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篇文章教你养甲虫

2023-07-19 20:08 作者:黑色游戏2250  | 我要投稿

你是否被选择木屑、选择容器等问题困扰?化蛹卡皮,羽化失败该如何处理? 那么开始我们今天的分享 Hello观众朋友们好,这里是黑色游戏 今天这个专栏呢,我们来说一下观赏甲虫该如何饲养。 以下的阐述仅限于我自己的见解,有可能会出错,也请大家纠正。因为专业知识的特殊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首先要介绍一下观赏甲虫,主要分为兜虫、锹甲、花金龟和臂金龟。它们都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金龟科(及亚科),属于完全变态类,一生中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顺着甲虫一生的时间顺序来详细的展开。(以兜锹为主) 卵 这是甲虫一生中最开始的阶段,卵呈圆形或椭圆形,一般孵化期为一周到一个月,从最开始的纯白色,渐渐吸水胀大,显现出幼虫的轮廓。 最好的保存方法方法是直接放在产房里等待其孵化,如果挖出,可以放在专门准备的小盒子里或者花泥卵室里,但要注意温湿度合适,否则烂蛋率将上升。 幼虫 在幼虫阶段,甲虫的形态一般是蛴螬形,也就是大肉虫子。但是在这个阶段,它依旧保留着昆虫最基础的特征:六条腿,能看到触须及口器。锹甲的幼虫一般是橙色头壳,身体较透明,竖肛;而兜虫一般是棕黑色头壳,身体发白较不透明切有明显绒毛,横肛。 甲虫幼虫的旅程中要退三次皮,蜕皮后的幼虫分别称为一龄、二龄和三龄。一般兜锹幼虫期从3个月到3年不等,取决于品种和个体大小。 在这个阶段它们以腐烂的木头为食,我们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喂食的是人工制作的发酵木屑。在饲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细节,我们下面一一道来。 1.容器 选择容器的第一个要点就是透气性,如果购买的不是专业的甲虫饲养盒,那么就需要自己打孔保证幼虫的呼吸。 一龄:这个阶段幼虫都比较小,推荐使用布丁杯或零件盒(锹甲或小兜50-200ml,大兜100-500ml) 或者直接在产房里混养 二龄: 小型锹甲:可以直接在一龄的容器里继续度过 中大型锹甲及小兜:换成200-500ml的容器里 大兜:500ml-1l 三龄: 小型锹甲(鸡冠、黄纹、钳口……):可以换到500ml-1l中,公虫1l可一罐到底,母虫500ml可一罐到底,也可大容器混养,但会有折损 中型锹甲(美它、彩虹、中扁……): 母虫500ml-1l中可一罐到底,公虫1l-2l中,大小视品种而定,2l可以一罐到底,但是要控制湿度防止木屑二次发酵 大型锹甲及中小型兜(长颈鹿、孔夫子、巨扁、姬兜、白兜、伞兜、cak……):母虫1l-2l容器,公虫2l-3l。由于锹甲公母差距较大,兜虫公母差距较小,要视情况而定。 大兜(长戟、南洋、毛象……):5l及以上,一般使用6号箱饲养,也可购买牧野的大兜箱。 下面我们根据幼虫的大小、阶段以及人群来作出建议。 新手(饲养时间较少的人群) 主要考虑成本较少,方便收纳 一龄:布丁盒或零件盒 二龄:一次性饭盒 三龄:一次性饭盒,大兜用六号箱及更大整理箱 中端玩家(从新手渐渐成熟的略懂人群,有较多的虫) 一龄:布丁盒或零件盒 二龄:阿银养虫罐/牧野拼接瓶 三龄:阿银养虫罐,大兜用六号箱及更大的整理箱 高端玩家(长时间养虫,主要考虑容器质量与寿命) 一龄:阿银小号螺口盒/小号饲养罐/零件盒 二龄:金福塑业养虫罐/罗氏虫舍养虫罐/加厚拼接瓶 三龄:同上,大兜用牧野大兜箱或更大整理箱 2.食材及更换 兜锹的食材主要有两种:菌和木屑。 菌分为很多种:袖珍、云芝、雨林菌、黄菌……可用于锹形虫(巨扁、大锹、鬼艳、彩虹及部分锯锹)的幼虫饲养及投产,也可自己制作重压菌饲养幼虫。 这些虫其实也可以吃木屑,但是用菌可以获得更好的个体。使用菌包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温湿度,温度不宜超过25度,且避免阳光直晒。当菌包和菌瓶内长满白色的菌丝即可判断为走菌完全,喂食效果最好,幼虫吃完后,瓶内只剩黄色的木屑及粪便,可更换菌瓶。 木屑是大多数玩家的选择,可以饲养市面上能见到的所有兜锹及其投产。 木屑既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制,但自制有一定的风险和成本,所以推荐大家直接购买厂家预制的木屑。这里也给大家说一下自制发酵木屑的原料:生木屑、动物蛋白/植物蛋白、面粉、糖浆(可加可不加)、水及各位自己研究的秘方。自制木屑很需要耐心,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最近国产木屑百花齐放,也证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讲一下拌木屑的要点,一般换木屑之前,需要我们提前拌好木屑,因为厂家的木屑可能发酵程度不同和出现走菌的现象,提前拌好可以大大减少这些情况。干木屑加水,就和和面一样,拌到能攥成团但是攥不出水的潮湿度最佳(不要着急加水,木屑吸水需要一定时间,让子弹飞一会)。如果加水过多,可能会导致木屑二次发酵,味道不太好闻,会导致一些偏生食的锹甲拒食。如果不会拌的话也可以直接购买湿版木屑。 推荐一下养虫的木屑。 一般的锹甲及南洋大兜吃浅度木屑。 最近木屑的质量都不太稳定,牧野浅度新工艺出现问题,需要提前预制很长时间,否则会走菌严重。但牧野浅度确实是性价比之王,现在就是要考虑是否有时间和空间预制木屑再购买。 虫粮大家也都知道,时不时出品质问题,一旦出问题就会出现大量死虫的现象,但出问题是偶然,不出问题的话应该算最好的浅度木屑,就是有点贵。购买时要考虑是否能承担起死虫风险,可以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了。 阿银浅度可以说是比较稳定,也比较便宜,但是效果一般,适合新手。 最后强力推荐一下虫林微粒子,是我用过最好的木屑,非常之稳定,性价比也不错。适口性极强,适合大部分锹甲、花金龟等,做产房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一些新的品牌,比如小道木屑,市场的反响也不错。建议大家去尝试一下这些新品牌的木屑,比如捕虫少年、星雨……不要在拘泥于几个大厂的限制。 兜虫、深山锹、鬼艳适用的深度木屑。由于南洋大兜的特殊性,它可以吃深度浅度两种木屑。 阿银深度、超深度及微粒子,效果一般但经济实惠,稳定,适合新手。 牧野深度,同样也面对着新工艺走菌的考验,和浅度木屑相同,也需要权衡一下预制木屑,性价比也很好。 虫林大兜土,稳定,但对于食量大的兜虫价格稍贵,也是很好的选择。 金蚕大兜土,效果不错,如同深度木屑中的虫粮,但是不会出现批次问题,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三花木屑,市场上好评差评不一,大家如果想要购买还需要在自己做足功课。 关于木屑的混用,个人不太建议,如果要更换木屑品牌,可以混用,一直用一个品牌的最好。 更换木屑: 如何判断该换木屑: 添加木屑时我们需要把木屑压实,最好是放满盒子。如果看到粗木屑全部变细或出现较多粪便,基本上就该换土了。如果觉得没必要换土,但木屑被吃变少,可以直接添加木屑,避免打扰幼虫。 换土方法: 在幼虫下到新土时,最好在新土中掺一点旧木屑或幼虫的粪便,避免幼虫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拒食。罐子里放满木屑,压实后会留出一些空间,就可以把虫放入,盖上一层木屑不压实,放满盒子即可。 换土时间的规划:如果时间较少,那么就要规定出批量换土的时间。比如,要规定2-3个月换一次土,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幼虫状态和时间来选择容器以及预制木屑。最好有一个记录表或者直接写在罐子上,有助于记录换土时间及幼虫重量。 养幼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经常去打扰,如果天天都把它从木屑里扒出来看,那么这只虫肯定长不大甚至死亡。所以告诫新手:千万别手贱。 3.温度湿度 养虫最合适的温度是18-24度,如果不要求个体,无温控也可以养出来。但是我们要做的是养好虫而不是养活虫,所以最好要有建议的温控设施。 在北方的暖气下,从秋天到来年春天基本上不需要温控,室温一直会保持在18-26度之间(不包括特殊地区),但是夏天却十分的炎热,适合在地下室饲养或用泡沫箱制作建议稳控。因为我是北方人,不知道南方的气温,但是南方冬天是没有暖气的,可以用温度计+加热垫+泡沫箱组成简易温控装置。 初级温控——温控柜 之前就很向往有一个温控柜,适合小规模养虫。温控柜也分为两种,正规和不正规的。正规的温控柜,比如牧野温控柜或者一些爬宠温控柜,想要有足够的饲养空间,预算得有6000+,当然也可以捡漏淘二手的。非正规的,可以买红酒柜,一般价格在2000上下,且空间足够,再次可以买药品阴凉柜,风冷系统,1000左右就可以拿下。 高级温控——虫房 虫房适合大规模饲养甲虫,通过空调来保持恒温,墙壁也要使用特制的保温材质,通常成本较大。 这是我朋友的一间虫房,他租下了一间地下室,半年2000左右的价格很是让人心动,一千上下的装修费以及从疫情期间倒闭超市嫖来的架子为他大大节省了成本,看来养虫也要学会把控时机啊。在封闭空间中的通风也格外重要。 关于湿度,刚刚讲过了木屑的湿度,现在来说一下外界的湿度。其实外界的湿度并不是很重要,如果透气孔过大,可能更湿润一点好,避免木屑水分的流失。只要不是太干或太湿,甲虫都可以接受。哦对了,顺便提一句,空气中较高的含氧量可能会帮助虫长得更大哦。 4.购买途径 相信很多新手都对此有很大的困惑,因为在某宝、拼夕夕售卖的甲虫通常是天价。其实甲虫购买有很多途径:闲鱼、贴吧(昆虫交易吧)、日拍、各种微信群以及虫社的官方店。 尤其要注意的是,交易过大金额的虫尽量通过平台交易,并且要询问清楚卖家是否三包(虫圈默认三包指:包邮包活包状态),是否需要开箱视频等。除非自己信得过的人,尽量不要用直款交易,骗子不少,请多注意! 5.紧急症状处理 下面说一下幼虫常见的几种病,即使使用以下救治方法也不能保证就活。 卡皮: 指转龄时,幼虫蜕皮不完全,一部分身体还被卡在上一龄的旧皮里。这种情况想要救治的话就要及时发现,然后非常小心的去除掉旧皮。 脱肛: 幼虫排泄时,把消化道的一部分也排出体外。排出后会非常明显,需要小心地将消化道推回肛门,静观其变。 黑斑病: 这种病现在没有办法救治,而且在幼虫之间会互相传染,一旦发现幼虫身上有黑斑,立即将其隔离并询问圈内玩家,如确认是黑斑病,这只幼虫所使用的木屑、容器都不要给其它虫再使用,避免感染。 拒食: 可能是因为木屑或温度的突然变化,幼虫会趴在土表停止进食,如果不明原因,可以吧饲养盒倒置一天,看看幼虫是否会再爬上表面。如果是木屑问题请立即更换,如果是温度骤降等问题,只能稳定温度后静观其变。 常见轻微问题: 辨别幼虫公母: 兜虫可以根据腹部倒数第三节上的刻点来判断,但有些时候观察不到,只能通过体重来判断。 锹甲的辨别方法就很多了,可以根据头壳、体重等辨别,由于锹甲身体稍微透明,我们可以通过背后的黄色腺体来判断(马氏管),有黄色腺体的一般是母虫。 木屑走菌: 木屑内长出菌丝或蘑菇,需要及时更换木屑,因为这些菌会和幼虫抢夺氧气。 幼虫滞育: 导致这种症状的因素很多,可能是木屑问题,也可能是因为高累代的基因病,需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杂虫滋生: 常见的杂虫有:木蚋(小黑飞)、线虫、蚯蚓及螨虫。 木蚋的防治方法就是在透气孔上填加过滤材料,比如金属网、透气胶带,一些专业的罐子会自带。如果是六号箱,可以购买一次性鞋套套在箱口,当做滤网。可以用沾虫板减少种群数量,如果木蚋过多也需要换土。 线虫等杂虫没有木蚋那么烦人,但数量一多就会导致幼虫生长问题。 对付所有杂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冻木屑,无论是新木屑还是旧木屑中都有可能有杂虫,但是只要稍微一冻,杂虫都会消失。注意,如果需要换冻过的木屑,记得完全化冻再更换。 前蛹 1.前蛹的特点 前蛹前期,幼虫会停止进食,用身体在木屑中挤出空间(蛹室),排出身体中的粪便涂抹在蛹室内壁上,使其坚固。前蛹中后期,幼虫的口器和腿会逐渐停止活动,身体的活动方式从蠕动变为“仰卧起坐”,身体逐渐变黄,可以看到皮与内部组织渐渐分离。 整个前蛹的过程为一周到一个月不等,如果中途打扰可能时间会变长。 2.开天窗与制作人工蛹室 一些玩家可能比较心急,或需要拍摄延时摄影,就要把原蛹室打开。有时候一些大型兜虫制作蛹室时,尺寸会做小,化蛹时顶到角影响观赏。提前挖开蛹室观察也可以避免这种问题,我们管这种开蛹室后还利用原蛹室的方法叫开天窗。 首先要判断幼虫已进入前蛹后期,也就是口器和腿全都不动了。如果提前开,可能会使幼虫以为受到入侵从而重新做蛹室而掉重。 开天窗时,先清理表面的木屑,挖到坚硬的蛹室后,可用稍尖利的镊子或勺子慢慢挖开,要小心周围的木屑不要掉进蛹室,如果掉入可以倒出或拿镊子挑出。 如果天然蛹室被破坏或长度不够,这时候我们就要制作人工蛹室。购买花泥,有两种制作方法:挖和压。挖就是用勺子挖出相对合适的形状,再用手指将内壁磨光滑。压就是用专业的模具一次压制而成。 3.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手贱提前开挖!本人的惨痛经历不计其数。如果换木屑时倒出蛹室,可直接将蛹室放回原来位置,再盖上木屑压实。蛹室一般贴着容器壁制成,透明容器比较好观察,所以一定仔细看好后再开。 蛹 化蛹初期,幼虫再次蜕皮后,将体液充进角或大颚,腹部逐渐收缩变短。兜虫蛹皮逐渐变成褐色,锹甲蛹皮渐渐发黄并且分泌一种可以防虫、疏水透气的蜡质“白霜”。在蛹期里,幼虫身体中的构造将全部被瓦解,慢慢形成成虫的内部构造。在蛹期,甲虫是十分脆弱的,需要悉心地保护,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羽化失败。在这个阶段,可以明显的看出神经、肌肉、外骨骼的形成。当外骨骼的颜色渐渐替代蛹的黄色,那么它快羽化了。蛹期一般为一周到两个月不等。 1.保存方法 保存在原蛹室或人工蛹室中,蛹期内尽量不要动它,本人的惨痛经历——一只红背六节的蛹被我从高处不慎摔下,成了一摊水。 要保证湿度,如果蛹室坍塌、杂虫过多或长霉则需要更换蛹室。 2.应急处理 卡皮:如果身体处未脱出就没有救治的可能了,如果只是头部卡皮,可以试着用镊子剥下,但成功率比较低。 歪角:一些大兜可能会出现歪角现象,有些大佬会尝试掰直。先用湿纸软化需要矫正的区域,再用吸管等固定慢慢矫正,具体步骤可以自己搜索。 漏液:可能是蛹室内壁的异物导致(木屑掉入蛹室或花泥未刮平),尽量不要去动,看虫自身的适应力了,可以用酒精将蛹室进行消毒避免感染。 羽化 此时是虫的蜕变之时,它们先翻过身,用后背的小盾片顶开蛹皮,将身体探出,白色的鞘翅逐渐愈合,盖住柔软的腹部。鞘翅愈合后会慢慢变色,随之展开内翅晾干水分。 注意事项:尽量不要动虫,不干扰才会有更好的成效,万一在此阶段摔了虫,可能会导致鞘翅积水,内翅积水等问题,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症状处理: 鞘翅未愈合(燕尾):可以在鞘翅稍微硬化但未完全硬化的时间用胶带将鞘翅强行闭合,但如果鞘翅变形严重则不建议尝试 内翅积水:千万不要让虫把自己的内翅蹬烂,否则会感染。可先用胶带固定内翅,等出蜇后剪掉内翅。 蛰伏 在羽化后的一段时间内,甲虫不进食也不会排泄,因为刚羽化后,它的消化器官还没有完全分化好,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正常活动。我们把这段时间叫做蛰伏期,时间由两周到六个月不等。 这段时间内,虫的活力会明显不足,只会缩在垫材里休息。如果排泄或进食,就是即将出蜇的标志。在此阶段尽量避免长时间阳光照射。 1.容器及垫材 容器一般用透气性好的盒子,推荐小号整理箱,且适合大多数虫的所需空间。盒子一般长度至少要为虫体长的两倍,高为虫体长的一倍。 垫材 保湿材料:新手推荐卫生纸,大佬推荐刨花和水苔,甲虫在蛰伏期环境最好保持湿润,需要在保湿材料上喷水以保湿。垫材要尽量多,让虫能藏身其中。 卫生纸吸水性好,成本低,便于更换,为一个缺点就是容易被蹬烂;刨花和水苔各项性能都非常好,只是成本较高。 如果没有保湿材料,家中可能会因为过于干燥而失去活跃状态甚至死亡。 攀爬材料:树皮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让甲虫有翻身的攀爬物;也可以选择塑料地垫,将其裁成大小合适的尺寸放入盒中。如果没有攀爬材料,甲虫可能会因为摔倒,翻不过身而猝死。 2.应急处理 猝死:如果看到甲虫翻倒在地,没有生命体征,但四肢柔软,可以施行人工呼吸:有节奏地摁压甲虫的腹部,大概持续20分钟可奏效,如果没救活那就说明发现的太晚了。 断牙/断角/断腿:可能因为不小心的碰撞而断掉,可以进行酒精消毒,如果伤口已经愈合则不需要动,如果未愈合可进行简单包扎。 交配 一般出蜇1-2个月后交配效果最好,在出蜇后需要喂食水果或甲虫果冻,交配期间可喂食蛋白果冻或香蕉。 需要定期更换垫材(保湿材料),以免甲虫的排泄物滋生细菌或吸引杂虫。 1.出蜇成虫管理: 可以继续用蛰伏期的容器饲养,适当减少保湿材料给虫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换食物的频率根据甲虫进食的程度决定,基本上2-3天换食。甲虫交配只会减少寿命,而不会直接死亡,所以不必担心。 需要频繁更换垫材,所谓的果冻台基本上是不需要的,如果果冻的汁水长时间浸泡木质果冻台,还可能滋生螨虫。不要在意饲养盒内的美观,因为甲虫会把果冻拱来拱去,吃的到处都是。小型锹甲还好,但是兜虫和大型锹甲简直是一团糟,想让它们规规矩矩地吃是不可能的,然后拉的到处都是,每天打理又是不太现实的。 2.锹甲 一般公母放在一个容器中同居一周就可以默认是配上了,如果还不确定,可以把公虫也放入产房中,进行补配。如公虫攻击欲望较强,可以使用扎带进行绑牙,保护母虫。 3.兜 一般兜虫需要看着交配,在交配前可对母虫进行称重,交配后再称一次,如有增重,可以视为配上了。 4.应急处理 如发现锹甲公虫攻击母虫,最好实施绑牙。如发现锹甲公虫生殖器对着母虫头部想要交配,需要立即分开,以免公虫成为太监。如母虫不配合公虫,可先将母虫喂食果冻,在母虫进食时,公虫可以趁虚而入。 如甲虫身上出现甲螨(一般在本土虫身上多见),可以用牙刷配合水流冲洗,并及时更换垫材,也可购买专业的除螨药,千万不可自己用药以免伤害甲虫。 产房 一般由木屑和产木构成,需要根据虫的大小来选择,锹甲和小兜可以选择六号箱或更大的整理箱,大兜一般需要15升木屑以上的产房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如果产房足够大,可以下产多只母虫。 1.布置产房 兜虫 使用纯木屑产房,先在盒内放入约2/3的木屑,压实(倒置不掉落),此时木屑的体积大概是盒子的1/2,再填木屑至盒子的3/4,轻轻压实,直到所有木屑约占盒子的2/3,上面放上树皮或塑料地毯,果冻,再放入交配后的母虫。 锹甲 一些小型锹甲可以使用纯木屑产房,与兜虫产房类似,但木屑要压得更实。 但如果追求效果好,可以放入产卵木。 产卵木分两种,普通产木和活菌产木,一些特殊品种的锹甲需要用活菌产木或菌瓶。产木也分软硬程度,一般的锹甲都适用软产木和中软产木,中大一般用中硬产木。产木买来时是干的,需将产木完全浸没水中12小时,再捞出阴干12小时即可使用(根据产木大小、软硬决定),如果过湿会使其周围的木屑二次发酵。 布置产房时,可以先放薄薄一层木屑,放入产木后放入产木,再在两边放入木屑,覆不覆盖产木都可,木屑要压实。再放入攀爬物、食物。也可把公虫一同放入进行补配,记得常换食物。 2.累代及血统 累代: 所谓累代就是兄妹再进行交配,每交配产生一次后代,就算是累了一代。第二代的兄妹再次交配,如此下来,可以无限循环吗?不是的,大家都知道人如果近亲交配生出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基因病,甲虫的基因没有人类复杂,所以这个问题有所缓解。一般累代五代以后会出现基因病,如滞育、羽化失败、成虫无生殖能力和暴毙等。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引入新的血线,也就是不属于我们拥有虫的近亲的虫,进行交配,这样就可以避免基因病的出现。 血统: 市面上有很多现成的血统,一般血统虫价值比较高的甲虫有更多人去培养血统,如长戟、巴拉望等。 在繁殖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基因突变导致形状变异。而这些变异出来的优良性状(如特殊角形,特殊颜色)就可以培育成特殊血统,而这些性状在公虫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 一般变异出的基因为隐性性状,而隐性性状只有纯合子才能形成有效的表现型。所以我们不妨设这个基因为aa,根据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如果母虫有此性状的基因(Aa),下一代就会出现隐形纯合子;如果母虫为显性纯合子(AA),则需要三代可得到隐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再不断累代,直到此性状在同批子代中占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则可判定为是稳定的血统。而培养血统需要培育甚至十代及以上,而我们讲过,累代五代以上就会出现基因弱化。所以培养血统还需要培育多条血线,等未出现基因弱化时再将血线混合,可以避免烂血的情况。 所以培育血统及其耗费精力和金钱,大家慎重实验。 3.开产房 开产房的时间一般为下产后的两周到两个月,可以直接挖卵,也可以挖幼虫,看个人的勤快程度了。如果是锹甲,不及时开挖可能会出现少量互食的现象。鬼艳一类的锹形虫最好开挖卵,因为幼虫不能破坏食道,所以建议挖出卵之后直接放入饲养罐一罐到底。 将产房表面的东西拿出后,将产房整个倒扣在更大的容器中,一般用周转箱。在仔细的把木屑或产木掰开,寻找幼虫和卵。 4.常见问题 如母虫未产卵,可以从产房拿出,与公虫进行补配。 产房的温度也不宜过高,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出现烂蛋的情况。 如果产房土内出现大量杂虫,建议直接更换木屑。 如果产木长霉,说明空气湿度较大,可以进行更换或清理表面霉菌。下次放产木时可以选择把产木完全埋入木屑。 以上就是这次的全部内容啦,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一篇文章教你养甲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