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冷门却惊艳的成语?2.0
栈山航海、虚室生白、担风袖月、清夜扪心...... | 有哪些冷门却惊艳的成语?第五弹!
一别如雨、却金暮夜、坠兔收光、白玉映沙..... | 有哪些冷门却惊艳的成语?第六弹!
「栈山航海」
谓跋山涉水,踰越险阻。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虚室生白」
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比喻心境若能保持虚静,不为欲念所蒙蔽,则能纯白空明,真理自出。
《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担风袖月」
袖:纳入袖中。比喻没有负担,无忧无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将历年所积的宦囊,并家属人等,送至原籍安顿妥当了,却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沂水弦歌」
知时处世,逍遥游乐。
先秦·孔子《论语·先进》:“扞曾点呴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缠绵蕴藉」
形容风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纷红骇绿」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唐·柳宗元《袁家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
「涎玉沫珠」
流出美玉,吐出珍珠。比喻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
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木腔瀑三丈余,涎玉沫珠。”
「风禾尽起」
比喻顺应天心,得到天助。
《书·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
「云行雨洽」
云飘过天空,雨普降大地。形容恩泽广布。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临地持。”
「沐日浴月」
指受日月光华的滋润。
传说禹登南岳,获金简玉字之书,有文曰:“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
「瑶林琼树」
瑶、琼,美玉。传说中仙界的玉花树。比喻人品性资质高洁超凡。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太尉神知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麦穗两歧」
一麦生出双穗,为丰年的徵兆。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贝阙珠宫」
阙:宫门前两边的楼。用贝壳和珍珠装饰的宫阙。形容装饰豪华、富丽堂皇的宫殿。
宋·黄庭坚《宫亭湖》:“贝阙珠宫开水府,雨栋风帘岂来处。”
「孚尹旁达」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风行草偃」
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周书·武帝纪上》:“斯则风行草偃;从化无违。”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
「云窗月户」
指华美幽静的居处。
宋·向子諲《清平乐·奉酬韩叔夏》:“薄情风雨,断送花何许。一夜清香无觅处。却返云窗月户。”
「落笔成蝇」
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曹不兴,吴兴人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
「清夜扪心」
清:清静;扪:按摸。指深夜不眠,进行反省。
唐·白居易《和梦游春》:“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故家乔木」
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有第二副。”
「星前月下」
月夜良宵。
元·吕止庵《风入松》套曲:“常欢喜星前月下,休等闲间面北眉南。”
元·乔吉《水仙子》曲:“五百年欢喜冤家,正好星前月下。”
「专精覃思」
覃:深入地。专注于精深博大和全面细致的思索判断。
《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
《北齐书·冯伟传》:“后还乡里,闭门不出将三十年,不问生产,不交宾客,专精覃思,无所不通。”
「楚楚谡谡」
形容风度清雅高迈。
清·张岱《陶庵梦忆·朱楚生》:“楚生色不甚美,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
「谊切苔岑」
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晋·郭璞《赠温峤》:“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凤鸣麟出」
比喻贤人出现。
明·乔世宁《何先生传》:“于是名盛传海内,犹凤鸣麟出,世人惊睹也。”
「虚船触舟」
没有载人的空船碰撞了别人的船,虽是气量小的人也不会生气。比喻虚心可以远祸。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棣华增映」
棣华:指兄弟;映:光辉。比喻兄弟友爱,互增光辉。
《晋书·张载 张协传》:“载、协飞芳,棣华增映。”
「水软山温」
形容景色幽雅。
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老爷果肯见怜,这功德不小,保奏淮水软山温。”
「盐梅舟楫」
盐和梅调和,舟和楫配合。比喻辅佐的贤臣。
元·柯丹邱《荆钗记·春科》:“际风云,盐梅舟楫,一德务臣君。”
「泮林革音」
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
「衾影独对」
独自一人。
北齐·刘昼《新论·慎独》:“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秋阳杲杲」
秋阳:秋天的太阳。杲杲:形容日光明亮。秋天的太阳刚刚升起,分外明亮。
宋·项安世《秋怀》:“秋水迢迢诗思清,秋阳杲杲道心明。谁人得似秋光巧,画出山斋杖屦行。”
「悬河注火」
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梁书·武帝纪上》:“况拥数州之兵以诛群竖,悬河注火,奚有不灭?”
「簪星曳月」
形容佩带光彩耀眼。
唐·褚载《赠道士》:“簪星曳月下蓬壶 ,曾见东皋种白榆。”
「一别如雨」
像雨落下以后不能再返回到云里一样;形容离别以后再难相见。
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之死靡它」
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
《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沤珠槿艳」
沤珠:水泡;槿:木槿花;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鲜艳而易凋谢。比喻短暂的幻景。
唐·高彦休《唐阙史·韦进士见亡妓》:“任生曰:‘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珠槿艳,不必多怀。’”
「白玉映沙」
映:照耀,映照。光洁的白玉在沙中闪耀。比喻才能超群。
南朝·梁·钟嵘《诗品》:“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河倾月落」
表示夜将尽。
元·陈樵《月放过赋》:“河倾月落,馀欢未歇。”
「坠兔收光」
兔:月亮。落月将光收回去了。指月亮落下。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月落参横」
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天色将明。
唐·柳宗元《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须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
「山耶云耶」
是山,还是云?原指画中的人辨认不请。
宋·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目酣神醉」
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又用来比喻醉酒后对景物的迷醉。
明·袁宏道《初至西湖记》:“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碎琼乱玉」
碎:零碎,细末。琼:美玉。像散落的琼花,如纷乱的玉屑。指洁白细碎的雪花。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林冲]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蝉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东壁余光」
东邻墙壁上透过来的光,表示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并无损害的照顾或好处。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
「却金暮夜」
指为官清廉。
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
「岁寒松柏」
严冬时才能知道松柏不畏寒。比喻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而保持高尚节操的人。
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鸣雁直木」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
「连璧贲临」
贲临:光临。旧时的客套话,指两个客人同时到来。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访临类》:“谢二客同至者,连璧贲临。”
「迩安远至」
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