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军潜艇兵部队发展历程(二)

从印度独立十天起,每年印度海军参谋部都向政府打报告,申请购买潜艇,结果都是石沉大海。
1958年,印度人从英国人手中夺回了印度海军参谋长的宝座。海军再一次打报告要求买三条潜艇。理由还是以前英国人编的那两个:一个是用来护航保卫海岸线,另一个是给水面舰艇充当反潜战演习中的活靶子。申请报告照例没有得到印度政府的积极反应。开会时海军首长反复强调现代海军必须有潜艇,说得口沫横飞,什么印度海军没潜艇不是进攻型海军,均衡全面的海军等等。领导听了无动于衷,什么反应都没有。
就在海军感觉又重复做了一遍无用功时,突然遭遇一个天赐良机。1958年底,有报道说,印度的一个不友好的邻国(可能是印度尼西亚,印度认为印度尼西亚对安达曼和尼克巴群岛有领土企图,并且当时和东土华夏国走得太近)准备购买潜艇,很可能对印度构成威胁。海军首长认为说不定这是个让政府批准购买潜艇的机会。立即指示重新打个报告。这回海军司令部安排申请写报告的笔杆子,进行别有用心地写作,集中笔墨猛吹邻国购买潜艇对印度构成威胁,印度海军必须购买潜艇才能把它打跑,不然印度会输。领导怕输,一听心里就紧张了,来了邪乎劲,说不定就批准了。
这次报告画风一改,重点突出地鼓吹潜艇的作战能力,下面就是报告的高潮段落。


当然报告也不是逼国家领导立即答应海军一切要求,而是委婉地建议政府可以适时启动海军潜艇兵部队的组建工作。作为启动的第一步,建议领导批准印度海军先派人出国去学习潜艇操作知识作战知识,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再弄几艘哪怕是一艘旧潜艇摸摸开开,巩固练习一下也是好的。
说到底,还是印度人当参谋长才会揣摩本国领导的心思。
海军作为专业部门,它的报告当然不可能全是煽情,报告中提出了潜艇采购的技术要求。不过充其量这些只是自我安慰的画饼充饥。

1962年,印度政府终于松口,批准印度海军可以派遣1名上校和8名初级军官(上校算是中高级军官)前往英国潜艇训练学校受训。只说这是为提高海军反潜战能力,绝口不提买潜艇的事。

1962年2月,第一批潜艇学员队出发前往位于英国波特茅斯的Gasport的英国海军潜艇训练学校,基地代号Dophin海豚。学员队共有5人组成。组长是海军上校B K Dang(他后来升到海军准将),还有一名少校,三名上尉。这五名学员都来自印度海军的执行军官类(Executive Branch),用中国话说就是指挥专业吧。
学校为上校一个人开小灶,主课只学半年浓缩版本的,其它时间学各种领导该学的专业知识。其它学员正常上一年课。一期学员中的M N Vesudeva上尉后来混到最好,他成为印度潜艇兵部队中第一个提海军少将的人。


第二批学员队由4名学员组成,一个少校,三个上尉。其中两个是指挥类军官,另外两名是工程类军官。1963年7月出发去英国海豚基地。这一批学员里后来混出来了个海军中将。
第三批学员队有三名成员,三个上尉分别来自指挥类,工程类和电气类。这一期里混出了一个海军准将和一个少将。第四期也憋出了准将和少将。
到了1965年,印度海军共派遣15名军官,20名水兵前往英国学习潜艇专业,全部结业回国。当然这个与原计划外派38名军官,65水兵前往英国受训的目标还是有很大差距。不管怎么说,种子队员有了。
花国家宝贵外汇重金培养出来的潜艇宝贝,回国因为没有潜艇玩很可能荒废学业,忘记本事。印度海军也很着急。幸好每年英联邦成员海军在印度洋(新加坡到斯里兰卡亭可马里之间)会组织一次反潜战演习,名字叫the Commonwealth Joint Exercises off Trincomalee (JETEX)。英国海军会派出一艘潜艇扮演坏蛋,其它国家的海军就围着它,玩抓坏蛋的游戏。印度海军从1950年起,每年都参加。潜艇学员回国后,狡猾的印度海军盯上了演习中的英国目标潜艇,好说歹说,死缠烂打,让英国海军不得不接收阿三上艇实习,保持专业技艺,传承军事火种。阿三又占了点小便宜。
阿三潜艇部队老干部后来回忆起来,觉得在英国受训的那一年的生活是美好的,英国人没把咱们阿三当外人,什么都让看,都让摸,什么都肯教,没有留一手,除了最新的声呐。阿三感到跟英国主子在一起工作生活十分亲切自在。
有学员回忆,英国人的教学偏重实际操作,而后又来到苏联受训,他们觉得苏联人偏重理论,尤其是数学基础要求高。但是苏联人海上航行实践时间比英国人少的多。在英国受训一年,头三个半月学理论,然后是实践课参观旧潜艇,电池整备车间,高压氧舱实验室,参加水下逃生训练等等。另外六个月是乘潜艇出海实习,阿三在英国潜艇上担任watchkeeping officer。
刨去岸上呆的时间,40%的时间在潜艇上。一般一次出海6个星期,然后上岸休息2周。印度学员耍过当时英国海军所有在役的各级潜艇。


荡上校在英国海军海豚基地喝了不少洋墨水又长了不少洋见识。感想很多,回国马上开始写印度海军潜艇技术要求的详细评估报告。他建议印度海军潜艇兵部队起步只要买三条潜艇就可以了,虽然说世界各国一个潜艇支队的正常编制是4条艇,他这么说,也是盼着潜艇早日到手,为政府省钱。然后他又编写了几条他认为符合印度国情的潜艇采购的重要技术要求,大做文章凑成一大篇交了上去。


于是,印度海军开始考虑潜艇的选型问题了。什么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的潜艇,阿三全部掂量了个遍。当然因为钱少,没有贪大求洋,琢磨最多的还是二手潜艇。

1962年,东土击败西天陆军大获全胜。印度全国上下一片惊慌失措。
也不知是怎么搞的,有一天,印度媒体突然开始炒作,东土水师的潜艇进入孟加拉湾的假消息。
印度海军当然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是印度海军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它认为让印度政府盲目相信,东土潜艇来到孟加拉湾挑战印度海军在印度洋上的权威,打破了战略平衡,这非常有利于印度海军采购潜艇。
印度海军将错就错,添油加醋。立即在1962年11月打了个歪报告交上去。报告中罗列了印度海军在海上的劣势。极力渲染东土潜艇威胁,认为敌潜艇可能攻击印度军舰和商船,也可能布水雷封锁印度港口。印度海军直截了当地提出解决方案。立即采购作战半径至少为1500海里的三艘潜艇,平时安排一艘值班,一艘维修,一艘在路上。
那为什么是1500海里呢?因为这是从维沙卡帕特南军港出发到马六甲的距离。它的意思就是用潜艇封锁马六甲海峡通道,阻止人民海军进入印度洋。阿三想让潜艇发挥这样的作用:A submarine can be best used in sea denial role, which means when we deploy a submarine in a certain area then the enemy will not be able to use that space effectively and if it does then it has to bear the consequences.
1963年,印度海军向印度政府提交了组建潜艇兵部队的详细报告。要点如下:




也许是报告写得十分到位,也许是印度国家领导被东土打怕了,成了惊弓之鸟了。这次印度政府默默地接受了海军的建议,年年上报年年被否的组建潜艇兵部队的方案,在1963年轻易获批,印度海军惊呆了。这是印度海军发展史上的最重要里程碑。
但是印度海军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采购哪种潜艇还没有拍板。选择太多了,印度海军不幸遭遇消费者困难症的烦恼。
经过对世界各国潜艇参数的反复比较,又综合考虑政府可能拨付的资金及国家外汇储备水平。印度海军认定英国二手的的Porpoise级常规潜艇是理想的购买目标。于是派出谈判小组前往英国,跟英国海军部接洽。
没成想,英国海军部(the Admiralty)却表示,他们不能提供Porpoise级潜艇,但是愿意提供它的最新改型Oberon级。但是Oberon级潜艇没有现货,印度海军需要耐心等待,他们要去给船厂下单,排班生产。在等待期间英国海军可以从澳大利亚海军借调一艘用了20年的A级潜艇给阿三过渡。
印度海军也不傻,自己想买英国海军现役的久经考验的二手Porpoise级潜艇,看中它好用又便宜,英国故意不卖,逼印度买新的贵的还不知道行不行的Oberon级,借给澳大利亚海军用了20年的A级潜艇这种破玩意,几近报废还拿出来出租给印度骗钱,明明知道印度海军手里根本就没有几个钱,印度代表觉得自己受骗了,心中油然而生一股冲天的怒气。
前方把消息反馈到国内,印度政府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为了顾全大局,印度还是愿意购买一艘,但是要求英国,根据印度气候水情生产特别定制的Oberon级潜艇,其性能不得低于英国海军自用的。
但是这玩意价格是500万英镑一艘,有点太贵,印度政府一次性拿不出来这么多外汇。希望英国政府提供5000万卢比的延期信用(deferred credit terms)(其中3000万买潜艇,2000万用于维修),缓解一下当时十分紧张的国家外汇储备。
经过交涉,英国政府明确表示,不愿意提供任何软贷款。而印度政府又拿不出那么多外汇。
于是,买卖没谈成,英国潜艇和印度海军最终有缘无分。
原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在回忆录中纪录了这件事。慨叹英国为了省五千万卢比的小钱,彻底断送了在印度的军舰军品生意。从此,打开其它来源的军火涌入印度的方便之门。

而促使印度海军做出采购苏联“F”级潜艇的分水岭式决定的关键事件是印度海军参谋长R.K Soman和英国第一海务大臣David Luce勋爵海军上将之间的有趣对话。
自从西天白象被东方神龙打败后,印度海军随即启动了对原有舰艇采购计划和安达曼群岛上军事部署的重新评估。印度海军觉得自己需要加强海军军力,决定向英国发出一个采购大单解决应急之需。通过英印海军两位参谋长之间官方和半官方书信往来交换意见相互摸底。印度海军得知,英国海军愿意提供给印度海军的货色包括以下几种:2-3艘Battle 级驱逐舰,这是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用的,已经30岁了;T级潜艇,也是澳大利亚海军用的,20岁了;一批海猫Seacat导弹,据说这种导弹能力和杀伤力有限;另外再提供一批低端装备。这个供货方案让印度人十分不满。
但是,更气人的是英国公开表达对中印战争的看法,这让印度人怒发冲冠。当时,英国驻印度大使馆海军武官海军上校F.W Watson,对印度海军规划处处长荡Dang上校(就是去英国练潜艇的那位)明说,中国根本没想摧毁印度,甚至压根就不想打印度。真相是印度领导人不停地发布挑衅言论,再就是印度在边境有争议地区做了些不规范的小动作,让对方觉得必须回击一下,让阿三小心点。建议印度海军不要把中印战争太当回事,没有必要激进地调整舰艇采购清单。

英国人居然为中国说好话,这是中国人根本想不到的。应该说精明善算的英国人什么道理都懂,但让他学好是不可能的。英国这么表态,可能是希望龙象战争见好就收,不要再发展了,毕竟英国国力不行了,它不想让自己被印度拖进泥潭,因为以前英国说过大话,倘若印度有事,英国会带英联邦的小兄弟们过来帮忙,这个话绝对不能当真。同时英国也不希望印度海军趁机扩军,潜艇是突击型进攻力量,印度拥有了以后,若不听招呼,很可能削弱英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
随后发生的印度海军参谋长和英国第一海务大臣之间的半官方书信往来,则彻底斩断了印度海军和英国海军之间的裙带关系(apron strings)。

1964年初,印度制定完成1964-1969五年计划。经过63-64一年的激烈辨论,形成了国防五年计划需求报告书。其中关于潜艇采购需求,印度海军提出它钟意的四个潜艇采购选项。

为了迅速增强印度军力反击东土,必须完成1964-1969国防五年计划。印度决定向英国,美国,苏联三国派出高级军事代表团敲定军品货源。印度国防部长YB Chavan担任团长,时任海军副参谋长(海军少将 Rear Admiral SM Nanda,此人后来混到海军上将,海军参谋长)作为代表团中的最高级的海军代表。当时代表团中的海军成员主要有三个,除了Nanda,还有那个到英国练过潜艇的荡上校(Captain B.K Dang.)他当时职位是海军参谋部武器和战术处处长(Director of Weapon,policy & Tactics),另外一个主要海军军官是Captain CL Bhandari,他是海军参谋部的技术委员。印度陆军最受重视,当时的陆军参谋长Chaudhuri也亲自出马,加入了这个代表团
1964年5月,印度军事代表团首先前往美国
印度海军计划跟美国商谈购买2-3艘Fleet 级潜艇,还有几个驱逐舰。阿三告诉美国人,我们买这些东西是因为人民海军在孟加拉湾对印度构成的威胁。
而美国人对形势的判断迥然不同。他们认为人民海军对印度不构成任何威胁,印度海军无需从美国采购任何硬件。
据Nanda海军上将后来回忆,当时代表团与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进行了多轮深入会谈。在这些会谈中,美国国防部长麦克拉马拉(Mr.Mc Namara)反复强调,从印度与东土问题的全局来看,印度要优先解决的是陆军和空军的问题。印度海军的军舰全部来自英国,你们买潜艇的事,还是回头去找英国人谈为好。从我们美国人这边来说,海军根本不是重点。
在1962-1965年间担任印度国防部秘书的Mr.PVR Rao,当时也陪同国防部长前往美国访问。
他回忆说,从两国国防部这一级的谈判结果来看,印度没有为海军装备供应打开突破口。印度代表团出发前就知道这种结果,因为美国出口海军舰船必须得到国会批准。而印度方面极端怀疑是不是存在国会批准的可能性。因为美国向趴鸡思躺承诺过,并且依照当时的美国法律,只有国会有权批准海军舰船的转移。
从印度国内方面来讲,海军也没有优先权。1962年以后,印度国防规划者的脑袋里琢磨的首要任务是对付趴鸡思躺和东土华夏。这里面印度陆军发挥主要作用,它的发展具有最高优先权。同时为了支持陆军作战,印度空军也受到重视。由于东土水军在反印作战中没起什么作用,所以印度海军再次受到忽视。1963-64财政年度印度海军军费降到军费的2% ,这是史无前例的。
当年印美国防部谈判纪录没有公开,不知道为什么美国拒绝印度采购潜艇的要求。作为传统武器供应商这样做的动机令人匪夷所思。因为就在1964年这一年,美国还决定借给趴鸡思躺海军一艘潜艇(the submarine GHAZI on loan for a period of three years)。美国可能是看到趴鸡思躺是美国盟友组织CENTO/SEATO的成员国,而印度不是。还有美国在50年代向趴鸡思躺空军提供F-86战斗机,60年代提供F-104战斗机。
从印度的眼光望过去,事实证明,美国和趴鸡思躺是盟友,所以印度不能指望美国帮自己。当时世界形势是美苏争霸,印度虽然号称不结盟国家(non-alignment),眼睛还是忍不住看向苏联,想把苏联拉到自己这边。
假如美国事先知道,如果印度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印度海军会转身投向苏联采购装备,就像印度空军已经从苏联采购了米格-21战斗机一样,说不定它就会向印度妥协。
1964年9月,印度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
这次去主要是想探讨一下苏联有没有对路的军品,另外外汇方面能不能通融一下。

出乎阿三预料之外,苏联人对于印度海军的需求反应积极。他们答应提供4艘F级潜艇,1艘潜艇供应船,及各种其它舰船。
此前,苏联曾经向阿拉伯联合共和国(the United Arab Republic,1958年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的)和印度尼西亚出售过W级潜艇。阿三听说,苏联潜艇在这两个国家用得不顺手。有人说在亚历山大港的潜艇基地经常看到许多苏联的中高级军官一直在那里瞎忙,好像问题蛮多的样子。而在印度尼西亚问题似乎更严重,大家都在传,平均每5艘潜艇中只有一艘能拿出来打仗。因为有这些谣传,所以印度海军对苏联潜艇印象很不好。
据Nanda海军上将回忆,印度军事代表团在莫斯科受到热烈欢迎。这是印度海军代表第一次混进印度军事代表团到苏联访问。十分新鲜好奇。相比之下,印度空军早就来过了。说到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印度空军头一次在苏联买菜的奇妙经历。
印度空军米格-21采购简史
这个印度空军开始也是被英国人带傻了,独立后一直老老实实购买英国分配给它的过时的老式战斗机,其主力机型不过是the de Havilland Vampire, the Hawker Hunter, the Folland Gnat老三样。
1956年6月13日起,趴鸡思躺空军开始接收美国援助的102架北美生产F-86佩刀Sabres。这种战斗机经过朝鲜战争的洗礼,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印度空军发现在趴鸡思躺美国战斗机面前,自己的那些宝贝英国战斗机根本不能跟它们平起平坐。如梦方醒,后悔倒霉。自己手里的那些英国破烂真的是不行了。印度空军一下子产生了采购速度更快,现代化程度更高的喷气式战斗机的强烈冲动。以求迅速填补这一巨大的喷气式飞机鸿沟(Jet Gap)。它把这个意思报告了印度政府。
印度政府也急起来了,赶紧找人开会商量。对于向外国战斗机军购展开大讨论。跟往常一样,出现了两派意见。
一派人(他们大多是英国人训练出来的高级军官)强烈倾向购买英国战斗机,具体型号就是the English Electric Lightning,他们说这样做可以加强印度和英国两军关系。
早在1954年,印度空军派人前往英国商讨采购Hawker Hunters and English Electric Canberra bombers.。这事被苏联人听说了,赶紧过来说我可以给你们Il 28 jet bomber,这种轰炸机性能和英国的Canberra差不多,个子稍微小点。优势是便宜又简单,维护方便。英国人看到苏联人来竞争,就让英国首相艾登出面,价格上打了一个大折扣,才把Canberra轰炸机兜售给印度空军。那是印度空军第一次和苏联人打交道,感觉很好。
同时英国又通过蒙巴顿勋爵私下做尼赫鲁的工作,叫印度空军继续保持buy-British policy。
事后尼赫鲁写信给英国首相,答应以后决定空军采购军机之前一定跟英国商量。同时他坚持自己的一贯外交风格,在同一封信里又说,印度保留从自己选择的来源地采购装备的自由权,英国对这种事不再拥有第一发言权。看完这封信,英国人不淡定了,开始担心自己说不定哪一天就会丧失对印度军品供应的垄断地位。
另一派人(他们大多是经常出差到美国的亲美的印度文官)比如印度驻美大使B.K. Nehru(此人是尼赫鲁总理的侄子)还有财政部秘书Morarji Desai,他们希望跟美国肯尼迪总统达成协议,购买美国战斗机。利用由此产生的宣传效应把印度推入美国阵营。
谁也没想到,这次政策大辩论还出现了第三派亲苏派。代表人物是当时权力很大的印度国防部长梅农VK Krishna Menon。追随他的都是一些左倾思想的国大党国会议员。这一派势力很大。他们一派力抗采购西方战斗机的两派,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面。正在此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不利于印度的变化。
1961年,美国突然宣布将向趴鸡思躺空军提供两个中队的F-104 Starfighter超音速战斗机。就在这年上半年,第一批12 架F-104As 和两架F-104B教练机(and 2 F104B trainers) 飞抵趴鸡思躺Sargodha Airbase。这些飞机组成了巴基斯坦空军第九飞行中队代号Griffins。这一下印度空军吓坏了,睡不着了。强烈要求印度政府立即采购新型超音速战斗机。
当时苏联人拥有一种世界上最先进的超音速战斗机Mikoyan-Gurevich MiG-21,这种飞机在华沙组织国家大量装备。
通过接触,印度方面得知,苏联政府愿意向印度转移这种先进战斗机的生产技术,并且可以帮助印度建设一座米格-21飞机制造厂。这对于一个渴望自力更生的国家是十分诱人的提议。
尽管印度的亲西方派不停地劝说鼓吹,主事的尼赫鲁总理还是被梅农慢慢说服了。印度和苏联很快就达成协议。但是为了避免得罪美国,协议没有签。狡猾的印度人做事很小心。
1962年,美国国会收到政府报告说印度正在计划采购两个中队的最新型苏联战斗机。
美国的情报确实不错,印度一开始就是只想采购两个中队的新式米格战斗机和趴鸡思躺的两个中队F-104分庭抗礼,但是随着谈判的深入,贪心的阿三在苏联人不断加码的有利条件引诱下,一步步掉进了自力更生国产苏联战斗机的大坑。这证实了美国议员们的担心,印度可能会因为这事开始依赖苏联。英国人则担心,如果苏联飞机来印度,肯定跟着苏联专家,苏联专家到处逛逛看看,可能会偷窃通过许可证在印度生产的英国装备的秘密。这时候的英国人就是小气鬼。
美国人马上对印度表示了担忧,这时印度国防部长梅农勇敢地站出来表了个态:We have the right to purchase any equipment or arms from anybody we like。梅农心里急得很,他考虑的是用最快速度填补与趴鸡思躺的jet-gap。
看到印度政府犹豫不决,还不签购买协议。苏联人又丢下一个重磅诱饵。苏联同意印度可以用卢比支付采购苏联战斗机款项。尼赫鲁开始还担心这次交易如果达成,可能损害印度与西方国家关系,关系坏意味着西方给印度的好处会减少。现在一听买苏联战斗机不用出外汇,用印度土钱就行,这等于用废纸买黄金。他立即下定决心要达成这笔交易。
但是国际形势十分复杂,英国和美国虎视眈眈,频频施压。印度处境艰难,自己的事情根本做不了主。它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怎么做才能不得罪超级大国美国。尼赫鲁和他的外交团队开始不畏艰险,精心谋划。
尼赫鲁除了写亲笔信给英国首相私下安抚对方,他还在印度国会发言公开宣布,印度在做出任何有关米格战斗机决定前,一定会给英国一个机会(He told Rajya Sabha, that although India still preserves the right to buy from source of its choice and won’t be deterred by “pressure tactics and veiled threats about cuts in aid”, he’s decided to give British a chance before making any final decision regarding the MiGs )。
阿三毕竟是阿三,下面的骚操作肯定是中国人做不来的。
首先,印度政府制造了一种形势朝着有利于英国人方向发展的假象。1962年6月,一份据所谓知情人士消息写成的报道说,印度国防部倾向于无限期搁置米格战斗机交易,至少在下个月派队前往英国看货以前没事(Indian MOD was “inclined to shelve MiG deal indefinitely or at least until a team goes to Britain late next month to see what plane offers the British might make”)。7月3日,印度空军三名将级高级军官组成的看货小组前往英国,英国也诚心诚意拿出了看家战斗机English Electric Lightning的出口型。英国人说了,这是最新的货色,没人买过,先进性没得说。如果印度空军想买,英国愿意半价出售。
看货小组没有接茬回答买不买的问题,而是把出发前上级领导特意教的话抛了出来,质问英国人,这种型号的飞机能不能在印度生产?一下子就把英国人噎住了,英国人想了想,决定不同意。双方就此谈崩。印度空军看货小组理直气壮地回国了。
这就是阿三精明之处,它这一搞就洗白了自己,英国成了过错方。
印度政府收到印度空军前往英国看货小组的评估报告后公开表示,英国和印度没有达成战斗机交易。印度空军现在急需飞机,那怎么办呢?
印度政府名正言顺地立即派出印度空军看货小组前往莫斯科。苏联方面热情接待,试飞十分顺利。8月,印度政府就和苏联政府签署协议,印度决定采购12架MIG-21战斗机,苏联答应全力支持和帮助印度在国内生产这种飞机。
令人吃惊的是,印度阿三其实是设计了三个连环套。印度政府和苏联签的飞机采购协议只是第二环,印度人开始没有想认真执行它,而是把它当做一个谈判筹码换取美国向印度出售3个中队的F-104战斗机,并且要求美国人帮助在印度国内生产这种飞机。阿三告诉美国人,如果美国人答应交易,那么印度和苏联米格战斗机协议立即作废,你看怎么样?美国人经过掂量,拒绝了印度的提议。
这下好了,美国不卖,英国不卖,那买苏联米格,你怪不得我阿三。印度合情合理,没有得罪人地取得了苏联战斗机采购权。
苏联政府闻讯也发表声明,表示它有意愿向印度供货,但是没有明确承诺向印度提供战斗机,而是把它说成是一种未来的选项。好像交易没有什么进展似的。
1963年2月,首批4架MIG-21 F-13运到印度,就地组装复原。年底又来了4架,1964年全部交付完毕。这些飞机产自ZnamyaTruda plant。

为了接收这批超音速战斗机,印度空军成立了第28飞行中队(No 28 Squadron),The Squadron was actually equipped with 6 MiG 21F-13s (Type — 74s) and 6 MiG 21PFs (Type — 76s), receiving F-13s in 1963 and PFs in March- April 1965。虽然飞机64年全部到货,但是飞行员的训练又花了一年多,结果米格-21战斗机没有赶上1965年印巴战争,这是一个遗憾。
1963年六月,印度政府决定在Nasik建设米格战斗机机身制造厂,在Koraput建设配套发动机厂,总装和试飞也安排在Nasik。导弹和雷达安排在海德拉巴生产,再加上其它一些配套杂碎,组成所谓的米格联合体(MIG COMPLEX)。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制造的米格-21战斗机质量确实不行。

2012年,印度国防部长安托尼在印度国会上院发言时介绍了一下坠毁情况:Over the 40 years before 2012, India built 842 MiG-21s, of which 482—over half—had been lost to crashes.some 170 pilots had been killed in MiG-21 crashes over the period.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对比臭名昭著的波音737-MAX客机,它飞行65万架次,仅坠毁了两架。
言归正传,再次回到印度军事代表团在苏联访问的话题。

苏联人对于满足印度海军舰船和潜艇需求十分上心。在列宁格勒,印度军事代表团被接到一艘潜艇上参观,阿三对所见所闻印象深刻。
苏联方面主动提出,可以向印度出售的2300吨的F级潜艇。阿三对比了一下技术参数,OMG!居然和号称当时最现代化的英国海军的Propoise/Oberon级相差无几。更是远远超过了老旧的美国Fleet级潜艇。
阿三购物冲动一下子就上来了,代表团里几个海军人大家一商量,就买三条苏联F级潜艇得了。
只是印度代表团出发前,印度政府明确指示,不得与苏联签署任何海军装备采购协议。当我回国后,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政府的指令是受到英国和美国政府压力的产物,他们两国的意思就是印度海军不应该寻求到苏联采购。
所以1964年,印度海军没能买到苏联潜艇,虽然苏联人已经答应卖了。
这是史上第一次,印度海军考虑从英国以外的来源地采购海军装备。开天辟地头一遭,真是刺激啊。印度海军高级军官们享受着第一次犯罪的强烈快感。
当然印度海军沉浸在英国海军文化中的时间太长太久了,改装俄式装备必然有个艰难痛苦的的转换适应期。只是苏联愿意拿出最好的货色,印度海军无法拒绝。印度海军横下一条心,愿意为苏联潜艇的到来改变自己的作战和装备维护思想以及后勤支持哲学,跨越语言障碍。
1962-1965年担任印度国防部长YB Chavan的私人秘书是一个叫做Mr RD Pradhan(这是一位印度高级文官IAS)的人。此人陪同国防部长访问了苏联。他在自己的回忆录《大败到中兴》提到此事。

1964年11月,印度军事代表团访问英国。
据印度海军Nanda海军上将回忆,代表团抵达伦敦时,正好工党政府上台,当年的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海军少将现在升到了海军上将,被任命为英国国防参谋长(the Chief of Defense Staff)。代表团在伦敦期间和英国各级官员展开各层级的大小会谈。
Nanda当时是印度海军副参谋长,作为印度军事代表团中的海军代表。有一天他接到英国第一海务大臣(the First Sea Lord)Sir Michael Pollock的邀请,到英国海军部(the Admiralty)面谈。
会谈一开始,英国第一海务大臣开门见山就说,英国海军现在越来越不行了。我不能给你Daring 级驱逐舰。不要再催了。正好有一艘T级潜艇要从澳大利亚海军归还给英国海军,准备拆解。请你们买下这条潜艇吧。
Nanda立即答复,先生,对不起!我不会向我的国防部长推荐接收这种潜艇的建议。你想想,你拥有维护潜艇的全套基础设施,如果你都觉得自己维护不了这艘老旧的T级潜艇,那么你怎么能指望我会做得好呢?
英国人一听马上辨说,总的来说,你没有开潜艇的经验知识,这个不会错吧。比方说,你想学开车,那又何必要买一辆新车,用旧车练手不是正好吗?
Nanda也能说,先生,我同意你的说法,学车可以用旧车练手。但是我不能为了学车,就专门去买台旧车吧。实话告诉你,苏联人答应给我们四艘崭新的潜艇。你还指望我们的国防部长厚着脸皮站在国会大厅对议员们说,我们拒绝了四艘崭新的苏联潜艇,就为了等着迎接一艘即将被拆解的英国破潜艇。这可能吗?我唯一可以向我的国防部长推荐的方案是,我们签订合同购买一艘Oberon级潜艇,这是你同意过的。你造这艘新潜艇可能费时两到三年,在此期间,我们阿三海军可以从你们那借一艘T级潜艇用来训练,而一旦新艇交货,旧艇还是物归原主。
英国海军第一海务大臣一听这话,马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印度跟上届政府谈好的购买新潜艇的事,他现在也要耍赖。双方各说各话,不欢而散。
原来英国海军已经在船厂订购了三条Oberon级潜艇,叫他拨出一条转卖给印度海军,他死活不肯。
说到底,英国人还是想在武器装备上和印度海军保持代差。
另一方面,从印度国防部秘书PVR Rao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印度代表团在英国的经历了什么。

最高的羞辱发自最高层。英国首相Harold Wilson 会见前来商谈潜艇采购事宜的印度国防部长YB Chavan 时,自以为幽默地说了这样一句惊人之语:"I did not know that submarines climbed mountains"。那意思是说,你们跟东土华夏国在喜马拉雅山上打仗,却火急火燎地要买潜艇,你们是不是别有用心啊?
也许这句话成了压倒印度海军和英国密切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印度海军开始转向苏联菜场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