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康斯坦丁尼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十七)

2019-12-26 20:07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念缺一


穆罕默德二世苏丹进入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不知去向。当时无论是在伊斯兰世界还是欧洲,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在战斗中被杀。但是因为人们没有找到他的遗骸,关于他命运的传闻和神话故事开始流传,比如那个著名的“如同闪电一般归来”:在基督教势力重新收复君士坦丁堡之后,君士坦丁堡十一世就会在天使的庇护下,如同闪电一般归来,驱逐土耳其人,重建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学者杜卡斯则记录了在君士坦丁堡沦陷时,城中的市民争相逃亡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因为一个“古老的预言”中提到了君士坦丁堡会沦陷的事实。

“但是土耳其人最多只能前进到君士坦丁大帝的石柱之前,然后就会被手持大宝剑的天使驱赶到波斯边境一个叫“Monodendrion(红色苹果树)”的地方。

君士坦丁大帝石柱

君士坦丁大帝石柱,最初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立来纪念帝国的都城从罗马迁都君士坦丁堡而设立的。当初,石柱上不但顶上立着大帝的塑像,而且传说包含了“真十字架”的残片,和耶稣一起并钉死的两个盗贼的十字架,玛丽为耶稣洗脚的盆,等等一系列的基督教圣物。

之后,那些传说中的圣物被在1204年被十字军抢走,石柱本身也被地震和大火烧灼得焦黑不可分辨,此图则是经过修缮的石柱。

一位来自坎达尔贝伊国,名字叫做哈桑的突厥圣战士第一个踏入了圣索菲亚大教堂。惊慌失措的人们只能继续祈祷,就在教士们还在祭坛上吟唱着颂歌时,这些突厥圣战士却早已把从妇女身上扯下的短上衣和面纱当作绳子,将大部分的教众捆在了一起,然后把他们像牲口一样赶到街上,带回了他们的临时营地。

大街上,到处是在屠杀、抢劫、强奸的奥斯曼士兵。为了争抢较有姿色的女人、小男孩以及衣着华丽的达官贵人,奥斯曼士兵激烈地争吵了起来,甚至刀兵相向。

城中早已没有足够的财富,拜占庭皇帝自己也处于破产状态。没有搜刮到满意战利品的奥斯曼军队甚至挖开了威尼斯总督盲眼丹多洛的墓地。他们没有找到满意陪葬品,于是把丹多洛开棺戮尸。传闻丹多洛的尸骸被野狗叼走了。当然历代罗马皇帝皇后的陵墓也.........

威尼斯共和国 尊贵总督 恩里科·丹多洛

当天傍晚,穆罕默德二世苏丹才举行了他的入城式。在近卫军的护卫和大臣的陪伴下,缓慢地骑行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他在大门前就下了马,随后俯身抓了一把君士坦丁堡城中的尘土,高高的扬过自己的头顶,表达了在真主面前的谦卑。

进入教堂之后,穆罕默德二世则对眼前神圣和精致的内部装潢表达了敬畏与惊叹,于是他径直朝祭坛走去,突然,他看到一名士兵正在砸教堂的大理石地面,穆罕默德二世问他,为什么要破坏地面。

“为了信仰!”这位士兵答道,于是苏丹挥剑把他砍倒:“有了黄金和女奴还不够吗?这座城市的建筑只属于我。”那名士兵则被人拽着脚拖走,扔了出去。

穆罕默德二世随即向近卫军下达命令:“一天的抢劫已经足以回馈士兵。告诉所有人,我不希望再看到我的建筑物被毁坏了。”于是近卫军开始阻止其他部队的破坏行为,并且重建秩序。穆罕默德二世还释放了一些躲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的希腊人平民和教士。

然后,他下达命令,将这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

把基督教拜占庭式教堂改造为奥斯曼人的伊斯兰清真寺非常简单。工匠们只需移走基督教仪式使用的十字架和钟,换上穆斯林崇拜用品礼拜用圣龛、讲坛和宣礼塔,然后用灰泥覆盖基督教镶嵌画。

土耳其共和国 阿亚索非亚博物馆

一位伊斯兰教的神职人员也走上讲坛,背诵了一段祈祷词接着,苏丹本人走上了祭坛,向赐予他胜利的真主祈祷。他走出教堂时,街上一片寂静。秩序已经得到恢复。苏丹骑马经过广场,来到大半被毁的皇宫。

在这里,他想起了阿拉伯人于七世纪征服波斯帝国时,波斯诗人留下的两行诗句:在霍斯劳的皇宫中,如今蜘蛛是卷帘人,而阿弗拉希亚布的城堡中,猫头鹰在发号施令。

康斯坦丁尼耶(Konstantiyye),这是君士坦丁堡在强调元音和谐的土耳其语中的新名字。这个名字之后会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官方称呼。

城市破坏严重,奥斯曼人面临的重建任务十分艰巨。拜占庭历史学者杜卡斯记载,穆罕默德二世苏丹召见了拜占庭的卢卡斯大公,还向他询问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为何不愿向他投降,将城池完好交予自己,以避免城内建筑物被破坏。他愿意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划出一片领土,让他维持一个小王国,并且安置臣民。

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的第三天是一个星期五。奥斯曼进城后的第一次主麻在圣索非亚大教堂里举行,由谢赫阿克谢姆塞丁主持。虽然这座教堂现在已经改为清真寺。

穆罕默德二世曾下令留圣索非亚大教堂里的“天使脸”画。而研究证明,像主圆顶上的“全能耶稣(先知尔萨)像”这样的有宗教意义的马赛克画也被保留下来。直到17世纪初奥斯曼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统治时,认为不能容忍偶像崇拜,才覆盖了它们。其他在中间祈祷区看不到的人像马赛克则躲过一劫,保留到了18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灭亡后,土耳其有关部门还能在东北悬饰墙上发现六翼天使撒拉弗的画像。

虽然穆罕默德二世苏丹十分喜欢这个城市,但是也逐步的在去除城市中的异教因素。穆罕默德二世甚至没有更改这座建筑物的名字,只是以土耳其语称之为“阿亚索非亚”清真寺,另外把教堂顶部的十字架换成了朝向麦加的新月,甚至在阿亚索非亚清真寺外面的立柱上,有一个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大帝手持金球骑马的巨型雕像,这个也被保留了三年才被拆掉。

(而在拜占庭人眼中这座雕像是帝国的护身符,若是雕像毁坏,那将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凶兆。)

拜占庭皇帝 查士丁尼一世

早在1394年,穆罕默德二世的先祖,巴耶济德苏丹就在开罗马穆鲁克王朝控制的阿拔斯哈里发穆塔瓦基勒中获得了“罗马省苏丹”称号。这显然已经不足以满足穆罕默德二世的野心,他自比亚历山大大帝的伟大征服者,渴望取得比他更高的成就。

拜占廷历史学家和人文主义者,特拉布宗的乔治(George of Trebizond)对他说:“你就是罗马人的皇帝,没人敢质疑这一点。君士坦丁堡就是帝国的首都,这个城市的主人就是帝国的皇帝”。

穆罕默德二世则宣布自己为“Kaisar-Rum”罗马人的凯撒。同时他也宣布自己是“padishah”帕迪沙阿,波斯系的最高君主头衔。后世的奥斯曼苏丹除了这三个头衔之外,奥斯曼还有从马穆鲁克王朝控制的阿拔斯哈里发手中得到的“哈里发”头衔、游牧部落的头衔“众汗之汗”、苏丹的升级版“众苏丹之苏丹”,宗教意味的头衔“麦地那与麦加两圣地的仆人和守护者”等诸多头衔。

奥斯曼苏丹 穆罕默德二世

后世苏莱曼大帝的头衔中,就经常用到“最伟大的苏丹和国王以及尊贵的可汗,臣民脖颈的拥有者,罗马人、阿拉伯人以及波斯人的苏丹,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和两圣地的守护者”

“罗马人的凯撒”只不过是奥斯曼君主头衔中普普通通的一个而已。而罗马人,也只是奥斯曼征服者统治下的一个族群而已。

参考资料:

[1] 卡罗琳·芬克尔. 奥斯曼帝国 1299—1923

[2] 斯坦福·肖. 奥斯曼帝国

[3] 帕特里克. 贝尔福.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4]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urkey . Kate Fleet

[5] 罗杰·克劳利.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


康斯坦丁尼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十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