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股市艺术的基础

2023-08-29 03:02 作者:烈火老大爷  | 我要投稿

一、故事

最早的时候没有股票市场,那个时候只有银行存款利息,有个叫可口乐的公司急用钱,把公司未来的利润做成了凭证,只要1w买它1个凭证,每年就能获得当年公司利润的1%,一共卖了十个凭证,出让了10%利润。

后来可口乐做大了,公司利润的1%很高,比2w存银行的一年利息还高,于是有人开始出钱买可口乐公司的凭证,十个当年买了凭证的人中有几个急用钱,就以1.2w卖给了收购的人,收购的发现自从开始收购之后还有人跟着收,有的人为了得到凭证分利润、有的人为了赚取差价,于是这个凭证的交易市场形成了,收购的价格越来越高1.3w、1.4w、1.5w……直到有个傻子出价到了2.1w,却再也没有人买他的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他只觉得自己被耍了。

二、定义

公司出让部分权利,做了几个权利凭证换钱,买的人可以按权利凭证数量分取未来公司利润。

有些人没有买到某公司的权利凭证想买,有些人把多余的权利凭证拿出去卖,形成了一个公司权利凭证的交易市场。

所以权利凭证的价格只取决于这个权利凭证交易市场的供需,与出让权利公司的经营情况没有直接关系。(存在间接关系,某公司经营越好,利润越高,需求这个公司权利凭证的越多,供给这个公司权利凭证的越少,这个公司权利凭证在交易市场的价格可能越高。)

三、策略

因此只存在两个策略:

1、在合适的价格买好公司的股票吃分红。(相当于银行存款吃利息)

2、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推销某股票,买的人多了,价格上涨,顺带卖出自己的。(相当于推销劣质商品赚钱)

剩下的本质上都是赌,只是人太多了,有的人运气好。例如发现股息与低风险理财的息差,认为股价会上涨,买入伺机赚差价;例如技术型选手……如今AI训练的预测也就6成把握猜对,再怎么技术还能有AI细节把握的多吗,五六成可以说就是猜,只是没人统计,没人注意到运气好的就那么一两只。

四、现实

第二个策略已经过时了,缺德且可能违法。

第一个策略,

什么叫合适的价格?如果同样时间周期“每股分红/每股成本”大于其它你能买到的中低风险理财的收益那就叫合适。

例如是按年分红,今年开完股东会决定10股派10,所以每股分红=1,你常年持仓,所以没有税(持股满一年0税、满一月未满一年10%、未满一月20%),偶尔低点补仓、偶尔高点卖点换钱,每股成本=10,那么“每股分红/每股成本”=1/10,也就是每10失去流动性一年可赚取1,相当于定期一年存款年利率10%。

现实中存在一些操作问题:

第一,无法确定今年该公司具体分红,只能按照之前十二个月的已知数据估计,所以存在一定的出入,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就是尽量购买体量足够大(国内适合注意一些大型国企或央企)、近一两年足够优质的公司,收益比较稳定,使用前十二个月数据估计,出入不会太大。

第二,股价的每日波动会影响成本的估计,这个主要影响心态,与定期存款不同,定期存款除支付利息外还隐藏有保本的理财约定,股票存在交易市场,只能保证股票的持有数量,无法保证股票的价格变化,我们常常将实时价格视为本金或成本,(假如只买入了一次)我们应该把买入时付出的价格视为成本,我们不会完全卖出,我们需要的是股票持有数量以确保分红额度与成本的比在合适范围,如果多次买入卖出,可以压低成本价格。另外这点也说明,你要有足够急用的钱,保本的低风险收益钱,还剩下的闲置钱再进股市。

第三,A股市场存在一定奇怪操作,一是有些企业会十几年不分红,选股的时候要注意;二是有部分企业可能在分红之后抛售自己持有的自己企业的股票以股票差价弥补分红,也就是他的分红来自与股市的跌价……这样的分红再高,收益也很低。

总结一下,除非有闲钱,否则股市不要碰;除非就想投机,就想赌一下赚差价,否则A股尽量不要碰;如果非要碰A股,那么尽量选择大型国企或央企,不要以股价差价为赚钱手段,在合适价格长期买入卖出压低成本、提高股数,进而提高“每股分红/每股成本”,赚取分红,靠复利积累财富。



股市艺术的基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