伊巴”。在向西南移动几天后,3月26日,伊巴达到了峰值强度。随后,一股冷锋接近风暴,加剧了其周围的风切变,导致其减弱并过渡到温带。3月28日早些时候,伊巴退化为残余低压,一天后完全变为温带气旋。
“伊巴”是南大西洋第一个完全热带性质的系统。
15.亚热带风暴捷豹(Subtropical Storm Jaguar)
活动时间:2019.5.19~21
强度:65km/h,1010hpa
据巴西海军水文中心称,5月19日,圣埃斯皮里图岛海岸附近的一条贯穿轴形成了几个不稳定区域,这些区域后来合并成一个副热带低气压。 5月20日,该系统增强为副热带风暴,巴西海军水道测量中心将其命名为“捷豹”。然而,该系统并没有进一步增强,在向东南移动的过程中很快遇到不利条件,并于5月21日上旬减弱为副热带低气压。当天晚些时候,捷豹退化为几个与低压区相关的稀疏不稳定区域,并于 5 月 22 日被锋面系统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