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救多少算多少,绝对会抢救到自己倒下那天!——林景文 “林馆长”

2023-09-17 20:07 作者:从冥古宙走来  | 我要投稿

化石圈人物介绍(一)

走进恒春化石生态工作站,不修边幅的“林馆长”林景文,外表布满岁月痕迹,园区琳琅满目的化石难以胜数,大自猛犸象、鲸鱼骨骼,小到螃蟹、树叶化石等,他平时不多话,但一聊到化石就话匣子大开,丰富的采集知识连学者都折服。六十五岁的林先生出身高雄,1994年曾在恒春开设蓬莱化石馆,当年连李昌钰博士都来参观。1998年结束化石馆开设,但“林馆长”称号从此跟着他,至今化石收藏已超过五万件,其中在化石界罕见的鱼类化石就藏有十一种之多。

“我始终相信化石会找人”,林先生说,四十年前在凤山水库及水泥业炸山工程中,发现人生中第一块化石“石蝌蛤”,后来探知恒春半岛有丰富且古老的化石生态,毅然于1987年搬到恒春定居。每当台风或大雨过后,林先生就带着小石锤和袋子,在泥泞又湿滑的山区溪谷中来回寻宝。他说:“恒春最古老地层是五百万年的马鞍山层,还有最多化石出现的百万年至十万年间的石灰岩层、四沟层,包含植物、海生物、陆生物,而恒春区域,因山壁河道经过冲刷容易有化石显露,若不去”救“,就会被土石流掩盖或冲入海中。

林先生发现的恒春半岛螃蟹化石高达五十种,其中七、八种还无法鉴定种类,令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即使家中及工作站都被化石收藏包围,他也从未想过贩售,而是透过恒春化石生态工作站传达他的理念。

“救多少算多少,绝对会抢救到自己倒下那天!”林先生笑着说,感谢老天爷给他机会抢救化石,让后代看到恒春半岛的前世今生,希望这些“国家宝藏”能在当地有个永久展示的家,他愿无偿提供收藏,持续抢救下去。


收藏一角
恒春特色化石之美典藏首展
“臺灣出土的魚類化石記錄並不多見!頭骨能保如此完整呈立體狀,更是罕見!”
“它們均差點全被送進水泥廠碾碎當水泥原料~惜哉!KS地區石灰岩層內特有《楯海膽化石家族》!”
从矿区与荒郊野外被抢救出来已封存28年,期望有朝一日能完整有系統地展示出来……
化石之路上为化石讲话、解说
“下一代認識、關心鄉土自然環境生態的教育種子,由牽引、接觸、烙印、感動而萌芽…”
雨后化石母岩露头,如不及时采集抢救它们,最終下场就是:〈1〉重新被掩埋〈2〉雨水冲刷滚动而破损残缺ㄑ3〉冲进大海而永远消失
恒春里龍山植物群化石种类丰富,是国内外少见的!
“化石路上荒野我獨行,只為此生生命不留白……”
里龍山附近化石多 發現罕見樹葉化石 ——東森新聞

台灣自然地理藏珍貴歷史 林景文盼用化石感動人心

2023.8.4

(台灣英文新聞 / 林靜怡 專訪報導)歷史是用於紀錄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對於土地的歷史軌跡,台灣民間化石收藏家、恆春化石生態工作站 林景文認為,化石和台灣自然地理的發展,不可分割。

1983年第一次接觸化石標本後,林景文就被它感動,並萌生“搶救”珍貴古物的想法,他確信「化石會找人」,就像當年找到他一樣。林景文回憶,第一次和「石蝌蛤」接觸時是在高雄鳳山水庫那一帶,因為好奇它的來歷,進而發現恆春半島藏有豐富、古老的化石生態,他們演化過程成了紀錄台灣這塊土地的發展史。

1995年,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化石之美,林景文決定成立「蓬萊化石博物館」,從購地、準備軟硬體設備、準備化石簡介和標本櫃、規劃預約導覽和課外教學等,他都不假手他人。占地200坪的博物館,內有逾1萬件化石,門票不到80元,卻因台灣人走進博物館看展的風氣不盛行,而被誤會是在斂財。

林景文表示,國外看展的風氣非常盛行,許多人願意花錢走進博物館欣賞各種主題展,環境整潔、藝術氣息濃,大家對藝術的接受度也高。在台灣,光是觀賞化石展就有人質疑為何「看石頭還要收費?」,又或是用套交情的方式,付一次錢就可無數次入館看展,長期下來,私人博物館根本入不敷出。

1998年12月1日,他決定拉下鐵門,賣掉博物館,將所有化石和資料帶回「恆春化石生態工作站」。林景文強調,這三年半來,化石展曾經吸引人們的目光、感動無數人,雖然收掉可惜,但他至今仍感謝身邊給予支持和鼓勵的朋友、志工和參觀者,「林館長」這一聲到現在,還有人喊。

多年來,「恆春化石生態工作站」原本存放1萬多件化石如今已超過5萬件,問他有無規劃和安排化石的去處,他希望為他們辦全台巡迴展,無論是到鄉村、偏鄉或都市,只要有人願意協助策展,提供安全的場地,就算展期不到7天,他也願意出借化石,讓人們透過看展,近距離了解化石對台灣這塊土地的重要性,同時,藉由展覽讓「化石找人」;這是他這一生的夙願。

問他為何不將他轉贈給博物館,林景文表示,化石的家就在恆春。

他還說,國立博物館曾跟他解觸過,他們偏學術性、化石藏品數和系統性並沒有他的豐富,而且化石都收到倉庫裡,他覺得滿可惜的。他認為,博物館應該為化石辦長設展,從校外教學,大眾觀展等方式,讓人們了解化石和台灣自然地理的發展的重要性。

林景文說,化石有歷史、有故事。他們的稀有性、特殊性、完整性及系統性,如石灰岩層出土約200萬年罕見蛇螺化石(Vermetide),里龍山層樹葉化石,這些化石都有助於人們遙想500萬年前的古森林樣貌。

由於化石在野外,其外表就像普通石頭,林景文指出,要辨別化石和石頭需多年經驗的累積。所以每當颱風或豪雨過後,他會趕緊帶上工具袋,走入山區和溪谷中,到處敲敲打打,尋找珍貴的化石,並將他們帶回工作站保存。對他而言,化石的搶救行動刻不容緩,只要他身體還硬朗,他會繼續做下去。


參考:

自由時報 2023.7.16

台灣英文新聞 2023.8.4

林館長

救多少算多少,绝对会抢救到自己倒下那天!——林景文 “林馆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