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真正影响到一个人?
副标题:从新财富到新教育的思考(一)
作者:赵正宝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格局商学
做职业规划咨询中的感悟
大概从2005年开始,我经常去北京的各大高校,去讲就业指导的课,比如说简历面试、怎么找工作等,当时属于是兼职讲师。
在2006年到2012年去的次数比较多,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三五次课。大学讲座都是两个小时左右,有时候是工作日晚上,有时候是周末的晚上。
我记得2012年的时候,有一个格局的员工,我让他管理我的邮箱,他看我的邮箱就很惊讶。他说,没想到赵老师这么多年回答了2000多封与大学生的交流邮件。
每次讲完讲座以后,很多人来问我问题,回答不过来,我就留下我的邮箱。当时没有微博,没有微信,没有抖音,没有这么多自媒体。当时就是邮箱,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发邮件交流。
这2000多封邮件很多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也有后来很多研究生,主要和他们交流就业、迷茫相关的问题。所以,我对这个领域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探讨。
我当时一直在思考“大多数大学生到了找工作的年龄就很迷茫,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的原因,应该怎么解决。
因为我在很多公司工作过,后来开始创业,所以我一直关注商业相关领域。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在商业当中,指导商业成功的那些理论,比如做一个企业的战略定位、管理等等的很多理论,其实完全可以应用到个人发展上。
就是把一个人的成长看成是经营一家公司,就豁然开朗了。
个人发展也需要战略,也需要定位,也需要战术层面。职位是战术层面,选行业是战略定位。我以此为灵感,然后就写了一本书《趋势的力量》,大家看完这本书应该就理解了。
后来,我觉得很多大学生都有这个需要,就创办了一个机构叫格局,公司的名字叫北京格局生涯教育咨询中心。
为什么叫「格局生涯」呢?
在2012年到2014年的时候,我想全国这么多年轻人,这么多年毕业生,他们需要服务和帮助。我就创办了这个机构,当时推出的第一个课程叫生涯决策,针对年轻人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
2012年到2014年每个月都会开一到两期班,开过很多期,老学员应该都知道。现在格局的很多员工也是当时的生涯课学员。
然而结果是,越做职业规划这个领域,就越觉得能量枯竭,就有一种很疲惫的感觉。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每次讲完课,至少得看一个月的新闻联播才能缓过来,才能把能量恢复。
一般遇到迷茫问题都是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的消费力,相当于是个公益项目。最核心的就是真的是当时讲完课,真的是感觉到就能量干枯。
我交流了这么多学生和年轻人以后,发现这么做职业规划是不对的,这么做生涯规划是不对的。
其实它背后的逻辑是,不是你告诉一个人外部机会在哪,你要用什么样的理论指导你的发展,就能走好,就能发展好了。
因为很多年轻人缺的根本不是规划,你告诉他一个好的机会,他也坚持不下去。告诉他哪里有发展前途,也走不通。
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没有信念和价值观,当他没有信念价值观,没有志向的时候,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要成为谁,为什么要进入这些行业,这些领域当中。
最后就归结到一点了,你就告诉我哪里能赚钱,我就去哪里。
当一个人没有志向,没有信念和价值观,不知道他想要什么的时候,只有一个价值观,可以作为一个方向,未来能赚大钱。
当我接触了那么多的应届毕业生,接触了那么多年轻人的职业规划问题以后,我发现真的是这个问题。
所以,有一句话讲得很好,你对年轻人讲道理其实都是浪费时间,他该懂的早就懂了,他不懂你必须让他栽跟头。他栽的跟头不够,根本就不会树立起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
所以,他永远是属于迷茫状态,就是让他进一个再好的行业,其实他永远看到的都是不好的一面,最后可能就归结到我要赚更多钱了。
举个例子,比如说他到互联网行业了,他会说这个行业每天996特别辛苦特别忙,没有休息的时间,因为他无法让这个行业好的一面跟他的信念价值观相匹配,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啥。
对于大多年轻人来说,其实你讲道理是没用的,大多数人需要栽跟头,栽很多跟头,他才会树立起信念和价值观,才会慢慢有志向。
社会上的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大志向的。
别人有房有车,他是随大流的,社会上绝大部分人都是随大流的。社会上90%的人都是没有志向的人。上大学干嘛?找份工作,养家糊口,买车买房,然后不知道了,想要什么说不出来了。大家都去好公司,我就去好公司,大家都考公务员,我就考公务员。社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而且更恐怖的是我们当时做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其实他是悲观情绪的,他对未来没有乐观精神,他连乐观精神都没有,他不相信自己能成功,能走出来,很多这样的学员。
所以每次我答疑完以后,能量非常干枯。
比如,我跟他说,你可以去这个行业,你可以作为起步。他永远看到的是做销售辛苦,做编程更累,没钱赚,收入低,他永远是看着眼前。你就会明白这个人没有动力,他没有能量,没有内驱力。
所以,格局现在的学员越来越往上走了,35岁往上,在社会上相对有一定的经历,摸爬滚打,有一定的社会定位,反而有能量。
格局信念价值观10条
我做了两年生涯规划后想明白,因为很多人没有信念和价值观,所以就会导致谁都帮不了他,他必须寻找这个东西。
怎么寻找?
当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一天我去一家企业,我看到这家企业墙上贴着员工的信念价值观,我突然一下明白了。我应该面向格局学员,传递一些正确的信念价值观,他来格局学习才有意义。至少我们能引导他。
2014年底到2015年初,才有了完整版的「格局学员信念价值观十条」。这十条是结合我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觉得对于年轻人有帮助,一条一条写下来的,写了10条。
格局老学员都知道,我以前讲课的时候,每个月的第一堂课,都要先讲「格局信念价值观十条」。
很多新学员都以为是鸡汤,觉得这不是告诉我马上发大财的方法。社会大多数人要的都是一个短平快的方法,就跟中彩票或炒股一样,我花了学费,你只要告诉我怎么去做,我马上就能发财。
其实这也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没有钱的原因。大多数人求的都是“果”,而不是从“因”上下功夫。
社会绝大部分人比较普通比较庸俗比较不成功,是因为他们只盯着事物的果,他们只想得到果。
什么是真真正正不普通的人呢?不普通的人都是在“因”上下功夫,所以自然而然得到果,这就是因果。
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不一样,他就会走上不同的路。大多数人是没有信念价值观的就没有建立,或者是很模糊的。
绝大部分人的信念价值观是停留在爸妈告诉他的东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贵族需要三代才出一个贵族,因为改变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是非常之难的。
当你爸妈的家庭的信念价值观,它停留在“孩子,在社会上生存很难的,你看周围人多艰难,你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千万不要随便丢了。”他爸妈传递的信念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如果这个人看书还很少,不怎么看书,那肯定是身边亲人给他传递的信念价值观影响最大。所以他未来的发展会局限在这个圈子里,就是他脑子当中相信的东西和指引的方向。
信念是人生的动力来源。
如果这个家庭没有动力的话,他就没有动力。家里永远告诉他,找份稳定的工作,告诉他什么方向是对的,什么方向是不对的,这个人长大后是很难改变的。
我们社会上的绝大部分家庭的信念价值观是很普通的,或者说是没有的或者说空缺的。
挣更多的钱,是目前社会最大的信念的来源和价值观的方向,大家认同吗?
目前社会的动力来源、绝大部分人的信念来源是挣更多钱,我需要挣更多钱,我身边的人挣更多钱了,我也需要挣更多钱了。
今天什么行业挣钱多、什么行业收入更高,就向什么方向走,这是目前社会主流的一个信念价值观的方向,更高的没了。
我们向着挣更多钱的信念方向走,钱越来越多,买房买车的价值观方向走,它不是对错的问题。我们过去国家经济发展这么蓬勃有动力,也是因为释放了个人劳动力。
以前是计划经济的时代,你干多干少一个样,哪来的动力。因为释放了个人的动力,大家把“私欲”,就是我们自己要赚更多钱的这种私欲,放到社会劳动生产当中去,用一个机制把它激活,所以社会创造了无穷多的价值,这是我们走的正确的路,市场化方向走的正确的路。
可是你会发现,当这个人买车买房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后,很多人就没有动力了。
如果你以赚钱为信念来源和价值观方向,其实用不了多久,你肯定会迷失的。
也不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每个人的人生未来都面临很多环境和方向上的变化,不是对错的问题。
举个例子,不同的时代,生存环境完全不一样。比如我们70后小时候,包括80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所以大家都有改变物质条件的巨大动力。
可是你们发现没,你们的孩子00后10后,很多孩子他们的物质条件总体比较丰富,需要的基本都有,未来他不缺房,也不缺车,他的信念和价值观跟我们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他虽然也想赚钱,但这个不是他的信念和价值观的来源方向,比如你教育你家孩子要好好学习,你不好好学习,未来找不到好工作,收入更低,未来怎么办?
他会说,咱们家不是有三套房子吗?有房子,干嘛要买房子。
你说,孩子你要考大学,你考不上大学,未来怎么生存?
他说,我不缺吃,不缺穿,我有房子有车,也没有那么大的物质欲望。
你拿物质欲望去激励他学习,就不成立了。
我们70后不是这样的,70后小时候家里是一穷二白。
我20多年前来北京,什么都没有,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口袋里下个月生活费都没有。不拼搏能行吗?所有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但是下一代他不会这样想的。这是不一样的时代,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然后我发现,格局的很多学员甚至在格局工作几年的员工,其实我无法影响到一个成年人,哪怕他是青年人,他最内核的信念价值观,真的影响不到。有影响,但是是表面成分。
我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到20多岁就已经很难改变他了,那是什么时候塑造的他?他的脑子当中装的软件,这个思想体系是什么时候装进去的?是怎么变成他今天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