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考研杂谈 | 二战如何着手准备?

2021-05-27 17:45 作者:苏世考研  | 我要投稿


苏世学社,有深度的学习分享社区


/ 写在前面的话 /

考研杂谈,考研过来人和你聊考研。


二战,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考研圈的“黑话”,一般指第一次应届考研失败后,放弃就业,全职备考第二年研招考试的行为。

目前因为考研竞争越发激烈,选择二战乃至三战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据研招网统计:2019年参加考研的人中,二战比例达30%,三战及以上的比例达7%。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扩大……我们面对着一个二战常态化的考研现状。


Warning!

所有选择考研的人,绝对不能一开始就把二战作为退路!一不小心,这种想法就成了逃避努力的借口!考研人应该在一战就拼尽全力,务求一次上岸。二战的辛苦绝对不是一战应届考研可比!


二战辛苦在哪儿?


1.不确定性

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确定性。选择二战意味着放弃了应届生身份,放弃了校招。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你不知道自己的复习进度够不够,方向有没有偏差,你也不知道目标院校今年会不会炸,考试科目会不会临时改变,这些都是未知数。


"考研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洗衣服,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把衣服洗干净,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洗。"

在艰难的时刻,这种不确定性会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2.孤独

二战不同于应届考研,一战时你仍然是学生,与舍友低头不见抬头见,与好兄弟/好姐妹吃吃喝喝说说笑笑,考研好像只是又一场期末考试罢了。但是二战时,朋友们各奔东西,呆了四年的校园在赶你走,熟悉的寝室也变成了新生宿舍,好像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在角落里啃书本。

你想联系之前的朋友,但是又觉得无话可说,他们要么已经是准研究生正在吃喝玩乐,要么是职场新人正在踌躇满志地奋斗。再者,在他们眼中,这时候的你应该是在头悬梁锥刺股吧,三天两头打电话聊天抒发郁闷算怎么回事呢?——可是,我真的好孤独啊,呜呜呜。


3.经济压力与责任感

选择了全职考研,就意味着你在毕业后仍然长时间没有收入,大概率要继续啃老。说出去是很难听的,尤其对小地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他们观念里:上了大学就等于有好工作,大学毕业不找工作的都是懒人。外人的言论不必多理会,只要自己心态稳得住,再与父母做好沟通即可。实在不行,你可以选择在外租房学习,眼不见为净。


相比起来,自己心里的压力和失落更大一些。这里给这些同学点赞,你们是有责任感的好青年,是父母的好儿子/好女儿,这责任感驱动你们大步向前,必能有所成就!


我适合二战么?

理性分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638350/answer/1249772678


简单分析:

你是否喜欢/胜任写论文?你是否有决心冲击竞争激烈的专硕?你是否找不到好工作/追求更好的工作?你是否决心投身科研?你是否有决心在大半年时间里断绝后路隔绝人群辛苦学习?


如果你对这五个问题的回答有三个是肯定的。那么可以开始准备二战了!


二战学生的毕业手续

在获得毕业资格之后,我们需要办理许多档案转接的手续,这其中,对二战学生比较重要的是:户口迁出、团组织关系/党组织关系转接、人事档案的转接


1.户口迁出

假如你四年前开学时将户口移入了学校的集体户口,那么即将毕业选择二战的你需要将户口迁出,有以下几种选择:


1.迁回原籍

个人主动办理,迁回到到老家的哪个街道或哪个镇的派出所。有什么事情家里人帮着打听办理,很方便。不管原来户口性质是农还是非农,迁回原籍都变成居民户口。即便迁回农村老家,在派出所的户口也只是居民户口。

这种方式是二战考生最常选择的也是最方便的。


2.留到高校所在地

不想回老家,但也不确定未来去哪个城市的话,留在高校所在地也是可以的。一般是放在学校所在城市的人才市场,毕业前夕学校会有引导。

如果想在学校附近备考、考试,可以选择这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允许这样操作。


3.迁到开放落户城市

越来越多城市加入“抢人大战”,落户门槛逐渐降低,即使你不在对应城市工作,毕业后依然可以直接落户,如天津的”海河英才”计划,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

这种方式对学历有较高的要求,基本要求是本科双一流,并且需要到陌生的落户城市考试。如果日后就只想留在这个城市发展,那么可以乘这个政策的东风,尽早落户。


2.团组织关系/党组织关系转接

一般而言,如果大学里已经入党,那么只处理党组织关系即可,如果仍然是团员,并且日后想入党,那么需要转接团组织关系。


先来说团组织关系,对于二战考生来说,一般是迁徙到户口所在地的团组织/流动团组织。有的学校院系里为了方便二战考生也会开辟系里的流动团支部,让学生把团关系暂放在学校。


目前,团关系转接可以完全只在线上平台“智慧团建”进行,地址如下:https://zhtj.youth.cn/zhtj/

友情提醒:这个网址不带www才可以显示出验证码,是没错的,大家莫要自己加上哈。


党组织关系的转接与团关系类似,同样是或者留在学校或者随户口走,只不过党组织关系的转接需要由原单位开具介绍信,然后本人到目标党组织办理。


3.人事档案的转接

人事档案,严格说是毕业生档案,有三种转出方式适合二战考生:

(1)档案暂时放在学校。学校比较可靠,你与学校的沟通也很方便,如果有条件尽量选这一种。唯一的缺点是,学校最多留存档案两年,两年内未升学/就业的话,学校会把档案发回生源地。但两年时间对于二战、三战党来说都是够的。该不会真的有人会脱产四战吧?


(2)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社局或教育局接收文件,这种方式胜在手续简单方便。不过两年内若是因为就业/升学离开生源地,就得需要重新办理档案的改派手续。


(3)档案转至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不怎么推荐,因为容易与接收的人才交流中心沟通不畅(没有学校那么贴心、好说话),只适合不愿意回生源地,而学校又不提供档案寄存的考生。


二战的生活规划

长篇大论,总算科普完毕。接下来要谈谈一些涉及吃穿住行的事情。


住宿

最好是住在本科学校附近,虽然同一级的大都走了,但熟悉的老师、学弟学妹们还在呀,你不会太孤单。图书馆虽然进不去了,但是自习室一般还可以利用的~~你大可以假装自己没毕业,又来了一次应届一战考研,hhh


有些同学为了留在学校二战,可能会使用一些邪招,我指的是故意延毕,说实话,这并不是个好主意,延毕可能会打击你与本系老师的关系,而且很多学校会把延毕学生(除了你,估计全是差生)统一分到一个住宿区域,生活环境不佳。最主要的,这算是个档案上的小污点,对日后发展不利……其实有很多替代的方法,比如,不能住学校宿舍,那便与人合租学校周边的民宿;不能进校园、图书馆、食堂就餐,那便借用相熟的学弟的校园卡。何必要付出延毕这么大的代价呢?!


另外,如果要回家乡或者别的城市二战,也同样建议您选择学校周边,学习氛围很重要。无论什么档次的学校,它的考研自习室永远是最上进的地方,也是最适合你的学习场所。

不建议大家在家里学习,今年这轮疫情下来,大家应该也对在家学习的效率有了认识吧(doge)


饮食

强烈建议大家蹭一下学校食堂,尽管味道可能不如人意,但干净放心。要知道,无论多好的饭,吃久了都会腻的,食堂的饭可未必真的难吃。真心不建议大家以快餐或外卖填饱肚子,考研需要长时间伏案学习,很容易肥胖,快餐外卖里多油多糖的食物会让你胖得更快,这都是好多学长的血泪教训呐!

为啥没有学姐抱怨这个?因为小姐姐们对体重更敏感呀,稍有发胖的苗头就开始控制咯。


社交

二战的人也要有社交么?有的,不过是有限度社交。何谓有限度社交?能维持基本生活的那种,时常与父母的沟通,偶尔与房东的沟通等;能帮助考研的那种,与本科时老师尤其是教你考研科目的老师的沟通,与研友的互相鼓励(千万不要比较进度),与目标院校上岸学长学姐的沟通等等。杜绝水群、说闲话乃至追求某人等一切消磨时间的社交行为。


有个例外,QQ考研群是很好用的,若是找到了群资料丰厚的那种,会是很好的助力,群里已上岸的学长学姐也能提供很多指导。不要花时间在水群上,问问题/回答问题可以,在这点上不必敝帚自珍,给人讲题是对自己的查漏补缺,而且自己的问题也能收到别人的解答。


研友

研友很值得拿出来说一说,如前所述,所有二战、三战党都有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以前的同学朋友都有了自己的事情。这时候,只有同样处境的研友能与你相互理解,你们可以宽慰、鼓励彼此。

关于研友的作用、选择、相处方式等,小苏这篇文章说得很明白啦:

链接:考研杂谈丨考研人不可回避的话题——“研友”


这里补充一点吧:研友最好是本校同学,出身相似,有很多共同语言。如果是之前就认识地朋友or同班同学那便更舒服了。

不要轻视这一点!考研时你必须把大部分精力放到学习上,没有时间与一位见识差别太大又毫无共同语言的陌生人相磨合,一旦起了矛盾冲突那就更麻烦了。研友越熟悉越好,如果本班同学想要二战,那优先与他组队!


祛热保暖

二战备考的核心期包括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近些年中国夏天是越来越热了,高温下高强度长时间学习任谁也扛不住。因此在租住房子时,优先选择空调房,如果嫌贵or没有,那只好每天早出晚归去蹭学校图书馆或自习室的空调了,也挺不错,是吧hhh。

初试备考的末尾就到了冬季,这个相对更容易解决些,出租房里没有暖气的话也可以将就,多穿衣服,多盖被子,白天以自习室为家

考研杂谈 | 二战如何着手准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