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知识梳理
知识点 秦的统一 一、秦统一的背景。 客观条件: ①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②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主观条件: 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数代秦王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③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④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二、秦统一过程。 ①秦朝建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②统一: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三、秦朝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四、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 措施: 中央:①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实行三公九卿制。 地方:①实行郡县制。②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其他:统一车轨、货币、文字和度量衡,颁法律,编户籍,徙贵族,整风俗。 五、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注: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楚国,郡制起源于秦国;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各地。 因此,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六、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含义与区别,官僚政治的意义。 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西周)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制,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秦) 二者的区别: 贵族政治靠血缘,官僚政治靠皇权。贵族政治下官员权力是天子给的,权力世袭,周天子很难收回。 官僚政治下官员权力是皇帝借的,权力由中央赋予,皇帝可以收回。 官僚政治的意义:秦朝时期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意味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是历史的进步。 七、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含义 君主专制:一种决策方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大权独揽、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集权:一种管理方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八、秦朝建立的意义。 对当时: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②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后世: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知识点 秦朝的暴政 一、秦朝暴政表现 1.社会矛盾激化 ①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②秦朝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2.焚书坑儒 焚书: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等,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 坑儒: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 影响:先秦以来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知识点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一、秦末农民起义原因,时间,人物。 原因: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遇雨失期当斩。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时间:公元前209年。 人物:陈胜吴广。 二、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秦王子婴头像,秦亡。 2、楚汉战争时间,双方,结果。 时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 双方:刘邦和项羽。 结果:刘邦打败项羽。 知识拓展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室专设的,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作用: ①确保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