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章、舍里克•本•谢赫•马赫里叛乱故事

译自《The History of Bukhara:Translated from a Persian Abridgement of the Arabic Origin by Narshakhi》,The story of Sharik ibn Shaikh al-Mahri
关于注释的说明:
无说明:英译本每页脚注,对于ABCD等字母的含义需看《前言》、《绪论》
译者注:译者注
尾注:英译本正文后的note部分
属于放飞自我的翻译,仅供参考,不具备严谨学术价值
感谢豆友@大意觉迷对本章提供的帮助
标题注释:尾注225——关于Sharik ibn Shaikh al-Mahri(B、D、E本作al-Mahdi):雅库特书仅提及了他与齐亚德的斗争(卷二p425);塔巴里只比雅库特提供的多一点(卷三p74);纳尔沙喜提供了他的大部分信息。伊本·阿西尔在《全史》卷五p344中说他的支持者有三万人以上。
译注:王治来《中亚通史》古代卷上言他本是守布哈拉城的阿拉伯戍卒,但尚不知出处
本章背景:倭马亚王朝末年,阿拔斯家族以呼罗珊为基地意图推翻倭马亚王朝,其中阿布·穆斯林为该项事业的主要负责人,747年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起义,加上此前所做的布置,得以迅速占领呼罗珊,同时一路西征攻入大马士革,灭倭马亚王朝。但是以本文主角舍里克为主的什叶派信徒不乐意了,因为阿拔斯家族先前宣传拥护阿里派、拥护阿里子孙,同时也是借助多方力量方才成功,结果现在江山打下来了却是阿拔斯家族的人来当哈里发,无疑是过河拆桥举动,无怪乎什叶派信徒不满,甚至在阿拔斯前中期,什叶派信仰的生存环境和倭马亚时期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为恶劣。直到10世纪德莱木人的崛起才改变其地位
舍里克·本·谢赫·马赫里是一个住在布哈拉城内的阿拉伯人,胆量过人。他(暗中)信仰了什叶派,并极力煽动人们支持“虔诚异密(the Amir of the Faithful)”阿里[1]【愿真主对他满意[2]】的子孙们为哈里发。他说:“我们虽要从麦尔旺家族[3]的暴政下解脱出来,但阿拔斯家族亦非上选,唯有穆圣子孙方能为先知的继承者。[4]”人们听闻后纷纷前来加入他的队伍。当时布哈拉的异密阿卜杜·贾巴尔·本·舒尔埃布('Abd al-Jabbar ibn Shu'aib)[5]向他表达了自己(对阿里家族)的忠诚;花剌子模的异密[6]阿卜杜·马利克·本·哈尔萨马('Abd al-Malik ibn Hanthama)亦宣誓效忠(阿里家族),三方缔结了盟约【歃血为盟.jpg】。Brzm[7]的异密穆哈拉德·本·侯赛因(Mukhallad ibn Husain)(探听到该消息后)也声称效忠,加入了他们的联盟。他们决定将这些(阿里子孙当为哈里发的)主张进行传播,并与反对者进行斗争。
这个消息传到了并波悉林的耳中,他派齐亚德·本·萨利赫(Ziyad ibn Salih)[8]率一万人前往布哈拉。他叮嘱道:“你到阿穆伊(Amui)[9]后暂且停军(halt)[10],先派斥候去收集有关这个名叫舍里克的匪首(outlaw)及当地情况的情报;进军布哈拉路上务必小心谨慎。”接着并波悉林(则另率一军)出谋夫,驻扎在离阿穆伊的大路一程(stage)远的库什米罕(Kushmihan)[11],接着开始四处招兵买马。他传信给齐亚德:“本帅现在驻扎此处,若你需要兵力支援,记得发消息来,我便派军过去。”
齐亚德来到布哈拉城下,安营扎寨。舍里克见状,率大军驻扎于布哈拉城门处[12]。城内百姓大部分都加入抵抗齐亚德与并波悉林的军队。双方战斗三十七日,真主无时无刻不在眷顾着舍里克[13],每天都有齐亚德的士兵被杀或被俘。
(这时)海扬·纳巴提(Haiyan ibn al-Nabati)的恩主苏莱曼·古莱氏(Sulaiman Quraishi)[14]率五百人【校刀手.jpg】来到布哈拉城门前,哈姆扎·哈姆丹尼(Hamza al-Hamdani)出城迎战。苏莱曼将四百人作为伏兵,自己则率一百人[15]迎击哈姆扎。哈姆扎欺其兵少,率军前压,与苏莱曼斗在一处。【忽听一声炮响.jpg】这时苏莱曼的伏兵出击,杀伤甚众。余者溃逃入城。(随后)布哈尔·胡达屈底波·本·笃萨波提(Qutaiba ibn Tughshada)率军一万来到[16],他使人树起军旗(原文为黑旗)[17],加入了齐亚德这一边。他命令布哈拉地区内的七百座坞堡尽皆开门迎军;同时命坞堡内民众竖起(和他一样的)军旗(原文为黑旗)。虽然坞堡里的居民比布哈拉城的多,不过城内布哈拉市民大都是阿拉伯人(Arab)[18],诸坞堡内却一个都没有。布哈尔·胡达命令(布哈拉城外的)村民和堡内百姓们都要将舍里克军拒之门外,粮草补给也不能提供,只能运到齐亚德的军营中来。
此时舍里克的军队可谓是陷入困境、进退维谷[19]。士卒们(因没有补给而)饥肠辘辘,牲畜亦无草料,人困马乏,难有气力。因而他们计划着出城,到离城门较近的地方看看能不能寻到些粮草,同时他们也能背对城市、面对着敌人,城内的友军也可以支援他们。然而由于齐亚德和布哈尔·胡达封锁了道路,白天不能行动。到了晚上的时候他们趁着夜色出了城,走了一帕勒桑(Parasang)[20]的路程。这时齐亚德收到了敌军出城的消息,马上带兵来堵住道路(埋伏),并准备展开战斗。战斗十分严峻,齐亚德和布哈尔·胡达一方被舍里克军击败。这时布哈尔·胡达献计道:“待会我们最好是攻击他们的后军部队,因为如果我们前去攻打他们的前军,很可能会让这伙饿狼反去袭取了我们的营地,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当攻击他们的后军时,他们的前军早已全力冲回布哈拉了[21];如果他们的前军(为了救援后军)想要回军与我们一战,那正好将他们一举歼灭。”
于是齐亚德便依计行事,在舍里克军的一部分已经过去时猛然进攻其后军,敌军果然大溃,逃往瑙侃达村(Naukanda)[22]。布哈尔·胡达对齐亚德道:“这支军队已经饿了许久,他们今年甚至连葡萄和瓜果都没见着,更别说吃上。不如让他们逃到瑙坎达去,我们稍作等待,等他们吃饱喝足、其前锋部队到达城市(the city),再将其一网打尽。”舍里克的败军到了瑙坎达后便四下寻找葡萄、甜瓜及其他水果[23],等到其前锋部队回到城市(the city)时齐亚德军正扫荡残军,杀伤甚众,残军溃散。
在这场战斗中,这支军队的首领舍里克不慎摔落马下,被杀。齐亚德率军至运河岸边的莫日门(the gate of Makh,如今唤作马加克清真寺[the mosque of Maghak])处下马。(由于城中还有残军驻守)他下令火烧布哈拉,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眼见攻不下,)他向城内发布告示,宣布若是出城投降者一律既往不咎,还让军队撤到离城很远的地方,以示诚意。接着舍里克的一个儿子和一位将领趁着夜色出城,结果被擒获,并带到齐亚德面前,齐亚德下令将其绞死。城内的人对齐亚德军仍然怀有敌意,没有人因为这个告示而出城。三天后齐亚德来到了城门下,这几天他住在了布哈尔·胡达的坞堡内,那里正位于里吉斯坦(Rigistan)广场的要塞的出入口处[24]。随着他一声令下,齐亚德军开始攻城、展开战斗。他们高喊着安拉胡·阿克巴“(Allahu Akbar)”进行冲锋,其声势大地亦为之震动;战斗十分胶着,一些骁勇之士(prominent people)甚至冲出城[25],在“香料商人(the spice sellers)”的门口和齐亚德军战在一处。城内的许多百姓都被杀死,齐亚德吩咐在城里抓住的俘虏全部吊死在城门上;最终这座城市被占领了。齐亚德处理完布哈拉的事情就去了撒马尔罕。他在那里又打了一仗,然后回到了呼罗珊。[26]【只有主知道】
[1] B、D本添加了阿里的父名ibn abi Talib
[2] 原文为may God be pleased with him
[3] 译注:即684-750年的倭马亚王朝,穆阿维叶一世之孙穆阿维叶二世死后,穆阿维叶一世的堂弟麦尔旺继承大统(684),并且其后的哈里发都是麦尔旺的子孙,故而一些学者将倭马亚王朝分成穆阿维叶系(阿布·苏富扬系)和麦尔旺系
[4] 原文为We are now free from the affliction of the Marwanids. The plague of the house of Abbas is not necessary for us. The children of the Prophet must be the successors of the Prophet
[5] 尾注226——关于阿卜杜·贾巴尔·本·舒尔埃布:他是艾兹德(Azd)部落里的一名首领,参与了回历一二六年(743/744)爆发于呼罗珊的部落战争。见塔巴里史卷二p1861-1862。他和后面尾注239提到的阿卜杜·贾巴尔·艾兹迪('Abd al-Jabbar al-Azdi)不是同一人
[6] 尾注227——关于Amir of Khwarazm(B、D、E、F本作Hazima):花剌子模人历来常怀反阿拔斯的情绪,因而穆尔太齐赖派在这里十分流行。见雅库特《学者传略》卷六,p154;与《伊本·法德兰游记(Ibn Fadlan's Reisebericht)》托根(A.Zeki Validi Togan)德译本,页xxii。关于这方面也可看鄙人发表在《印度-波斯期刊(Indo-Iranica)》,卷5(1952)p134的《阿拔斯阴谋与现代革命学说(The 'Abbasid Conspiracy and Modern Revolutionary Theory)》
[7] 尾注228:很遗憾,我校正不了、也认不出来这个brzm是哪里
[8] 尾注230——关于齐亚德·本·萨利赫:他是胡扎阿(Khnza'a)部落的首领(所以也有胡扎仪[Khuza’i]之族名),见塔巴里史卷二p1988;据卷三p18说,回历一三二年(749)时他身处库法,之后他便前往呼罗珊为并波悉林效力。回历一三五年(752)他举兵反叛并波悉林,而那位奉阿拔斯哈里发赛法哈之命前来劝唆齐亚德杀并波悉林的锡拔·本·努曼·艾兹迪(Siba' ibn Nu'man al-Azdi)却在乌浒水边的阿穆里(Amul)被并波悉林擒获。这下他有意背叛并波悉林的事情暴露了,齐亚德手下的将领背叛了他,齐亚德被杀,其头颅被带到并波悉林处。
译注:此人即怛罗斯之战中阿拉伯一方的实际主帅
[9] 尾注231:阿穆伊,即阿穆里(Amul),位于乌浒水边,萨珊时期是一座重镇。据J.德·摩根(J. de Morgan)《东方钱币手册(Manuel de Numismatique Orientale)》(1936,巴黎)p298注17,该城还是萨珊时期的一座铸币城镇。关于该城的名字来源,见马夸特《伊兰省府名录(A Caulogue of the Provincial Capitals of Eranshahr)》(1931,罗马)p110
[10] B、D本halt作exert yourself(句意变为:你得尽力赶到阿穆伊然后派斥候去打探消息)
[11] 尾注232——关于库什米罕(A、D本作Kshmiz,读作Kushmihan):这是一座位于阿穆里附近的著名城镇,见托根译《伊本·法德兰游记》p6
[12] B、D本made camp at the gate of Bukhara为made camp around(取靠近之义) the gate of Bukhara。句意变为:舍里克围着城门驻扎。
译注:阿拉伯人征服中亚时大多数时候是把原来城市的居民赶出城,阿拉伯人住进原先居民的屋子,布哈拉也是如此,原住民让了城内一半的房子给阿拉伯人,然后在城外建起了新住区,将原城包围了起来,舍里克的阿拉伯人起义所据守的地方应该就是这里
[13] 原文为there was no day that victory was not on the side of Shaikh
[14] 尾注233:苏莱曼·古莱氏(B本作Frsi)与海扬·纳巴提的关系尚不明确,见尾注180;因为苏莱曼此人没有什么资料可以参考
[15] D本作500人
[16] 尾注234:关于屈底波·本·笃萨波提支援的事情:见吉布《阿拉伯人的征服》p95
[17] 尾注235:关于旗帜黑色,以及这些政治派系分别使用什么颜色,请看凡·弗洛登(Van Vloten)《阿拉伯统治研究》p64和《撒马尔罕迪书(Kitab Samarqandi,Kitab aghrad al-siyasa fi 'ilm al-riyasa)》MS, Aya Sofya.2844, foil.
译注:可能是因为阿拔斯王朝尚黑,其旗帜均为黑色的原因
[18] 原文为but in the city there were (Arabs) among the townspeople,Arab一词只有D、F本有,A、B、C、E本没有
[19] 在他的军队与城市中间夹着阿拔斯的军队。
[20] 译注:古波斯长度单位,1帕勒桑约等于3.5英里(3.6公里),似乎与法尔散(farsang)有所联系
[21] 原文为When we attack their rearguard their advance guard will rush towards the city。B本此句作:我们的军队就能迎击他们那支想要前往城市的前锋[our army will fall on their advance guard toward the city]
[22] 译注:亦作Nukende,据说该地盛产水果
[23] B本加了一句:and were busy。句意变为:舍里克的败军到了瑙坎达后便四下寻找葡萄、甜瓜及其他水果,无暇警戒
[24] 原文为After three days Ziyad approached the gate of the city. He stayed in the castle of Bukhar Khudah, which was by the gate of the fortress in the Rigistan
[25] B本加了句“寻求赦免(and sought amnesty)”
[26] 尾注236:因为当时河中爆发了数场反对并波悉林的叛乱。回历一三二年(749-750),并波悉林手下的大将阿布·达乌德·哈立德·本·易卜拉欣(Abu Daud Khalid ibn Ibrahim)突袭渴石(Kish/Kass)得手,得到了漂亮的金漆中国陶器、中国马鞍和衣服作为战利品,运往当时正在撒马尔罕的并波悉林。这件事见塔巴里史卷三,p79;伊本·阿西尔则在《全史》卷五p347中说这件事发生在回历一三四年(751/752)。据记载,在粟特(Sughd)和布哈拉两地的人民遭受屠杀之后,并波悉林回到了谋夫。他下令修建撒马尔罕的城墙。他派齐亚德管理粟特地区和布哈拉的民众,阿布·达乌德则回军巴里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