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只有2万人看过的冷门电影,竟是年度最佳神作?
小伙伴们好!今天报姐要讲的,是一部剧情非常神奇的、获今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魔幻现实主义大片——幸福的拉扎罗(Lazzaro felice)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南部的偏远乡下,村里的54个村民都归属于一位侯爵夫人,他们的生活忙碌且清苦,每天的日程就是种植或者收割烟草,到了晚上便二十多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睡觉,连灯泡这种物资也是每个房间轮流使用。

村民中有一个善良又无知的孩子叫做拉扎罗,每个人都似乎在理所当然的利用他,可他也任劳任怨:别人让他帮忙守夜,他就二话不说的坐了一晚上;姑娘们说想喝他的咖啡,却在他辛苦煮好咖啡后不知所踪,他也毫无怨言;收割烟草时,每个人都喊着他的名字叫他帮忙,他就满身大汗的奔走于比人还高的作物中间……



某一天,这位农场主侯爵夫人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村子里视察。城市里来的少爷对一切都感到很新奇,机缘巧合,这位娇生惯养的少爷唐克雷迪居然与拉扎罗成为了朋友。
当然,与其说是朋友,不如说唐克雷迪只是把拉扎罗当作一个仆人或是跟班对待,但唐克雷迪的本意是好的:他将拉扎罗称为自己的义弟,自诩他们两个是帮助人民反抗压迫的骑士。

看到村民们如此辛苦的劳作,却得不到什么报酬,唐克雷迪对于母亲的行径很是不满,他认为母亲就是一个残暴的剥削者,于是在拉扎罗的帮助下,他自编自导了一起绑架案,他偷偷躲在拉扎罗居住的山洞里,给母亲写信索要高额的赎金。

由于唐克雷迪此前就做过多次类似的恶作剧,侯爵夫人一眼便识破儿子的诡计,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然而一位同行的富商的女儿,对于唐克雷迪的状况过于担心,再三犹豫后她还是打电话叫来了警察。

另一边,拉扎罗因为淋了一场大雨而发了高烧,村中却没有人愿意为他腾出一个床位。拉扎罗醒来后神情恍惚,他急着去找独自一人、在山洞中饥肠辘辘的唐克雷迪,失足掉下悬崖。

警察来到了村子里,此时村民们才得知佃农制度早已被废除多年,他们理应受到平等对待,侯爵夫人应该付给他们工资,而不是这样无止境的压榨他们——残暴的侯爵夫人对这些一生从未离开过村庄的可怜农民,隐瞒了这世界的变革。

警察们带走了所有村民,让他们能够在城市安家落户,除了好心的安东尼娅,没人在乎拉扎罗的去向。拉扎罗静静的躺在悬崖底度过了不知多久,直到一只狼的到来将他唤醒,当拉扎罗醒来回到村里,发现那里已是空无一人。

拉扎罗想要找到唐克雷迪向他解释,自己因为发烧而没能及时去照顾他,于是他踏上漫漫长路,从夏日走到初冬,一路来到城市。
工作竞标现场、信号塔、火车……到处都是他一生从未见过的新奇东西,素雅、暖色调的乡村风景也逐渐被阴暗冰冷的城市面貌取代。

然后拉扎罗遇见了安东尼娅。
旧时同伴老去的容颜让观众同拉扎罗一起意识到,原来自他起死回生后已过去了二三十年。

然而与一般神话故事不同的是,村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来到城市而得到改善。因为一辈子受困于落后的农村生活,他们没有谋生的能力,只能靠小偷小摸和坑蒙拐骗过活,他们依旧过着食不果腹、十个人挤在垃圾场的生活。

几天后,拉扎罗也终于如愿以偿的找到了唐克雷迪,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依旧不幸福……

是的,与影片的名字完全相反,这是一个一点也不幸福的故事。
影片中侯爵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从一开始侯爵夫人对村民的压迫、村民们对待拉扎罗呼来唤去的态度,到后半场侯爵夫人遗留的所有钱财被银行拿走,导致唐克雷迪成为一个落魄的贵族;村民们也依旧是城市中被边缘化的底层人民。
剥削从未停止,社会的进步无法改变任何事,这个世界依旧充满了不平等。只有拉扎罗,他是人性中纯真的一面的象征。
曾经的同伴们老了,生活也更加窘迫,唯有拉扎罗毫无变化,他没有个人的喜怒哀乐,他的容颜未老,他的善良也未曾改变。拉扎罗唯一的一次落泪是因为唐克雷迪,也是因为唐克雷迪,才导致了他最终死亡的结局。

“他没有要求更多,但是他有欲望之后,结果却不如所愿。拉扎罗式的开心并不是解决这一切的方案,他只是纯洁存在的证明。”导演如是说。
自私的丑恶人性与拉扎罗的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无疑不让人感到悲哀与心酸。

但是转念一想,站在拉扎罗的角度来看,他早已舍弃了自我,他所遭受的不平等的对待换来的是他人的便捷与快乐,而因为别人是幸福的,他便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只可惜拉扎罗选择以善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选择以欺凌与死亡来回报。
成长于天主教家庭的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非常擅于将意大利文学传说和宗教融入自己的电影,所以自然的,这部《幸福的拉扎罗》中也有大量的宗教隐喻。
影片中有一段由安东尼娅旁白的寓言故事:
“一只老狼因老态龙钟被赶出了狼群,它很饥饿,于是便跑到人类的家里,吃掉那些鸡鸭,人类试图杀死它,但又没有这个勇气,于是便日夜值班,设下许多陷阱,人类很讨厌这匹狼,觉得他凶残又强壮,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这只是一匹衰老而虚弱的狼。”
“后来,老狼的故事传到了一位圣人的耳中,他拥有与动物交流的能力,人们尊敬他,服从他,于是人们去找圣人,圣人接受了人们的请求——与狼进行和平谈判的要求。
于是他出发去寻找那一匹狼,圣人一路长途跋涉,他走啊走啊,而冬天也降临了,圣人精疲力尽,他又冷又饿,却仍然找不到狼的踪迹,他不知道的是,狼也饿了,而且他已经跟踪圣人很久了,终于有一天,圣人倒下了,他倒在雪地上,狼也终于现身了。
狼慢慢地,一边龇牙咧嘴一边向他靠近,正当狼准备要吃掉他的时候,狼突然间闻到了一股气味,这一股他从未闻过的味道阻止了他,他又嗅了嗅,这是什么味道? 一个好人的气味。”
狼,无疑是这部影片中一个重要的形象。
拉扎罗复活时,狼出现了;他死亡时,狼再次出现。

“人们对于移民存在着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不只源于外来的移民,同时也有来自意大利国内的居民在城市间的移动。”
导演的这段话很好的解释了这一意象。那只狼便是剥削者:它是邪恶的侯爵夫人、是银行、也是城市的原住民。这是导演对于现代社会结构的思考,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口间的碰撞,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来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而毫无疑问的,拉扎罗就是那位圣人,从始至终他似乎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串联起城市居民和村民:他与侯爵夫人的儿子成为朋友,他用自己的善良和学识帮助村民们在城市中更好的存活下去。
他是异类,是圣人,同时也是现代版的圣子耶稣。
他无怨无悔的替他人承受苦难,神迹也跟随着他,他坠崖死去,然后又复活。这自然是耶稣的象征。

若说拉扎罗是圣子,那么狼的形象则也有了另一层含义:它对应了宗教“三位一体”(圣父耶和华、圣子耶稣、圣灵)中的圣灵。
简单来说,天主教和基督教认为:圣灵是神迹、是人的良心与真理。圣灵是唯一能施行救恩使人重生的那一位。狼的第一次出现伴随着拉扎罗的复活,这自然是神迹。
在影片的结尾,拉扎罗被殴打致死,那只狼与他四目相对,然后仓皇的奔走于城市的车流间,在单行道中逆流而上。

也许这个结局是导演留给我们的问题:老狼离开的场景是否意味着,圣灵已经背弃了残暴的世人?耶稣的牺牲是否起到了救赎的作用?圣人以身殉道,能否换来人狼间的和谐共处?

这是一则讲述社会议题的普世寓言,因此这些问题恐怕是要等到百年之后,才会有人能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