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熟炼1个哲学名词之---中国哲学史篇肆-爱有差等

儒家主张“仁爱”,信守“爱有差等”,具体表现为“亲亲—仁民—爱物”的实践过程。
而这一思想体系的构建,则是一种基于当时社会现实状况的考察,主要表现为:战国社会传统社会准则的影响与松动下所强调的“血亲至上”“孝悌”观念,促使“亲亲”作为“爱有差等”观念的第一步而存在;其后“人”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社会属性之思考使得性善论、君子式的道德关怀成为“仁民——爱物”两步实现的推动力,从而构成一个完善的、推己及人的“爱有差等”的情感布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