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jt叔叔《庄子•齐物论》笔记(十八)

2022-09-03 15:58 作者:o青明o  | 我要投稿

        庄子说,【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道】真的很清楚,你就不会和别人说【道】。你开始【辩论】了,就代表你讲话还不够【力道】。真的够底气,是【不辩论】。

        有一种人,【辩论观念】设定是“你的人生有我就很好,有我人生才会好”。这类人最怕你能离开他,所以【完美的抛弃】最能伤到他。所以,辩论很强的亲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什么话都不讲,默默地不理他,随他看扁你,不做回应】,对他杀伤力就最大。

       道家认为最厉害的吵架能力是【分分钟钟认怂,柔弱胜刚强】。所以,当你喜欢吵架,【不能承认事实】,你一开始辩论,就代表你【已经输了】。

        【仁常而不周】,如果你一天到晚是很有爱心的样子,对谁都付出爱,基本你自己的人生会【垮掉】。不要当爱心树,是庄子第四篇提及的。道家会看来,葆养自己的生命很重要,而不是折损掉。想要成长为一颗巨树,就不能在成长过程中成为有利用价值的树,因为你会被砍伐而夭折。

        【廉清而不信】,当一个人身居高位,极致清廉,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你的清廉严谨,对别人来讲,没人敢找你做事情,信赖你。你没有破绽,别人就没办法利用你,也不敢去信任你,没办法去制约你。

        【勇忮而不成】,当你的勇敢是一种很凶狠的样子,这就代表你的勇敢终究有罩门。

        接下来这句,有的版本是写【五者有圆而几向方矣】,但是有的注家认为解释不通,所以就改成【五者无弃而几向方矣】如果五个面向都是完美的,你就走对路了。但是,可能【五去圆而几向方矣】这个文本,有它自己幽默的地方,有点像是“这个东西是圆到极点,就看起来好像是方的了”?当然这句的意思说:这是个相对的世界,浪费的极致跟节俭的极致是一样的;或者说,浪费跟节俭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爱跟不爱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勇猛跟认怂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吵架跟闭嘴也是一体两面的。

         重要的是,庄子希望我们这两个面都看到,在自己的内在世界,先完成这个【统合(圆)】的功夫,再去面对外在世界,你才会拥有真正的选择权:不然都是被自己只【偏一面的不实念波拖着走】。

        所以,还是一句:庄子不是要告诉你【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观】,而是要说,其实【你怎么做,都可以】。

        世界上好人跟坏人的价值也是这样,往往是最坏的坏人,促进了最多人灵魂的成长;而最有爱的那个好人,促进了最多人灵魂的堕落。所以,你要当坏人还是好人?也都可以。到底怎样才是对,我们是【不知道的】。

        庄子在这里强调了下一个实践重点:【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我们要【安于自己的不知道】,那就是最好的。

        比如有人说:“别人做错了事,我是讲他好,还是不讲他好?”这真的不知道。有的人是“讲他,会好起来”;有的人是“讲他,反而逞强、抵抗,更坏下去”,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时候你都会把人激惹得更坏呢。所以,那种单一线条的童话故事,什么一个小偷偷了蜡烛台,被抓了。然后,神父就跟警察说,这是我送他的,放过那个小偷吧!所以,那个小偷就改过向上了。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叫《悲惨世界》是吧?

        但是,还有一个童话故事《秋决》就讲,一个杀人犯被判死刑,就是因为这个杀人犯的妈妈很疼爱这个小孩,【慈母多败儿】,所以他就一路变坏了。当两种故事情节都有【可能性】的时候,谁犯错了,我是要骂他好?还是要原谅他好?你会明白【真的不知道】。在这个【相对的世界】,【并不存在绝对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庄子想传递的。

        真的不知道的时候,道家会做什么选择?做【我爽的选择】。比我如自己,通常是躲远些,让他害我害不到就是了,也不处罚,也不原谅。

        因为,这件事实际上的价值判断我不知道,我不会强迫自己做好人;因为强迫自己做好人,自己会受伤很重。前文讲过,要克服【代偿反应】的重点,是你要拯救一个人以前,先要把他【能害到你的地方摆平】。当他【完全害不到你】的时候,你再决定要不要拯救他。通常都是不再去救。

        【我如何帮助他好起来】这种想法,一是【不符合事实】,二者也是【太自恋】了。庄子不要求人的自我【感觉那么良好】。他就说:【知止其所不知,至也】。最好的状态,就是:【你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就停在这个点,这样就最好了,不要再搞了,因为你也不知道自己是搞对、还是搞错】。

        庄子说:【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到底有谁能像我一样,当然讲这话有点自恋,像我一样懂得【不吵架的吵架,不用说的道理】。他说:【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如果你能像我一样理解这件事的话,那你就会拥有一个【天府】,三次元世界以外的能量世界的大房间,在这个大房间里面,【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能够包容很多很多的能量进来,它都不会塞爆掉;能量是多到你从里面捞走多少,它也不会枯竭。

        如果我们能做到一路从头讲到现在的《庄子》的所有训练,完全不在那些辩论的事情上增加我执、耗损能量的话,你的心,能量真的会大到不得了;而且,而不知其所由來,你都不知道这个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事实上,真的勤练《庄子》的人会经验到的,都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你并没有吞到百年雪莲花、千年人参果之类的东西,没有吃到这些让你能够意识到的能量大补品,你实际在练的,就是【日常生活细节】:“哦,他讲得不对……啊!忍住,我刚才不承认事实了……我现在多讲,他的心也不会好起来……对不起,请容许我承认事实。”

         你的人生就只在这种【小地方毛手毛脚地爬爬摸摸】;所以你真的不会晓得,你在这些小地方的小小训练,能够制造那么大的心力。但事实上,它就是能够制造那么大的心力。

不过,庄子每次都很会讲“听起来很让人家摔一下”的话。他就说,这个东西叫做“省能源”,【葆光】这个大到不得了的心力,是你自己省下来的。

        比如说:教主病一发作,心力就啪嗒一下打掉一大块,一瞬间就折损很多年的功力。这是实践庄子会经常经验到事情,你在积累心力的时候,也会遇见一些事,损耗心力。

         这样的“省能源”,就是庄子他自认为他的心法中最厉害的东西【让你心的能量,能够一直不流散、一直增加的心法】。

        他又怕你练不好,于是,他又多举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其实很可以让人感受到庄于在教学上的诚意。庄子其实是个很会教的人,所以,《庄子》这本书,当你认真读懂他的表述文字时,你也能理解到,下面一个破功点是要注意的。

        从前有一天,很贤明的尧帝,问了他更贤明的女婿舜帝,中国历史上的判断,是认为舜更有才。所以,丈人会间女婿。尧帝说:南方有几个国家,是那种很野蛮的民族,没有我中国这么好的文化洗礼。我决定要出兵讨伐他们,把他们纳入中国的版图,接受我们的教化。可是我在北边往南方看,觉得自己很正确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点也不好,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就是我们家常中最容易发生的:爸爸妈妈跟小孩讲你以为我喜欢骂你啊?我骂你我舒服吗?的感觉。你做这件事情,你觉得你是正义的一方,可是【你的心并不舒服】。

        《庄子》的训练最忌讳的,就是【理直气壮地跟人家理论、讲道理;这一点都不舒服】。因为在结构上你根本就知道,如果遇到一个完全不讲理的人,你就完蛋了,你会受重伤。你越讲理、越理直气壮,遇到不讲理的人,你伤得越重;完全没有理的人,就是你的克星。最弱的人是最强的那种怂人耍起无赖。

         任何一种情绪上的不舒服,都是我们右脑在发出警告:【小心、小心,嘟、嘟、嘟,你不承认事实了!】在庄子的世界,【不管你觉得自己再有道理,只要你进行沟通、辩论、说服,你的心就会不舒服;甚至不要说沟通、辩论、说服,你跟任何人发生事情,就算摆明是他理亏、你是对的,可是你的心一样会不舒服】。在道家的世界,这些都还是你错;你的右脑发出惨叫,代表你错了。什么错?你【搞错了,你没有承认事实】。

        在《庄子》的世界是:你的小孩,你讲他、骂他,你难过,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承认【他不想听你的意见】的这个事实。你没有承认【他不想告诉你那么多真心话】的事实;或者你没有承认最大的【爱就是不爱】。

        重要是,你要记得,庄子心法是这样:当你做了刚好【承认事实】的选择时,你的【心不会难受】;可是你【不完全承认事实】的时候,你的心就是【会难受】。

       所以,这里尧说的那个【南面而不释然】的感觉就是,一件事,不论是谁来评理,你也都是【对的一方】的时候,只要你的【心是不舒服】的,在道家就会说你不是对的,就代表你还有地方【没有承认事实】。所以,这是这里的实践的重点。

        于是舜就跟尧讲: 那三个小国的国王啊,他们的存在根本就是比艾草高、比蓬草矮啊,们的意识根本就还没有进化到那个点上,你在那边难过,是干嘛?从前我们地球有十个太阳,它们什么都照,太阳并不会特别觉得【哪些人是不值得活在世界上】就不照他了,只有你觉得这些人【活在世界上应该被你消灭】,这是你【小器】。如果你觉得你的心是比十颗太阳更好的一颗心,就【不要随便乱用你自己的是非观、你自己的条条框框去判断别人】。

        你或许会认为说:“某某人很偷懒,不值得活在世界上,应该要努力……哦,谁谁谁怎么样,他应该怎么样才对啊…………”每个人的【人生要完成的功课是不一样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一样的人生设计跟剧情】,往往我们没有办法去知道【一个事件真正的意义】。

        庄子的《齐物论》讲到这里,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要【活在自己的不知道之中】;其实都不是要不要的问题了,而是反正无论如何,就是【不知道】。我不知道你这一生的灵魂呼唤是当乞丐、还是当有钱人,所以,我不知道你应该奋斗、还是应该堕落。要【承认自己的不知道】,然后,就【停在这里】。 当你能够做到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又少掉很多,辩论冲动又少掉很多。


         当然,庄子在这里,其实有点啰嗦了,但因为《齐物论》是最基本的心法,一定要先练起来,或许也是不能不啰嗦吧。所以,紧接着下面一段是《庄子》中很有名的四问四不知,强烈地告诉读者:其实,你,真,的,不,知,道。



整理于《庄子白皮书》

        

jt叔叔《庄子•齐物论》笔记(十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