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阅读这样一部巨著里的巨著,那真是遗憾中的遗憾!
跟大家思考一个非常非常有意义的话题,由这个话题我们过渡到一部文学巨著《红楼梦》!
毛泽东说过,一个中国人至少要把《红楼梦》读两遍,他自己把《红楼梦》读了八遍。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式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我觉得这个总结不是很准确,因为《红楼梦》所反映的人性是普遍性的人性,其人情也是普遍性的人情。所以我们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最好的人生哲学教程,最少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先谈一些题外话: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好的心,人人都有。
但是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人人都爱美,那么动物有没有爱美之心?我相信是有的。
为什么美洲鹦鹉那么漂亮,雄孔雀那么漂亮?有人说那是人看它漂亮,动物未必看它漂亮。这是不对的,美洲鹦鹉生长在茂密的亚马逊原始森林里,在人没有发现它之前,它的美给谁看的,它照样是美的,它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
造物主造的地球,就是按照美的原则去创造的,甚至这个宇宙都是按照美的样子去创造的,人只不过是有反映美的能力。
美的话题是哲学探寻的话题,用哲学去探索人的审美规律,探索客观存在的美和主观反映美之间的关系。这门学科叫艺术哲学,又叫美学。朱光潜先生,就是大美学家。
那么,人类到底有多少审美对象,什么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美存在于哪些领域?
对于人类来说,我认为美的对象存在于这么几个领域:
一
第一,自然的美。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面写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就是自然的美。
茅盾在《白杨礼赞》一开始写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就是自然的美。
只要我们进入大自然,看到了森林、看到了草原、看到了鲜花、看到了流水、看到了行云、看到了朝霞、看到了晚霞,都会引起我们的美感体验。
自然的美是第一美,因为人只是自然系统的一个分子,人的伟大就是可以反映自然的美。
二
第二,精神的美。精神的美如果再细分的话,可以分为道德的美、品行的美、智慧的美,智慧的美也包括创造的美。
人精神的美,集中表现在品德的美和智慧的美两个层面。你有智慧,你有品行,你就是个“美”人。
帅哥,美女都是看外形的,但是这样的人也有的一肚子坏水,怎么能跟美联系在一起呢?人长得漂亮,或者长得帅气,那只是自然美的一部分,因为他的这个漂亮,他的这个美是自然的杰作,非人为的,叫造化赋给你的美丽和英俊。
三
第三,艺术的美。
人们看了美的东西,觉得不过瘾。美在每一个人心中留下的印象不一样,不一样,每个人对美的感觉不一样,人看了以后还不满足,还要把它表现出来,这样就产生了艺术。
《红楼梦》就是一部美学价值极高极高的书,高不可攀。不要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我今天简单谈一下怎样读懂《红楼梦》。很多人读不懂《红楼梦》,这是怪事情,为什么读不懂?右脑瘫痪的人看不懂《红楼梦》,因为《红楼梦》需要悟。
曹雪芹一开始就告诉你了,《红楼梦》是要悟的,你悟性不好,你看不懂。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里边的深意,里边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思想价值,里边的人性,都是要悟的,要解的。
“谁解其中味”,作者把这个问题留给了读者,表面上是荒唐言,但却是一把辛酸泪。
所以,如果你没有一种悟的头脑,悟性很差,你只会做数学,只会学物理,你看不懂《红楼梦》。能看懂《红楼梦》的人、热爱《红楼梦》的人,右脑发达,右脑发达的人很幸福,有情趣,生活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意蕴,充满了艺术的美。
右脑不发达的人,死板、僵化、机械,就是一台高级的机器人。《红楼梦》要读,《红楼梦》里边有几种宝贵的资源,它里边蕴藏的智慧资源,中国古典小说没有一个可以和它相提并论的。它里边有极其完全的、深刻的人生哲学教程。
我觉得《红楼梦》里边包含的思想不亚于《道德经》,不亚于《黄帝内经》,不亚于《论语》,因为作者把“儒释道”的思想完美地融入在小说里边,用“儒释道”的眼光来解释人性和观察人性,这个智慧实在太大了!
你看《好了歌》,里面蕴含的智慧何其的丰富,“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作者用“色空”的观念,告诉人们别争别抢,最后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不要把这个世界看得太真,要明白,空和幻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能理解这一点的大智慧,需要佛家的大智慧。这个思想太深刻了。
再看《红楼梦》里这首诗:“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你好好读这首诗,你悟我悟,你以为你悟到了,我以为我悟到了,用心去悟,用意去悟,好像悟到了,其实没有悟到,什么时候不悟了,生命才得以完全。
“无可云正,是立足境”,就是达到了完全,这特别像大家都熟识的一句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必惹尘埃”。二者有异曲同妙的相似性。
《红楼梦》里面还有极其丰富的难以超越的美学价值。《红楼梦》这个小说里边是把小说艺术,把诗、词,曲、赋,各种文体都融合进去了,美学价值太高太高,我们就看前面的一首短诗,你看它美到何种的境界了。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洁白的月光照在栏杆上,过去的栏杆都是用大理石做的,最起码是用花岗岩做的,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就四句话,意境极其的美。
“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旸”,这个《警幻仙姑赋》就是按照屈原《离骚》的风格写的。
四
第四:人性之美。
林黛玉追求的是至圣至洁、至纯至真的爱,但是她所处的环境却给她呈现的是污秽不洁的爱,狡诈虚伪的爱,追名逐利的爱,使她这个至真至善至纯的爱破灭了,从而造成了她的悲剧。正是这一个至善至洁和污秽世俗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性,把人世间的情,把人真性的面目表露无疑。
所以《红楼梦》这部书一定要读,中国哪一个文化人不喜欢《红楼梦》?我想,如果司马迁好好读读《红楼梦》,司马迁不会是这个样子。
我跟有一点知识的人,包括很多留学生在谈《红楼梦》。他们都说没读过,不爱读,我只能遗憾哉遗憾哉。
希望中老年朋友,当然也希望年轻的粉丝,在这一生,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把这本文学巨著、艺术瑰宝,好好地至少欣赏两遍,里边的情、里边的爱、里边的恨、里边的怨都达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就是在表现方面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是一部不读就遗憾的书。
美国时代周刊在评价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是一部超越你想象的哲理型小说,作为一个小说爱好者,不读它将是你一生的遗憾,因为他把哲理性小说推崇到至高无上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个评价同样适用于《红楼梦》。
请记住《红楼梦》,你对它的兴趣如果超过了你对世界上所有你以外的事物的兴趣,这才是做对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