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方最损的招被我们躲了!中国汽车沾了大光?

2021-01-06 21:31 作者:汽车之家App  | 我要投稿

在过去的几年,你是否关心过碳排放量这件事?可能,哥本哈根会议后丁仲礼院士掷地有声的“排放权及发展权”让你意识到碳排放是件国家大事,而2020年底浙江某些地区的限电事件会让你发现,减少碳排放并不是一个空洞的事,时至今日碳排放指标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汽车行业里也有一个现实例子。


这件事我们先从哥本哈根会议说起,为代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这次会议上,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奉上了一份冠冕堂皇的IPCC减排方案——发达国家在2050年前至少降低80%温室气体排放量,发展中国家排放量则需要比“通常情况下”减少15%-30%。


这个方案看似发达国家承担了更多减排责任,但其中隐藏了巨大的陷阱,IPCC报告认为要达成既定的温室效应控制目标,2050年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极限值为8000亿吨,而从有人类开始到2011年,已排放的二氧化碳为5310亿吨,到21世纪末只剩下2690亿吨的可排放量。


可是,在过去的百年里,发达国家为实现工业化,“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至今日,这些国家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制造业大量外迁,对于他们来说,减排压力并不大,但对于基础设施尚在建设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按照IPCC方案要求,二三十年后碳排量就会遇到天花板,随之而来的就是超额排放,为此,发展中国家很有可能缴纳巨额排放税,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活生生的会被人家摁在地上摩擦。


这样的“不平等条约”,我们当然不能认!但是,对于节能减排,中国还是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2016年,中国成为了《巴黎协定》的缔约国,并且在2020年郑重发布了自己的减排目标“争取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作为发达国家的欧洲各国和日本则计划在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


国家订立这样减排目标,一方面为全球节能减排贡献了最大的力量,同时又最大程度上确保了自身的发展权益,这从汽车节能减排目标上就可见一斑。


为实现减排目标,欧盟规定,从2021年1月1日起,新车平均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得超过95克(相当于汽车平均油耗只能在4L/100km左右),而在中国,达到同样的碳排放标准的时间则是在2025年,当大众这样的欧洲车企正在被碳排放的巨额罚款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时候,中国车企还有整整四年时间可以调整,这给刚刚崛起的中国品牌车企留下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可以想象,如果接受哥本哈根的减排协议,估计今天的中国车企在燃油车方面只能完全依附于技术成熟的海外车企了。而在2020年,我们欣喜的看到,长城、比亚迪的高热效率发动机纷纷亮相,未来,这些发动机将用在各自的油电混动系统中,搭载相关混动系统车型的百公里油耗可以降低到4L以内,能够适应2025年以后的碳排放要求。


另外,在节能减排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也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当然,时至今日,依然会有看官老爷们质疑电动车是否真的节能低碳?关于这个问题,阿韬下次和大家聊。

西方最损的招被我们躲了!中国汽车沾了大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