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政作业
其实大学也就是像这张白纸,你总是感觉被各种感受裹挟着,但是当你开始写的时候,这种感觉又离你而去了;大学的生活也是,你总是知道有很多事情要干,但是当你准备动手的时候又不知道要干点什么。
我小的时候喜欢自己给自己写点东西,大概也算是个和自己谈心的过程,虽然这些东西写完了我自己也就不再看了。所以这次思修作业我也只是给自己写一些东西。因此,我可能会引入一些我自己涉猎圈子里的一些人物做例子,毕竟我认为高考后我获得的最大权益之一就是我不必再戴着镣铐跳舞,不必要非要举一些我自己都不熟悉的名人名言去支持我自己都不完全认可的观点。
主题是大学生活,但是大学生活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我们的童年把考上一个好大学作为我们的长期目标,为此我们从高中甚至初中就开始准备,但是当我们真的击破了高考这道隔绝了我们的童年和世界的墙壁之后,这个长期目标也就随之消失了。所以我们接下来干什么?每个人都有点落空感,我们从一个让我们身心俱疲的战场上走了下来,却偏偏走出了我们的舒适圈。
很多人都在探究人生的终极目标,我们在童年探究了很多目标,选什么课、上什么大学,现在我们又要纠结下一步选什么职业。反过来看,我们很多事情都像是在洗衣服。衣服洗完了第二天又脏了,而我们又不能不去花费大量的时间洗。这种没什么意义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说实话我们也很难定义究竟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一直被一种迷茫和空虚折磨着。
《明日方舟》中的Logos把活着的意义阐释为“尝试新的东西”,然而这并不是我完全认可的定义,虽然我确实十分进行尝试,但是也有两种困扰,一种是新的事物比比皆是,就在我写下这些东西的时间内,世界上就又多出来了我一辈子吃不完的美食、一辈子看不完的影片,一辈子读不完的书等等,就算在交大内,也有太多我没有尝试过的东西;二是很多时候我们宁愿去选择一些旧的东西。而且,如果生活的意义只是尝试,感觉也只是一种走马观花的生活,感觉像是流水账般地就过了一辈子。
高中写过一个作文主题是“有意思和有意义”,但是“意思”和“意义”究竟该怎么界定,其实是很难说的。有的事情,对于一方来说可能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其他方来说可能就无意义;有的事情也许在我们生的时候有意义,在我们死去之后又变的无意义了。我和高中时候的舍友彬彬为此谈了一晚上,而我认为其实生活根本也就是有意思——一件事情是让自己过得有意思,一件事情是让别人过得有意思,也许后者就算是“有意义”了吧。
那么人究竟应该走向什么地方?其实我觉得更多时候人更多是向内而活,其实从上古时代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想真的活得有意思,就得找到一个自己信奉的观念,然后一直去守护和奉行它,这样的话在死前也没有什么遗憾,而且往往会创造出更多的人生价值。正如《叙拉古人》中拉普兰德说的那样:摧毁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粉碎它的意志。
首先,我要声明一下,我本身在意识形态上确实是一个绝对的共产主义者和爱国者,不过接下来我介绍的和自己信念相关的内容并没有设计这些内容,因为我认为坚定理论自信并不需要总是把那些耳熟能详的字句挂在嘴边,而是可以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同时,我也觉得我自己的信念与共产主义是并行不悖的。
我喜欢《小马宝莉》,曾经动画中那个自由、和谐、友爱的世界让我心驰神往,我在初中时,最开始的一个目标是想要去往那样一个地方。当时的我颇有些佛教的感觉,认为如果我在现在吃苦耐劳,也许将来什么时候又能幸而前往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不过很久之后,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我不再是等着那个快乐幸福世界的到来,而是想着如何在身边创造这样幸福快乐的世界。但是随着长大,一些社会上的脏污事情也映入我的眼帘,我也慢慢觉得想要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并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做成的。所以现在,我把对当年那种自由美好和谐的热爱以动画中的名词“谐律”来代替,我不再追求身边的世界能够很快变得美好,而是试着用那种和谐美好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也许这就是所谓“温良”。
当然,这种久远的信念已经转化为了一种底色,现在给我精神支撑的,主要是我去年暑假以来崇尚的两种性格。
“芙兰卡式”性格是我去年4月份封校的时候开始有感觉的。芙兰卡是《明日方舟》中的一位人物,性格调皮,喜欢吃吃吃(和我一样),而且十分洒脱,在绝症之后依然能保持乐观。这种性格我戏称为“屑”的性格,就是一种很洒脱、很自由、生活至上的性格。我享受每一个让我快乐的事情——美食、游戏、电影、文章……,享受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同时让自己避免变得那么生硬,而是俏皮一点,当然,也要十分洒脱。
“艾丽妮式”则是去年10月份之后我喜欢《明日方舟》中的角色艾丽妮之后,从她身上总结出的一种性格。艾丽妮作为灾难之后生存下来的幸运儿,一直为了报偿自己的幸运把一切做到最好,始终“守护伊比利亚的洁净和德行”。
不管是现实中的西班牙(伊比利亚的原型),还是游戏中的伊比利亚,感觉都是一个很烂的国家。然而在高中快毕业时一位学弟采访我“活着是为了什么”的时候,我在阐释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最终却总结为“为了我们的伊比利亚”。其中我取的“我的伊比利亚”来自于《愚人号》中的船长阿方索,他的“愚人号”巨轮因为海怪被困在海中央,而阿方索在自身感染、除了变异的大副之外船员全部丧生的情况下,为了“我的船就是我的祖国伊比利亚”的信念在海上支撑了六十年之久。而我对于“我们的伊比利亚”的定义,并不是去爱那个我自己都觉得烂的虚拟国家,也不是只因为那个我喜欢的角色,而是那种精神:“我是为了伊比利亚文明的存续,为了同伊比利亚的敌人而战,为了守护伊比利亚的洁净与德行,提起了剑与灯。”
下面先说一下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其实在追随这一句让我热血沸腾的话甚至直到完成高考,我都没有想明白这个“洁净与德行”的根本含义,直到开学前给我的辅导员怡婷姐填报信息时填到“你为什么想学医”这一栏的时候,我才突然地而且终于地想出了这句话真正的意义。
鲁迅认为,旧时代没有“醒过来”的中国百姓具有劣根性。但是我在看到现在一些让人心寒的问题以及经过思考之后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劣根性,人也不例外;不过人类之中总是有一些个体,他们会坚定地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做正确的事情总不会错”,并且付出外人看起来根本不值得的巨大的代价,去试图铲除自己和他人的“或者对于自己有利而侵害他人,或者对于自己无利也要侵害他人”的劣根,然而我也发现这种劣根性是铲除不掉的,感觉就像是唐吉坷德对风车发起的一次次无意义的冲锋,然而我们还在坚持这种冲锋,因为我们总是会有一些幸运的冲锋者做的事情被记住了或者被认可了,也正是因此我们虽然没有办法攘除劣根,却可以弱化人类的劣根,至少我们从社会意识的演变上,能看出来现在人们远超过古早时代的文明和和谐。
所以我想,我最大的迷茫,其实也就在于我作为医生似乎并不能直接冲击这个“劣根”,但至少,我想,我能解决很多的意难平,至少我能在一个我感兴趣的领域,让“唐吉坷德们”能踏实地完成他们的“冲锋”,让英雄在被迫落幕之前,还有人能给他们延续生命的机会。
所以,我在给怡婷姐的答复的最后,也是我对“我们的伊比利亚”的理解是:
“我是为了我的伊比利亚的存续——为了中国社会、上海社会的稳定发展,成为后盾。
“为了同我的伊比利亚的敌人——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以及人性的黑暗面,虽然后者我并没有战胜它的力量。
“为了守卫我的伊比利亚的洁净与德行——做善事,做让自己心安的好事
“为了这些而战。
“所以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医学,一个我没有基础、没有优势、只有一些理想主义的幻想的专业。”
而这些也必将和我对于那种和谐美好世界的追求一样,成为我大学八年,乃至此后整个生涯的信念。
其实说实话,高三一年我只有“艾丽妮式”的性格,但是在大学接受这种新生活之后,“芙兰卡式”的生活也在我身上复活了,每当我在丰富的餐厅品尝自己从来没有尝过的美味,或者在思源湖畔看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或者只是去看路边的小鸟或者小猫猫的时候,我都把那些困扰我的心事和什么任务什么使命放在一边,而是去享受生活。医学生在见到生命脆弱的时候,会更珍惜生命中的快乐。所以我并不再像高中一样否认“芙兰卡式”的生活,而是把它和“艾丽妮式”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才是我的大学生活。
202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