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51

格力电器
一、买入逻辑:大众看见的是一家负面消息缠身(董、珠海银隆巨额亏损、分红方案出尔反尔etc),缺乏新增长(横向白色家电/新能源,纵向海外市场均扩张不顺),核心业务(空调)遭受挑战,伴随地产行业衰退下行的企业;我看见的是一家年利润多年来均保持在200亿(且财务处理保守)以上、PE相当合理的企业——其充沛的现金流是我敢于投资的最大底气;同时ROE20%左右,空调毛利率同业最高,均反应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二、对负面消息的看法:
1董——爱恨参半吧,但是没有董,格力可能不会出现目前这样的投资机会;
2银隆,哪怕全亏完了,在格力200亿年利润面前不算特别大的事;
3分红方案出尔反尔,出尔反尔确实恶心,但是未分配利润本身就会反映在股价里,另外,长期高分红企业突然停止或降低分红,大众会担心其财务风险(假账、特殊会计手段),但是,格力的财务处理是较保守的,所以这条我认为其实偏中性,更多是助推了情绪面的杀跌;
4缺乏新增长,新能源不提,我心里早当银隆亏干净了,白色家电扩展不顺其实我也不太在意,一个是当前的PE并没有将格力当成成长股来定价,第二个是空调的毛利率在整个白色家电里面是偏高的,扩张业务(尤其是向低毛利率品类扩张)真的会比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好吗?我其实很讨厌动不动就进行业务扩张、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看着就烦,一个是估值很麻烦,另一个是翻车的例子太多(比如同业的春兰)——从这个角度讲,董这个人好就好在干啥啥不成,被迫稳守王朝基业;
5核心业务(空调)遭受挑战,如美的、海尔智家、小米等;挑战就挑战吧,格力的技术、厂房、人员、渠道、账户上的现金等又不会在三五年内突然消失,一年200亿的利润赚的又不是假钱;况且我对格力这笔交易的定位就是只做超跌反弹那个范围,等市场恢复对其合理定价我就走了,持仓最长应该不会超过两年;
6伴随地产行业衰退下行,其实现在的房地产行业再惨也惨不过房企大面积暴雷后、保交楼政策出台前那段光景,那些年格力都有一年200亿利润,现在怕什么?况且从PB角度来看,现在格力的PB甚至还低于大部分那段时间的PB;
7讲个虚的(死去的高中记忆开始攻击我),随着拉尼娜结束进入ENSO中性状态,全球平均气温理论上、应该、大概、没准、可能会恢复到原来的缓步上行态势;那么,格力作为“气温上升概念”最纯标的(空调业务占比超过70%——当然,主要是董干啥啥不成的“成果”)是否应该享受一定的溢价?
三、技术面&逻辑面抄底
1(我其实不太相信技术面)技术面概括下来就是前列腺急刹接圆弧假底接放量下跌(这个我觉得还是市场流动性问题不是格力自身股性的问题)然后一个中阳反抽——这个完全判断不了到了底没有;另一个,筹码结构,这个属于是五行大山压住了十万孙行者之势,大概除了类似我这种从格力跌停那天才开始关注的新接盘韭菜基本都是被埋;
2从逻辑面抄底,一个是考虑现金流折现(没有意义,我用屁股想格力都肯定不止这么点市值),一个是考虑重置成本(这个我算出来的数太低了,真按那个鬼市值计算买点我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进去,毕竟资本对格力这个逆子还是宽容的、温和的),想了很久,直接按历史最低PB百分位(0%,对应PB1.69,)算是终极大底得了,得出结果是30.64元。
四、交易定性
对公司的基本面较有信心,股价相对低估,属于防守型交易;交易类型是超跌反弹。
五、操作及目标价
考虑到2023Q2的利润应该小值得期待,同时觉得当时的价格(34.5)哪怕不是绝对底部也是相对底部了(主要是缺乏耐心),就直接从34.5元开始买,一路买到32.6,后来6月2日中阳那天又追高加了一点(涨起来反而想着多买一点,32.6你咋不想着多买一点呢,真是纯纯怨种大韭菜!),目前成本在33.8元附近;目标价格是10-12PE(从10PE开始看5周线,破趋势就卖),到此目标价前只加不减(追涨已经做过了,坚决不能杀跌!)(但...反向做T不算杀跌吧,应该算是娱乐,嗯,娱乐///b)——除非另一重要持仓比亚迪出现了短期内大跌,会调一点仓位过去打个支援。
六、声明
仅为记录个人业余爱好,不构成投资建议(嫩韭亡于追高,老韭死于抄底,我自己选的股盈亏自己负责,你们千万别随便抄作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