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完毛姆《人生的枷锁》有点失望·······

2022-05-13 17:29 作者:Catherinesese  | 我要投稿

我可以用“终于”二字吗?我终于读完了毛姆先生的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起初我拿到这厚厚的一本书时,翻到最后一张显示725页的时候,我没有想过自己会读完。吸引我拿起这本书不是因为鼎鼎大名的作者,当时我对毛姆并不了解,也只读过他的《月亮与六便士》,吸引我拿起这本书的是这个书名,“人性的枷锁”好深奥啊,我也想探索一下到底是什么枷锁把我们人类所困住,抱着探索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书······

回归到主题,我为什么说读完《人性的枷锁》这本书会有点“失望"呢?原因如下:
一、主人公菲利普:敏感、渣、善良、自私

整本书围绕着主人公菲利普前半生来描写。菲利普一出生就是跛脚,在自己童年的时候父母双亡,自己不得不被寄养在伯父家,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菲利普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可能是年龄还小,很快也就适应了伯父家的生活,尽管伯父对他很严肃,但是伯母对他的爱让他觉得很温暖,虽然有些笨拙。

敏感

家庭的变故在菲利普的一生中,好像对他没有什么影响。真正影响菲利普的心态是进入到特坎伯雷国王公学开始。菲利普因为是跛脚,经常被同学嘲笑是瘸子,每次只要是菲利普惹到别人生气的时候,别人就会拿“瘸子”来嘲讽他,这是他的软肋,让他很尴尬,很害羞,因此也形成了敏感的性格。因为自己脚有残疾,所以他无法参与体育活动,这也给他留有很多时间去阅读,用阅读来逃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痛苦,为他之后对人生的思考做了铺垫。

菲利普虽然有残疾,但是他的绅士风度给他带来不少的桃花。出现在他生活中的女性,有辜负他的人,也有被他辜负的人。如果说这些女性他都爱,那未免对菲利普过于宽容了。在我看来菲利普对他人生中第一个女性威尔金森小姐,仅仅是因为菲利普想要体验一下男欢女爱,并不是出于真正的爱,因为他嫌弃威尔金森小姐比他大。当菲利普把威尔金森小姐睡了之后,就开始厌烦她,看她哪里都不顺眼,最后对她冷暴力,逼她离开。在巴黎学习画画时,他遇到了普莱斯小姐。普莱斯小姐是一个很穷且没有艺术天赋的画家,刚刚到艺术学校的菲利普得到很多来自普莱斯小姐的帮助,但是菲利普并不觉得很高兴,时间长了也嫌弃普莱斯小姐很烦,总是想要避开她。不过菲利普不知道普莱斯小姐喜欢他,直到普莱斯小姐去世之后,他才知道。如果说菲利普有爱的人吗?我想是有的,那一定是米尔德丽德小姐。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小姐的偏爱连读者都觉得过分了,可以用毫无底线来形容。尽管他知道米尔德丽德只是看上他的钱,一点都不喜欢他,但是菲利普依旧对米尔德丽德很痴迷,为了米尔德丽德做了很多傻事“帮她养别人的孩子,自己出钱请自己最爱的女人和自己最好的兄弟开房······”每当看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觉得菲利普爱的很卑微,或许这就是爱情吧!一旦迷上了某个人,自己完全不受控,也不需要理由,只要自己喜欢的人高兴,自己也跟着高兴,不管对方爱的是不是自己······

最让我惊讶的是菲利普为了米尔德丽德小姐放弃了诺拉小姐。诺拉是一个比较大度,有思想的女性,她陪菲利普度过了最难过的时期。或许菲利普只是利用诺拉来修复自己的情伤吧!突然觉得这句:“不管现任有多好,前任只要一回头,现任必输。”简直就是至理名言。米尔德丽德小姐挺着大肚子在菲利普面前哭诉自己被小三的事情后,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的感情又死灰复燃了,或许菲利普从始至今都没有忘记过她,为了能够照顾米尔德丽德小姐不惜和诺拉小姐分手。最无耻的是当他再次被米尔德丽德小姐抛弃的时候,他竟然还想和诺拉重归于好,不过幸好诺拉找到自己的归宿,不然又被菲利普伤害了。
看到菲利普这几段感情,感觉天道有轮回,你辜负了别人,自然会有别人来辜负你。米尔德丽德对菲利普的残忍也是菲利普对威尔金森小姐和诺拉小姐、普莱斯小姐残忍的报复吧!

善良

虽然说菲利普很渣,但是他还是有善良的一面。当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小姐的感情没有后,看到米尔德丽德小姐再次向他求助,他依旧伸出了援助之手。如果说这是菲利普对自己旧情人的援助不能称得上善良的话,那他对他患有肝硬化的好朋友克朗肖的帮助,对自己很讨厌的普莱斯小姐的帮助还是能看得出来他是善良的。

自私

在文中提到:“要能够勉强栖身于世,第一要务就是认清人性必然是自私的。”

菲利普的自私最明显的一点是体现在他落魄的时候,他因为炒股失败导致学业暂停,无家可归,最后不得不在商场当指引员。面对这样的生活落差,激发了菲利普内心的恶,他觉得自己想要翻身,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他伯父能够早点死,只要他伯父死了他就能继承伯父的遗产撑到自己完成学业。有一段描写他伯父在垂危的时候,菲利普为了想要早点拿到遗产,既然想通过加大伯父的药量,来加速伯父的死亡,如果不是伯父此时醒了,我想菲利普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会这样做的。


二、主人公并没有挣脱掉人性的枷锁

当看到书的简介中说道:“菲利普经历各种挫折和失败后,他开始重新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我以为是菲利普挣脱了人性的枷锁,找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可是~

这本书我们随着菲利普从成为牧师的目标到最后挣脱了宗教的束缚,从为了生存选择会计到想要摆脱生活的束缚开始探索画家的道路,从发掘无艺术天赋到回归生活本质选择学医。这一路的选择我看到的是菲利普从反抗到接受再到妥协的心路历程。他尝试通过反抗的手段来抗争生活,挣脱生活的束缚,但是经历了很多事情,让他心力交瘁,无可奈何只能接受现实,最后不得不向生活妥协。

当我以为他拿到行医资格之后真的会去全世界旅游行医,去探索世界各个角落的故事,可是萨利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他的想法。如果说萨利阻碍了他,也不客观,毕竟最后萨利告诉了他,她并没有怀孕,萨利也支持他去环游世界行医,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是菲利普自己选择放弃,放弃的原因是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渴望家庭,渴望婚姻······这让我看完之后有点意难平,为什么菲利普最后会选择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不是一直在思索自己的人生准则吗?为什么最后还是妥协了?难道这就是人性的枷锁?


三、什么是人性的枷锁?

人性的枷锁是指看到喜欢的异性那种天然的冲动吗?

是在穷困潦倒时那种自私自利的本性吗?

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吗?

是我们想要反抗最后又无力挣脱的宿命吗?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制定好的规则和制度中,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不好的生活,社会好像都给了我们标准答案,很多人也不断朝着这个标准答案前进。可是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思考过:“你想要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社会给出的标准答案就是好的吗?就是对的吗?就是自己想要的吗?

为什么说菲利普没有挣脱人性的枷锁,因为他最后也是朝着社会给出的标准答案前进。

他选择了三十而立,选择了在三十岁的时候成家立业,向往着和阿瑟尼一家一样的生活,生儿育女为养活家庭不停地奋斗着。当然这也没有什么错,只是觉得菲利普一个这么有思想的人怎么就甘愿过这种普通且平凡的生活。

或许,这就是人的宿命,我们没有办法摆脱,尽管我们之前曾经那么的拼命想要改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不得不妥协。

菲利普的人生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缩影,我们总是能在菲利普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因为毛姆先生就是在写普罗大众。我们从学生时代的意气风华,豪言壮志,到不得不承认现实,承认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改变世界,最后我们慢慢地被世界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妥协看似是巧合实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我们是人,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就好像我们人不能改变自然规律是一样的,我们只能逼迫自己去适应。

我们的人生好像有很多前辈们都替我们先尝试和体验过,他们得出来的经验和智慧,警示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不过好像没有什么用。因为后辈们在既定的制度和规律中,复制粘贴着前辈们的模样。


读完毛姆《人生的枷锁》有点失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