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冬奥15
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延庆赛区的冬奥村,这里临近高山滑雪中心和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在设计上秉承山林场馆群、生态冬奥村的理念,建设绿色冬奥场馆,实现可持续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延庆冬奥村里的样子。延庆冬奥村依山而建,采用低层、分散式、半开放的院落布局,有着北方民居的建筑特色。节能环保是最突出的特点,全部按照最高等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在这里原生树木也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施工中挖出来的碎石被制成了石笼墙。小庄户村遗址修旧如旧成为冬奥会的独特景观。延庆冬奥村地处北京的北部山区,海拔在900米以上,气温比市区低5到10℃,为此冬奥村特意设计了暖廊。运动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到达村内所有的公共设施。房间设计舒适简约预留了可以收纳滑雪板等装备的储物空间,有冬奥元素的传奇和抱枕可以送给运动员留作纪念。同时可配备了自由升降的智能床和无障碍客房,能满足冬残奥会运动员需求,赛后将作为酒店向公众开放。延庆冬奥村距离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只有1公里的距离,车行3分钟即可到达。看完冬奥村,今天我们继续回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为您介绍一下钢架雪车这个项目。钢架雪车曾在1928年和1948年冬奥会上出现两次,不过因为项目太过危险,直到2002年才正式重返冬奥会。这是一个怎样的项目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钢架雪车是冬奥会上最惊现最刺激并且极具观赏性的项目。运动员距离冰面只有5厘米速度可以达到140公里/小时。出发时运动员手推钢架雪车在30米的范围内尽全力奔跑然后迅速以俯卧的姿势跳上钢架雪车。钢架雪车上没有操控方向的系统,运动员完全是靠身体来控制方向和调整速度,一旦开始滑行,速度就只能由重力、风阻以及车底冰刃和冰面的摩擦力来决定了。滑行过程中运动员会通过肩部和膝部的一些微小的动作来保持控制力,快速行进中的冲击力会给颈部肌肉带来很大压力,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会在震动和冲击中感到疼痛。弯道是最考验运动员技术的环节,过弯的速度能达到135公里/小时,同时运动员要承受5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力的作用会把钢架雪车往曲面的高处推,而如果滑得太高就会损失动能,因此运动员需要在转弯处尽可能地稳住车身,利用入弯后的冲力寻找最优的滑行角度,为下一次的弯道做好准备。每条赛道都有理论上的最佳路线,因为每个转弯都有最佳入弯角度和出弯角度,始终控制在最佳线路上滑行是每个运动员的目标。与雪车和雪橇不同,钢架雪车运动员要俯卧在雪车上,因此出发前要先加速推车保持到一定速度后再跳上车,在出发时赢得优势对比赛尤为重要。钢架雪车和雪橇最直观的区别就是滑行姿势,趴着滑行的是钢架雪车,躺着滑行的是雪橇。不同于雪橇运动员借助出发杆推动,用手奋力扒冰后再躺下。钢架雪车的运动员需要手推车全速助跑然后迅速俯身爬到车上。钢架雪车项目的出发准备姿势和田径起跑的蹲踞式起跑姿势很类似,运动员脚一前一后屈腿、躬身,保持蓄力的身体状姿态。出发踏板长1.5米宽20厘米,运动员单脚踩在踏板上利用腿部的力量快速蹬身启动。钉鞋鞋底前三分之一处像刷子一样布满了小钢钉帮助运动员获得起跑时的抓地力。钉子直径<1.5毫米长度不超过5毫米,总数在250个以内。钢架雪车运动员听不到裁判的出发口令,他们可以从容地摆好姿势自行决定启动时间,在信号灯亮起的30秒内完成出发动作即可。运动员通常会将助跑时速达到30公里后迅速跳上车,想要获得更快的加速度并不是助跑距离越长越好,而是要在有限的距离内增加步频,优秀钢架雪车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步频甚至接近于短跑选手。看似并不复杂的出发对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要求非常高,像我们所熟知的我国钢架雪车运动员耿文强就是跳远跨界跨项选材来练钢架雪车的。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钢架雪车运动员就需要掌握高水平的推车技术。出发阶段是钢架雪车运动员唯一可以借助动力加速的机会,此后就只能依靠重力和惯性滑行了。男子推车选手的启动用时通常在5秒以内,女子选手也大多能控制在5秒10左右。俯身推车时选手们可以自己决定采用双手或者单手,目前主流的单手推车虽然不如双手推车稳定,但可以使身体更加灵活,腿部蹬身更加充分。推车技术的难点在于运动员要全程保持弯腰姿势,通过加大蹬地力量来获得更快的初速度,因而钢架雪车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比雪橇和雪车运动员更为出色。出发区两侧有两条冰槽,运动员根据自己的习惯用手把钢架雪车的一刃放置在左侧或右侧冰槽内,冰槽可以辅助钢架雪车以稳定的方式滑入赛道,这一步看似简单也十分重要。平昌冬奥会上新西兰选手里斯在出发时就是因为没有把钢刃完全放入冰槽导致刚刚启动就偏离了方向。推车的速度越快对跳车的技术要求越高。理想状态下运动员要以大于或者等于钢架雪车的速度跳上车。跳车瞬间的角度、高度、速度身体姿态等都会影响跳车效果。索契冬奥会第四轮前三轮总成绩排名第四的美国戴利在准备上车的一刹那发生偏斜导致滑行中多次碰撞赛道,最终排名下降到第15位。钢架雪车选手在装备上与雪车类似,专用的钉鞋保证运动员出发时与冰面充分接触、不会摔倒,不过钢架雪车的车与雪车相比截然不同。钢架雪车和雪车虽然译名相似,但外观截然不同。钢架雪车主要由钢材和碳纤维材料制成,长度在80到120厘米之间,没有转向器和制动装置,两侧装有把手供出发推车使用,也能够帮助与动员俯卧滑行时身体在车内保持稳定。底部装有两条管状钢刃,钢架雪车选手正是靠它们在冰面上飞速滑行。四角装有缓冲器,碰撞时可以减少冲击力。男子钢架雪车重量不能超过45公斤,女子钢架雪车的重量不能超过38公斤,在男子组比赛中钢架雪车加上选手的重量不得超过120公斤,女子钢架雪车加上选手的重量不得超过102公斤。如果选手体重过轻可以在钢架雪车底部加铅块来补充重量,但铅块也会增加车身自重影响推车速度,所以在不超过限重的前提下选手的体重越大越有利于在比赛中获得更大的速度。每只队伍都有自己改进钢架雪车性能的秘诀,每次比赛前队员们都会细细打磨钢刃,一点微小的钢刺都会影响比赛成绩。钢架雪车是没有转向器和制动专制的,所以它的操控是非常困难的。运动员在滑行中只能依靠身体的轻微移动来调整方向。那么运动员是如何在高速运行中控制前进方向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钢架雪车在行驶过程中时速会超过130公里/小时,选手要尽量压低身体将风阻减到最低。头部微微抬起观测前方线路,高速滑行中观众几乎看不到选手有任何动作,但其实运动员是通过头部、肩部、膝部和脚步的轻微移动来实现对车身的控制。比赛中偶尔可见选手利用一些小腿和脚的移动来矫正方向,如果动作过大通常是因为某一个细节没做好。高手看起来都是一气呵成,它们凭借对每个弯道的记忆和预判提前进行细微控制以最优角度进入弯道最大程度地贴近最佳路线。选手们利用赛道终点处向上斜坡、积雪、海绵板等达到减速效果,在难度较高的赛道上滑行过程中比出发阶段的表现更能影响最终的成绩2014年索契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前三轮滑行过后东道主选手特列季亚科夫以0.54秒的优势领先拉脱维亚的马丁斯·杜库尔斯。两个人在出发和滑行成绩上都都难分高下,第四轮杜库尔斯再次刷新最快速度,最后一个出场的特列季亚科夫又一次在出发成绩上领先对手,最终凭借完美滑行获得冠军。钢架雪车在北京冬奥会有两个小项,分别是男子和女子项目,比赛进程与雪车类似,将在两天完成四轮的比赛而且在北京冬奥会时也将是在雪车雪橇中心进行的第二个项目。冬奥会的钢架雪车比赛共进行四轮,第三轮结束后总成绩排名前20位的选手进入最后一轮,四轮成绩相加用时最少的选手获胜。钢架雪车的成绩精确到百分之一秒,如果有选手总用时的小数点后两位数字仍然完全相同那么他们将会获得相同的名次。世界杯奥地利站中国选手耿文强和英国选手、德国选手格罗瑟尔的总成绩均为1分16秒04,排名并列第一,这也是钢架雪车世界杯历史上首次出现三人同获金牌的情况,北京冬奥会的钢架雪车赛道共有16个弯道包括一个360度的回旋弯被认为是难度较高的赛道,由于每条赛道都是独一无二的,对赛道更为熟悉的东道主选手也通常在比赛中更具优势。2002年钢架雪车重返冬奥会以来的五届比赛中,有四届的东道主选手都获得了金牌。38岁的拉脱维亚选手马丁斯·杜库尔斯曾两获冬奥会亚军,职业生涯已经收获了61个世界杯冠军。在雪游龙的赛道上他将第五次向冬奥会金牌发起冲击。2018年平昌冬奥会韩国选手以四轮滑行成为亚洲钢架雪车第一轮。由耿文强等跨界跨项运动员组成的中国钢架雪车队组建不到三年便亮相冬奥会,期待他们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的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