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器可打捞落海氢弹的说法,一定程度上居然是真的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句虽然是诗词名句,却非常神奇的预测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有上九天揽月能力的国家,也必须掌握到五洋的洋底捉鳖的能力。这是因为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都是汪洋大海。如果进行月球有人探测,甚至未来有人往返火星的大型航天任务,如果各航天强国还都要求飞船返回时必须落在本国的陆地上,就会大大增加任务的复杂性,带来更大的风险。因为这需要飞船在回程阶段,进行更多的变轨和着陆区的瞄准。因此美国人在进行阿波罗登月任务时,就直接把所有绕月和有人登月飞船的回收区设计在大洋表面。这样不论落在哪个水域,回收环境都大同小异。只需要派出一艘航母或者一艘两栖攻击舰,就可以把返回的飞船和航天员都成功的回收。不过凡事都有出意外的风险。
看看当年阿波罗飞船在回收时,起伏的大浪几乎都要把飞船整个淹没。而且落海后里面的人也不敢轻易的开舱门,就怕一个大浪灌入载人返回舱,导致其整体沉没。为了防止这种意外。甚至落海后的飞船,还在周边吹起了好几个大气球,临时增加在海面的浮力。因此海上回收,虽然对落点要求不高,但是一旦遇到恶劣天气,也有回收失败,导致返回舱整体沉没的风险,航天员有临时逃离的预案。但返回的飞船仍然有好几吨重。确实有遇到大风浪沉没的风险存在。而谁谁家的神舟系列虽然返回场是固定在陆地上,一般有2个场地,互为备用,但是也考虑过万一遇到意外,紧急降落在大洋表面的可能性。航天员和模拟仓也进行过水上迫降和救援的演练。因此不论哪一种载人返回舱,都考虑过万一在海上沉没了。后续怎么办的问题。

除了和平利用太空的任务,超级大国还爱进行秘密的太空军事任务。在冷战年代,美国和前苏联都没少进行这样的项目。秘密任务更容易出意外,而且美苏都曾经把核弹头掉落到了深海区。这就导致不论返回的是航天器还是核弹头,都要考虑万一遗失到了大海里,甚至5000米深度以上的大洋海底后,如何打捞的问题。这就必须用到可以下五洋捉鳖的深潜器,特别是有人操作的深潜器。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海渊的深度超过11000米,过去被认为如此巨大的水压下,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活生物。结果超级深潜器下去一看,大虾还在最深处满地跑。因此这类超级深潜器,可以提高人类的认知范围。不过在地球上,99%的海区,最大深度都在7000米以内。因此像蛟龙号这类7500米级别的有人深潜器,除了纯科学的探索任务,还可以兼顾全球深海洋底重要物体的打捞任务。
这次刚刚披露,遥2任务失利后,为了得到YF77发动机出问题的供氧泵涡轮的故障实物。甚至真正准备让蛟龙号到海底去把故障发动机找到并捞上来。不过因为坠落海区范围太大,而且坠落的火箭速度过高。大概率已经撞击海面粉碎,因此最终作罢。

不过如果能够把坠落的残骸确定在一个1到3公里直径的海底范围内,瀚海狼山认为蛟龙号绝对有能力把需要的故障部件捞上来。那么这样一来,在文昌发射的火箭的坠落助推段,岂不是有被外国人捞去,造成技术泄密的可能。其实自家有蛟龙,也知道大致的坠落区都不好捞。外国人就更难定位坠落区了。有能力最终捞起来的超级大国,往往有技术能力差不多的大火箭。至于那些没有这类大火箭技术,又想打捞实物走捷径的其他国家,也一样没有蛟龙号这种深海利器。因此暂时不需要太担心航天坠海物被他国从深海捞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