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综合知识 真题解析
第 1 题
对象和类是面向对象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关于对象和类,不正确的是( )。
(A) 对象是类的实例
(B) 类是对象的抽象
(C) 一个类只能产生一个对象
(D) 类中包含方法和属性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 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1)对象:由数据及其操作所构成的封装体,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对象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例如,对于姓名 (标识)为 Joe 的教师而言,其包含性别、年龄、职位等个人状态信息,同时还具有授课等行为特征 / Joe 就是封装后的一个典型对象。
(2)类: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属性(数据)和操作(函数) 封装在一起。(D 选项)
类和对象的关系可理解为,对象是类的实例,(A 选项)类是对象的模板。如果将对象比作房子,那么类就是房子的设计图纸。
(3)抽象: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概念的过程。抽象是一种单一化的描述,强调给出与应用相关的特性,抛弃不相关的特性。对象是现实世界中某个实体的抽象,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B 选项)
(4)封装:将相关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模块,并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它。面向对象封装是将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操作封装成一个整体对象,对数据的访问或修改只能通过对象对外提供的接口进行。
(5)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父类与子类),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外一类对象的特征,继承又可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
一个类可以产生多个对象。
本题答案 C。
第 2 题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 )不属于中间件。
(A) Tomcat
(B) WebSphere
(C) ODBC
(D) Python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 > 系统集成技术 > 中间件技术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33 中间件。
中间件(Middleware) 是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通常将中间件分为数据库访问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面向消息中间件、事务中间件、分布式对象中间件等。
A、Tomcat——Web 服务中间件
B、 WebSphere——Web 服务中间件
C、ODBC——数据库中间件
D、Python 是一种跨平台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动态类型语言。
第 3 题
(A) 大数据分析相比传统的数据仓库应用,具有查询及分析简单的特点
(B) 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
(C) 大数据主要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
(D) 大数据具有类型繁多、结构化多样、处理速度快、时效性强的特点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大数据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第 1 题:
本题考查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1、大数据是具有体量大、结构多样、时效性强等特征的数据(D 选项),处理大数据需要采用新型计算架构和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大数据从数据源经过分析挖掘到最终获得价值一般需经过 5 个主要环节,包括数据准备、数据存储与管理、计算处理、数据分析和知识展现。大数据技术涉及到的数据模型、处理模型、计算理论,与之相关的分布计算、分布存储平台技术(C 选项)、数据清洗和挖掘技术,流式计算、增量处理技术,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成果丰硕,大数据技术产品也已经进入商用阶段。
2、大数据像水、矿石、石油一样,正在成为新的自然资源,能不能挖掘资源中的潜在的价值,成为这个时代能不能走向创富的重要条件。(B 选项)</p>
第 4 题
2013 年,习近平主席在( )发表《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首次提出 “一带一路” 构想。
(A) 土耳其
(B) 哈萨克斯坦
(C) 印度尼西亚
(D) 德国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 > 信息化其他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2013 年 9 月 7 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时表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p>
第 5 题
智能音箱是( )的典型应用。
(A) 人工智能
(B) 数据库
(C) 两化融合
(D) 区块链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人工智能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 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 “容器”。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p>
第 6 题
2019 年 8 月,华为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 ),可用于支付、人脸识别、指纹等高安全级别场景。
(A) 鲲鹏
(B) 麒麟
(C) 晟腾
(D) 鸿蒙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 > 系统集成技术其他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鸿蒙 OS(英文:Harmony OS)。在 2019 年 8 月 9 日,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 OS。鸿蒙 OS 是一款 “面向未来” 的操作系统,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它将适配手机、平板、电视、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
第 7 题
使用 SA 方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中,( )分别用来表示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
(A) 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
(B) 状态转换图、E-R 图
(C) 状态转换图、数据流图
(D) E-R 图、状态转换图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 软件工程 > 需求工程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需求分析相关概念。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 P37;
使用结构化 SA 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其建立的模型的核心是数据字典,围绕这个核心,有三个层次的模型,分别是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也称为状态模型)。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使用实体联系图(E-R 图)表示数据模型,用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表示功能模型,用状态转换图( State Transform Diagram, STD) 表示行为模型。</p>
第 8 题
在 CMMI 阶段表示法中,过程域( )属于已定义级。
(A) 组织级过程焦点
(B) 组织级过程性能
(C) 组织级改革与实施
(D) 因果分析和解决方案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 软件工程 > 软件过程改进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工程的过程管理,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 P48。</p>

第 9 题
(A) 控制流测试
(B) 黑盒测试
(C) 数据流测试
(D) 白盒测试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 软件工程 > 软件测试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测试的方法,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 P49。
1、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主要用于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中。黑盒测试将程序看作是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完全不考虑(或不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算法,而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 SRS 的要求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程序运行过程中能否保持外部信息(例如,文件和数据库等)的完整性等。黑盒测试根据 SRS 所规定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一般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判定表、因果图、状态图、随机测试、猜错法和正交试验法等。
2、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主要用于软件单元测试中。它的主要思想是,将程序看作是一个透明的白盒,测试人员完全清楚程序的结构和处理算法,按照程序内部逻辑结构设计测试用例,检测程序中的主要执行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第 10 题
某公司有两套监控系统,分别监控仓库和办公区,为了使用方便,总经理让小王设计一个整合软件,能同时自动打开两套监控系统,将监控画面全部显示在屏幕中,这种集成方式称为( )。

(A) 表示集成
(B) 数据集成
(C) 控制集成
(D) 过程集成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 > 系统集成技术 > 企业应用集成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集成技术,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教程 P53。
1. 表示集成
表示集成也称为界面集成,这是比较原始和最浅层次的集成,但又是常用的集成。这种方法将用户界面作为公共的集成点,把原有零散的系统界面集中在一个新的界面中。表示集成是黑盒集成。
2. 数据集成
为了完成控制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必须首先解决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问题。在集成之前,必须首先对数据进行标识并编成目录,另外还要确定元数据模型,保证数据在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和共享。数据集成是白盒集成。
3. 控制集成
控制集成也称为功能集成或应用集成,是在业务逻辑层上对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的。控制集成的集成点存于程序代码中,集成处可能只需简单使用公开的 API (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就可以访问,当然也可能需要添加附加的代码来实现。控制集成是黑盒集成。
4. 业务流程集成
业务流程集成也称为过程集成,这种集成超越了数据和系统,它由一系列基于标准的、统一数据格式的工作流组成。当进行业务流程集成时,企业必须对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进行定义、授权和管理,以便改进操作、减少成本、提高响应速度。</p>
第 11 题
在某科研企业信息办工作的小王将存储在内网上的涉密数据,偷偷拷贝到个人笔记本电脑上,这属于( )事件。
(A) 设备安全
(B) 数据安全
(C) 内容安全
(D) 行为安全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 信息系统安全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1.6.1 小节。
数据安全本质上是一种静态的安全,而行为安全是一种动态安全。
行为安全强调的是过程安全。
第 12 题
( )可以对预先定义好的策略中涉及的网络访问行为实施有效管理,而对策略之外的网络访问行为则无法控制。
(A) 入侵防护系统(IPS)
(B) 防火墙(FW)
(C) 虚拟专用网络(VPN)
(D) 分布式拒绝系统(DDOS)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 网络安全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安全技术,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76。
1)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种较早使用、实用性很强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它阻挡对网络的非法访问和不安全数据的传递,使得本地系统和网络免于受到许多网络安全威胁。在网络安全中,防火墙主要用于逻辑隔离外部网络与受保护的内部网络。防火墙主要是实现网络安全的安全策略,而这种策略是预先定义好的,所以是一种静态安全技术。在策略中涉及的网络访问行为可以实施有效管理,而策略之外的网络访问行为则无法控制。防火墙的安全策略由安全规则表示。
2)入侵检测与防护
入侵检测与防护的技术主要有两种: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和入侵防护系统(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入侵检测系统(IDS)注重的是网络安全状况的监管,通过监视网络或系统资源,寻找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或攻击迹象,并发出报警。因此绝大多数 IDS 系统部是被动的。
入侵防护系统(IPS)则倾向于提供主动防护,注重对入侵行为的控制。其设计宗旨是预先对入侵活动和攻击性网络流量进行拦截,避免其造成损失。IPS 是通过直接嵌入到网络流量中实现这一功能的,即通过一个网络端口接收来自外部系统的流量,经过检查确认其中不包含异常活动或可疑内容后,再通过另外一个端口将它传送到内部系统中。这样一来,有问题的数据包,以及所有来自同一数据流的后续数据包,都能在 IPS 设备中被清除掉。
3) VPN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它是依靠 ISP(Internet 服务提供商)和其他 NSP(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安全的数据通信通道的技术。VPN 可以认为是加密和认证技术在网络传输中的应用。
VPN 网络连接由客户机、传输介质和服务器三部分组成,VPN 的连接不是采用物理的传输介质,而是使用称之为 “隧道” 的技术作为传输介质,这个隧道是建立在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基础之上的。常见的隧道技术包括:点对点隧道协议(Point-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PPTP)、第 2 层隧道协议(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L2TP)和 IP 安全协议(IPSec)。
4)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英文意思是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简称 DDoS)是指处于不同位置的多个攻击者同时向一个或数个目标发动攻击,或者一个攻击者控制了位于不同位置的多台机器并利用这些机器对受害者同时实施攻击。由于攻击的发出点是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这类攻击称为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其中的攻击者可以有多个。</p>
第 13 题
(A) 2 的 32 次方
(B) 2 的 64 次方
(C) 2 的 96 次方
(D) 2 的 128 次方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 > 计算机网络基础其他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 IPv6 相关知识。
IPv6 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IPv4 中规定 IP 地址长度为 32,最大地址个数为 232;而 IPv6 中 IP 地址的长度为 128,即最大地址个数为 2128。与 32 位地址空间相比,其地址空间增加了 2128-232 个。
</p>
第 14 题
( )不属于 “互联网 +” 的特征。
(A) 创新驱动
(B) 资源驱动
(C) 跨界融合
(D) 重塑结构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化与系统集成技术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互联网 +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互联网 + 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 + 有六大特征:
一、跨界融合。+ 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等,不一而足。
二、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三、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 + 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
四、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例如 UGC,例如卷入式营销,例如分享经济。
五、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 +,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
六、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 + 的目标。
第 15 题
2019 年 6 月,工信部正式颁发 5G 牌照给 4 家公司,其中不包括( )。
(A) 中国电信
(B) 中国联通
(C) 中国广电
(D) 中国铁塔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 > 网络接入技术 > 无线网络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依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经履行法定程序,于 2019 年 6 月 6 日向四家企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四家企业经营 “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故选择 D 选项。
第 16 题
(A) 数字广播系统
(B) 指纹考勤系统
(C) 财务报表系统
(D) 视频监控系统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 > 计算机网络基础其他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通常视频信息的数据量要大于音频信息的数据量。
第 17 题
(A) 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
(B) 拟定规划方案
(C) 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
(D) 总体架构设计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规划流程,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教程 P114;
信息系统规划流程
抽象来说,企业实施信息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
首先要明确并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分支机构为实现企业战略需要承担的工作以及各个部门的协作关系(业务流程)。
其次要分析企业目前的信息化程度和现有的信息资源,包括:正在应用的信息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如通信平台、存储平台等)、数据库、信息化制度、信息化相关人员现状、员工的信息化技能、信息系统的应用绩效等等。并对现有信息系统组织策略和运行情况进行评估。
再次,分析、研究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的作用,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现状。
了解同行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等。信息技术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都会影响信息系统的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系统设计方法的改变,甚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竞争者行为等环境因素对规划的影响,都应认真分析,有关结论或者应对措施要纳入规划。
(2)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
根据本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出的信息化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总目标和相关任务,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并制定信息技术部门在管理和实施信息化工作制度和办法。
(3)信息系统规划方案拟定和总体构架设计。包括技术路线、实施方案、运行维护方案等。
详细的流程或者步骤可以参考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第 18 题
(A) CU 矩阵
(B) P/O 矩阵
(C) RD 矩阵
(D) RACI 矩阵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的规划工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117;
信息系统的规划工具
(1)在制订计划时,可以利用 PERT 图和甘特图。
(2)访谈时,可以应用各种调查表和调查提纲。
(3)在确定各部门、各层管理人员的需求,梳理流程时,可以采用会谈和正式会议的方法。
(4)为把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过程联系起来,说明每个过程与组织的联系,指出过程决策人,可以采用建立过程/组织(Process/Organization,P/O)矩阵的方法。例如,表 1-5 是一个简单的 P/O 矩阵示例,其中 “√” 代表负责和决策,“*”代表过程主要涉及,“+”代表过程有涉及,空白表示过程不涉及。

(5)为定义数据类,在调查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实体法归纳出数据类。实体法首先列出企业资源,再列出一个资源/数据( Resource/Data,R/D)矩阵。
(6)功能法也称为过程法,它利用所识别的企业过程,分析每个过程的输入数据类和输出数据类,与 RD 矩阵进行比较并调整,最后归纳出系统的数据类。功能法可以用 IPO(Input-Process-Output,输入.,处理,输出)
(7) CU 矩阵。企业过程和数据类定义好后,可以企业过程为行,以数据类为列,按照企业过程生成数据类关系填写 C (Create),使用数据类关系填写 U(User),形成 CU 矩阵。
第 19 题
根据著作权法和实施条例的规定,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
(A) 发表权
(B) 署名权
(C) 继承权
(D) 修改权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 > 知识产权 > 著作权法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著作权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495。
著作权
根据著作权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以下五种权利:
(1)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5)使用权、使用许可权和获取报酬权、转让权:以复制、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和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权利,以及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p>
第 20 题
(A) 主要过程
(B) 支持过程
(C) 组织过程
(D) 改进过程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知识 >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标准规范《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

第 21 题
(A) 行政管理费用
(B) 销售与分摊费用
(C) 财务费用与折旧
(D) 运行维护费用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 > 立项管理其他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172。
1、开发成本。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开发活动的消耗和成本预算开支不精确,从而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成本估算的精度也应当和投资估算的精度相当。成本计算,要以项目计划的各种消耗和费用开支为依据,计算全部成本和单位产品的成本。
大多数投资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只算开发总成本,这是因为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各项成本,无论是配件、劳动力或管理费用,作为整体估算要比计算单位产品成本简单一些。开发总成本一般划分为四大类: 研发成本、行政管理费、销售与分销费用、财务费用和折旧。前三类成本的总和称为经营成本。</p>
第 22 题
(A) “先论证,后决策” 是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B) 项目论证是一个非连续的过程
(C) 项目论证报告对结构和内容有特定的要求
(D) 项目论证的结果是确定项目是否实施的依据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立项管理 > 项目论证与评估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项目论证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180;
“先论证,后决策” 是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A 选项)
项目论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B 选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项目范围和业主目标;
2、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
3、拟定多种可行的能够相互替代的实施方案;
4、多方案分析、比较;
5、选择最优方案进一步详细全面地论证;
6、编制项目论证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采购方式审批报告;项目论证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常常有特定的要求(C 选项),这些要求和涉及的步骤,在项目论证报告的编制和实施中能有助于雇主。
7、编制资金筹措计划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前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论证是确定项目是否实施的依据。(D 选项)
(2)项目论证是筹措资金、向银行贷款的依据。
(3)项目论证是编制计划、设计、采购、施工以及机构设备、资源配置的依据。
(4)项目论证是防范风险、提高项目效率的重要保证。</p>
第 23 题
(A) 项目管理通常需要将企业战略作为考虑因素
(B) 项目型企业通过一系列项目的成功实施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C) 战略管理包含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过程
(D) 企业战略是针对企业当前经营状况所制定的策略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 项目管理基础其他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项目管理基础知识中的项目与战略规划,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126。
1、企业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D 选项)
2、战略管理包括以下三个过程:①战略制定:确定企业任务,认定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认定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建立长期目标,制定供选择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②战略实施:树立年度目标、制定政策、激励员工和配置资源,以便使制定的战略得以贯彻执行。③战略评价: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度量业绩;采取纠偏措施。(C 选项)
3、对于典型的项目型企业,一般在企业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一系列的项目来实施企业的战略,按多项目或项目群来管理各个项目,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B 选项)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应该了解企业的商业战略目标,与企业高层管理者紧密合作。(A 选项)
第 24 题
某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该公司采取的是( )组织结构。

(A) 强矩阵型
(B) 职能型
(C) 弱矩阵型
(D) 项目型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 项目组织方式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项目组织形式,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143。
矩阵型组织,兼有职能型和项目型的特征。弱矩阵型组织保持着很多职能型组织的特征,项目经理的角色与其说是管理者,更不如说是协调人和发布人。同理,强矩阵型组织保持着很多项目型组织的特征,拥有很大职权的专职项目经理和专职项目行政管理人员。
第 25 题
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中的( )过程组,与戴明环中的检查和行动环节对应。
(A) 启动
(B) 执行
(C) 规划
(D) 监控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 项目管理过程与过程组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单个项目管理过程,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153。
项目管理各过程组成的 5 个过程组可以对应到 PDCA 循环,即戴明环:“计划(Plan)- 执行(Do) - 检查(Check) - 行动(Act)”循环。该循环各环节以结果相连,该循环一部分的结果变成了另一部分的依据 。过程组的综合性比 “计划 - 执行 - 检查 - 行动” 循环更加复杂。规划过程组与 “计划 - 执行 - 检查 - 行动” 循环中的“计划” 对应;执行过程组与 “计划 - 执行 - 检查 - 行动” 循环中的“执行” 对应;而监控过程组与 “计划 - 执行 - 检查 - 行动” 循环中的 “检查” 和“行动”对应。
第 26 题
(A) 行业风险数据库
(B) 变更控制程序
(C) 公司过去同类项目的相关资料
(D) 配置管理知识库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 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 > 组织过程资产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事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辨析,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191。
1. 事业环境因素
在制定项目章程时,任何一种以及所有存在于项目周围并对项目成功有影响的组织事业环境因素与制度都必须加以考虑。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事项。
●组织或公司的文化与组成结构。
●政府或行业标准(如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产品标准、质量标准与工艺标准)。
●基础设施(如现有的软件与硬件基础设施)。
●现有的人力资源(如技能、专业与知识;例如设计、开发、法律、合同发包与采购)。
●人事管理(如雇用与解雇指导方针、员工业绩评价与培训记录)。
●公司工作核准制度。
●市场情况。
●项目干系人风险承受力。
●商业数据库( 如标准的成本估算数据、行业风险研究信息与风险数据库)。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如自动化工具套件,例如进度管理软件工具、配置管理系统、信息收集与分发系统,或者与其他在线自动化系统的连网接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是在组织内部使用的一套系统集成的标准自动化工具。项目管理团队利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制定项目章程,在细化项目章程时促进反馈,控制项目章程的变更和发布批准的项目章程。
2、组织过程资产
在制定项目章程及以后的项目文件时,任何一种以及所有用于影响项目成功的资产都可以作为组织过程资产。任何一种以及所有参与项目的组织都可能有正式或非正式的方针、程序、计划和原则,所有这些的影响都必须考虑。组织过程资产还反映了组织从以前项目中吸取的教训和学习到的知识,如完成的进度表、风险数据和实现价值数据。组织过程资产的组织方式因行业、组织和应用领域的类型而异。例如,组织过程资产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类。
(1)组织进行工作的过程与程序。
• 组织标准过程,如标准、方针(安全健康方针,项目管理方针);软件生命周期与项目生命期,以及质量方针与程序(过程审计、目标改进、核对表,以及供组织内部使用的标准过程定义)。
• 标准指导原则、工作指令、建议评价标准与实施效果评价准则。
• 模板(如风险模板、工作分解结构模板与项目进度网络图模板)。
• 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修改组织标准过程的指导原则与准则。
• 组织沟通要求(如可利用的特定沟通技术,允许使用的沟通媒介、记录的保留,以及安全要求)。
• 项目收尾指导原则或要求(如最后项目审计、项目评价、产品确认,以及验收标准)。
• 财务控制程序(如进度报告、必要的开支与支付审查、会计编码,以及标准合同条文)。
• 确定问题与缺陷控制、问题与缺陷识别和解决,以及行动追踪的问题与缺陷管理程序。
• 变更控制程序,包括修改公司正式标准、方针、计划与程序,或者任何项目文件,以及批准与确认任何变更时应遵循的步骤。
• 风险控制程序,包括风险类型、概率的确定与后果,以及概率与后果矩阵。
批准与签发工作授权的程序。
(2)组织整体信息存储检索知识库。
• 过程测量数据库,用于搜集与提供过程与产品实测数据。
• 项目档案(如范围、费用、进度,以及质量基准、实施效果测量基准、项目日历、项目进度网络图、风险登记册、计划的应对行动,以及确定的风险后果)。
历史信息与教训知识库(如项目记录与文件,所有的项目收尾资料与文件记录,以前项目选择决策结果与绩效的信息;以及风险管理努力的信息)。
问题与缺陷管理数据库,包括问题与缺陷状态,控制信息,问题与缺陷解决和行动结果。
配置管理知识库,包括公司所有正式标准、方针、程序和任何项目文件的各种版本与基准。
财务数据库,包括如工时、发生的费用、预算以及任何项目费用超支等信息。
第 27 题
项目经理向公司管理层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时最适合采用( )。
(A) 工作绩效数据
(B) 工作绩效信息
(C) 工作绩效报告
(D) 项目管理计划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 > 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监控项目工作过程的输出,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212。
工作绩效报告是为制定决策、采取行动或引起关注而汇编工作绩效信息所形成的实物或电子项目文件。项目信息可以通过口头形式进行传达,但为了便于项目绩效信息的记录、存储和分发,有必要使用实物形式或电子形式的项目文件。工作绩效报告包含一系列的项目文件,旨在引起关注,并制定决策或采取行动。可以在项目开始时就规定具体的项目绩效指标,并在正常的工作绩效报告中向关键干系人报告这些指标的落实情况。
例如,工作绩效报告包括状况报告、备忘录、论证报告、信息札记、推荐意见和情况更新。
第 28 题
某公司接了一个小型软件研发的项目,测试过程中,程序员发现某处算法需要进行更改,则( )。
(A) 项目经理可决定是否进行变更
(B) 研发人员可直接进行更改
(C) 项目不大,变更只需口头提出即可
(D) 变更处理要力求简化,操作无需规范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 > 整体变更控制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变更管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509。
1、变更提出应当及时以正式方式进行,并留下书面记录。变更的提出可以是各种形式,但在评估前应以书面形式提出。(选项 C)项目的干系人都可以提出变更申请,但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经过指定人员进行审批。(选项 B)一般项目经理,或者项目配置管理员负责该相关信息的收集,以及对变更申请的初审。
2、变更管理的原则是项目基准化、变更管理过程规范化。(选项 D)
3、项目经理对项目整体变更负最终责任。(选项 A)
</p>
第 29 题
在项目范围管理的过程中,确认范围的输入不包括( )。
(A) 项目管理计划
(B) 工作绩效数据
(C)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D) 需求跟踪矩阵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 > 范围确认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确认范围的输入,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222。
确认范围的输入包括:项目管理计划、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确认的可交付成果、工作绩效数据 。
确认范围的输出包括: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变更请求、工作绩效信息、项目文件更新。
第 30 题
( )执行的步骤为: 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开展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主持人依次询问每位参与者,请每人提出一个创意;这种询问可以进行很多轮,直至得到足够数量的创意;再由全体参与者对所有创意进行评审和排序。
(A) 焦点小组
(B) 名义小组
(C) 引导式研讨会
(D) 头脑风暴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 > 收集需求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收集需求过程的工具方法,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227。
1. 焦点小组
焦点小组将预先选定的干系人和主题专家集中在一起,了解他们对所提议产品、服务或成果的期望和态度。由一位受过训练的主持人引导大家进行互动式讨论。
2. 名义小组技术
名义小组技术(Nominal Group Technique)通过投票来排列最有用的创意,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头脑风暴或优先排序。名义小组技术是头脑风暴法的深化应用,是更加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法,其一般过程如下。
●首先,将全体参与者分成多个 “名义” 上的小组,由每个小组开展讨论。 小组讨论结束后,主持人依次向每位参与者询问,请每人提出一个创意。这种询问可以进行很多轮,直至得到足够数量的创意。
●最后,请全体参与者对所有创意进行评审和排序。也可以由名义小组先提出一些较大的创意类别,再将这些创意类别提交给全体参与者作为头脑风暴的基础。与一般的头脑风暴法相比, 名义小组技术可以使那些不善言辞的参与者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引导式研讨会
通过邀请主要的跨职能干系人一起参加会议,引导式研讨会(Facilitated Workshop)对产品需求进行集中讨论与定义。研讨会是快速定义跨职能需求和协调干系人差异的重要技术。由于群体互动的特点,被有效引导的研讨会有助于建立信任、促进关系、改善沟通,从而有利于参加者达成一致意见。 该技术的另一个好处是, 能够比单项会议更快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BS) 法又称为智力激励法、自由思考法或集思广益法,是用来产生和收集对项目需求与产品需求的多种创意的一种技术。 头脑风暴法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通常简称为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也称为反头脑风暴法)。前者是在专家群体决策时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
试
第 31 题
关于确认范围和质量控制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
(A) 确认范围强调可交付成果的接受程度
(B) 质量控制强调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
(C) 确认范围和质量控制均由组织内部质量部门实施
(D) 确认范围和质量控制都可以通过检查的方法来进行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 > 范围确认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确认范围与控制质量的区别,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245。
确认范围与质量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
1、确认范围主要强调可交付成果获得客户或发起人的接受;质量控制强调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并符合为其制定的具体质量要求(质量标准)。
2、质量控制一般在确认范围前进行,也可同时进行;确认范围一般在阶段末尾进行,而质量控制并不一定在阶段末进行。
3、质量控制属于内部检查,由执行组织的相应质量部门实施;确认范围则是由外部干系人(客户或发起人)对项目可交付成果进行检查验收。</p>
第 32 题
(A) 项目开展过程中,关键路径可能会发生变化
(B) 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的总浮动时间和自由浮动时间都为 0
(C) 资源平滑技术通常会导致项目关键路径变长
(D) 关键链法在关键路径法基础上,考虑了资源因素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 > 制订进度计划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制定进度计划的技术和工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279。
1、进度网络图中可能有多条关键路径。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有的活动会提前完成,有的活动会推迟完成,有的活动会中途取消,新的活动可能会被中途加入,网络图在不断变化,关键路径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2、正常情况下,关键活动的总浮动时间和自由浮动时间为零。
3、资源平衡(Resource Leveling)。为了在资源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取得平衡,根据资源制约对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进行调整的一种技术。如果共享资源或关键资源只在特定时间可用,数量有限,或被过度分配,如一个资源在同一时段内被分配至两个或多个活动,就需要进行资源平衡。也可以为保持资源使用量处于均衡水平而进行资源平衡。资源平衡往往导致关键路径改变,通常是延长。
4、资源平滑(Resource Smoothing)。 对进度模型中的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使项目资源需求不超过预定的资源限制的一种技术。相对于资源平衡而言,资源平滑不会改变项目关键路径,完工日期也不会延迟。也就是说,活动只在其自由浮动时间和总浮动时间内延迟。
第 33 题
某项目包含 A、B、C、D、E、F、G 七个活动,各活动的历时估算和活动间的逻辑关系如下表所示:

依据上表内容,活动 D 的总浮动时间是( ),该项目工期为( )天。
(A) 0
(B) 1
(C) 2
(D) 3
(A) 12
(B) 13
(C) 14
(D) 15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时间管理 > 关键路径法
试题答案:[['C'],['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运用关键路径法求解总工期和相关时间参数。本题的单代号 6 标时图如下:
总时差 TF 为表格中最晚开始时间 LS - 最早开始时间 ES 或最晚结束时间 LF - 最早结束时间 EF。

第 34 题
(A) 成本估算是在某特定时点,根据已知信息所做出来的成本预测
(B) 成本估算的准确性随着项目的进展而逐步下降
(C) 融资成本不应纳入成本估算
(D) 项目进度发现变化但范围没有变化,对成本估算不产生影响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 > 成本估算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成本估算基本概念,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294。
1、成本估算是在某特定时点,根据已知信息所做出的成本预测。(选项 A)在估算成本时,需要识别和分析可用于启动与完成项目的备选成本方案;需要权衡备选成本方案并考虑风险,如比较自制成本与外购成本、购买成本与租赁成本及多种资源共享方案,以优化项目成本。
2、在项目生命周期中,项目估算的准确性将随着项目的进展而逐步提高。(选项 B)
3、进行成本估算,应该考虑将向项目收费的全部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材料、设备、服务、设施,以及一些特殊的成本种类,如通货膨胀补贴、融资成本或应急成本。 (选项 C)
4、项目工作所需的资源种类、数量和使用时间,都会对项目成本产生很大影响。进度活动所需的资源及其使用时间,是本过程的重要输入。(选项 D)
</p>
第 35 题
(A) 成本基准不包括管理储备
(B) 成本基准中包括预计的支出,但不包括预计的债务
(C) 管理储备用来应付对会影响项目的 “未知 - 未知” 风险
(D) 成本基准是经过批准且按时间段分配的项目预算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 > 成本预算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制定预算过程的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300。
管理储备不包括在成本基准中,但属于项目总预算和资金需求的一部分,管理储备用来应对会影响项目的 “未知 - 未知” 风险。
成本基准是经批准的按时间安排的成本支出计划,并随时反映了经批准的项目成本变更(所增加或减少的资金数目),被用于度量和监督项目的实际执行成本。成本基准中既包括预计的支出,也包括预计的债务。(选项 B)
</p>
第 36 题
下表给出了某项目到 2019 年 6 月 30 日为止的成本执行(绩效)数据。如果当前的成本偏差是典型的,则完工估算为:( )元。

(A) 48000
(B) 44000
(C) 42400
(D) 41200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成本管理 > 挣值管理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挣值分析与预测。
计划价值(PV)是为计划工作分配的经批准的预算。
挣值(EV)是把范围、进度、和资源绩效综合起来考虑,以评估项目绩效和进展的方法。
实际成本(AC)是在给定时段内,执行某工作而实际发生的成本,是为完成与 EV 相对应的工作而发生的总成本。
在计算 EAC 时,通常用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加上剩余工作的完工尚需估算。
常用的计算完工估算(EAC)三种方法:
(1)假设按预算单价完成 ETC(一般也称非典型情况)。采用公式: EAC=AC+(BAC-EV)
(2)假设以当前 CPI 完成 ETC 工作。采用公式(一般也称为典型情况)。采用公式: EAC=AC+ETC=AC+(BAC-EV)/CPI=BAC/CPI 。
(3)假设 SPI 与 CPI 将同时影响 ETC 工作。采用公式 EAC=AC+(BAC-EV)/CPI×SPI。
A 活动 EV=PV=2200; B 活动 EV=PV= 2500; C 活动 EV=PV= 2500;D 活动 EV=PV×80%=1200; E 活动 EV=PV×70%= 2100;F 活动 EV=PV×60%= 1500
总的 EV=12000
CPI=EV/AC=12000/14400=0.83
典型偏差时,EAC=AC+ETC=AC+(BAC-EV)/CPI=BAC/CPI=40000/12000/14400=48000</p>
第 37 题
( )不是现行 ISO 9000 系列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
(A) 以产品为中心
(B) 领导作用
(C)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D)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 >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 ISO 9000 质量管理原则,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314;
ISO 9000 质量管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系统的识别;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第 38 题
质量管理相关的工具中,( )用于理解一个目标与达成此目标的步骤之间的关系。
(A) 树形图
(B) 过程决策程序图
(C) 优先矩阵
(D) 亲和图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 > 质量保证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新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326。
(1)亲和图。亲和图与心智图相似。针对某个问题,产生出可联成有组织的想法模式的各种创意。在项目管理中,使用亲和图确定范围分解的结构,有助于 WBS 的制订。
(2)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用于理解一个目标与达成此目标的步骤之间的关系。PDPC 有助于制订应急计划,因为它能帮助团队预测那些可能破坏目标实现的中间环节。
(3)关联图。关系图的变种,有助于在包含相互交叉逻辑关系(可有多达 50 个相关项)的中等复杂情形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可以使用其他工具(诸如亲和图、树形图或鱼骨图)产生的数据,来绘制关联图。
(4)树形图。也称系统图,可用于表现诸如 WBS、RBS(风险分解结构)和 OBS(组织分解结构)的层次分解结构。在项目管理中,树形图依据定义嵌套关系的一套系统。
(5)优先矩阵。用来识别关键事项和合适的备选方案,并通过一系列决策,排列出备选方案的优先顺序。先对标准排序和加权,再应用于所有备选方案,计算出数学得分,对备选方案排序。
(6)活动网络图。过去称为箭头图,包括两种格式的网络图:AOA(活动箭线图)和最常用的 AON(活动节点图)。活动网络图连同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一起使用,如计划评审技术(PERT)、关键路径法(CPM)和紧前关系绘图法(PDM)。
(7)矩阵图。一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具,使用矩阵结构对数据进行分析。在行列交叉的位置展示因素、原因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强弱。</p>
第 39 题
( )监督并记录质量活动执行结果,以便评估绩效,并推荐必要的变更。
(A) 质量规划
(B) 质量保证
(C) 质量控制
(D) 质量改进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质量管理 > 质量控制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三个过程的定义,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320。
规划质量管理是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并准备对策确保符合质量要求的过程。
实施质量保证是审计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确保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性定义的过程。
质量控制是监督并记录质量活动执行结果,以便评估绩效,并推荐必要的变更过程。
第 40 题
从信息的发布角度看,控制力最强的沟通方式是( )。
(A) 讨论
(B) 叙述
(C) 征询
(D) 说明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沟通管理 > 制订沟通管理计划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沟通方式,
参与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参与讨论—征询—说明—叙述;控制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叙述—说明—征询—参与讨论。

第 41 题
(A) 推式沟通
(B) 交互式沟通
(C) 拉式沟通
(D) 非正式沟通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沟通管理 > 项目沟通管理概述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沟通方法,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376。
可以使用多种沟通方法在项目干系人之间共享信息。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
1. 交互式沟通。在两方或多方之间进行多向信息交换。这是确保全体参与者对特定话题达成共识的最有效的方法,包括会议、电话、即时通信、视频会议等。
2. 推式沟通。把信息发送给需要接收这些信息的特定接收方。这种方法可以确保信息的发送,但不能确保信息送达受众或被目标受众理解。推式沟通包括信件、备忘录、报告、电子邮件、传真、语音邮件、日志、新闻稿等。
3. 拉式沟通。用于信息量很大或受众很多的情况。要求接收者自主自行地访问信息内容。这种方法包括企业内网、电子在线课程、经验教训数据库、知识库等。
项目干系人可能需要对沟通方法的选择展开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应该基于下列因素来选择沟通方法:沟通需求、成本和时间限制、相关工具和资源的可用性,以及对相关工具和资源的熟悉程度。
第 42 题
(A) 项目干系人是在项目中活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B) 受项目决策、活动或结果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也是干系人
(C) 干系人分析是在项目计划阶段实施的工作,在项目其它阶段不涉及
(D) 干系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干系人分析的工作内容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干系人管理 > 项目干系人管理概述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项目干系人的基本概念,出自 PMBOK 第六版。
“项目相关方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兴实践 “ 相关方” 一词的外延正在扩大,从传统意义上的员工、供应商和股东扩展到涵盖各式群体,包括监管机构、游说团体、环保人士、金融组织、媒体,以及那些自认为是相关方的人员(他们认为自己会受项目工作或成果的影响)。”
第 43 题
在权力 / 利益方格中,针对 “权力小、对项目结果关注度高” 的干系人,应该采取的策略是( )。
(A) 重点管理
(B) 花最少的精力监督
(C) 令其满意
(D) 随时告知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干系人管理 > 识别干系人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干系人分析工具,

</p>
第 44 题
(A) 不能够带来机会、无获利可能的风险叫投机风险
(B) 根据经验可以预见其发生,但不可预见其后果的风险叫已知风险
(C) 地震、百年不遇的暴雨等属于不可预测的风险
(D) 风险是零和游戏,有人受损就有人获利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 >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风险类别相关概念,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389。
按照后果的不同,风险可划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1)纯粹风险:不能带来机会、无获得利益可能的风险,叫纯粹风险。(选项 A)
(2)投机风险:既能带来机会、获得利益,又隐含威胁、造成损失的风险,叫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有三种可能的后果:造成损失、不造成损失和获得利益。投机风险如果使活动主体蒙受了损失,但全社会不一定也跟着受损失。相反,其他人有可能因此而获得利益。例如,私人投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如果失败,投资者要蒙受损失。但是发放贷款的银行却可将抵押的土地和房屋收回,等待时机转手高价卖出,不但可收回贷款,而且还有可能获得高额利润。
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项目管理人员必须避免投机风险转化为纯粹风险。
风险不是零和游戏。(选项 D)在许多情况下,涉及风险的各有关方面都要蒙受损失,无一幸免。
按这种方法,风险可以分为已知风险、可预测风险和不可预测风险。
(1)已知风险就是在认真、严格地分析项目及其计划之后就能够明确的那些经常发生的,而且其后果亦可预见的风险。已知风险发生概率高,但一般后果轻微,不严重。
项目管理中已知风险的例子有:项目目标不明确,过分乐观的进度计划,设计或施工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
(2)可预测风险就是根据经验,可以预见其发生,但不可预见其后果的风险。(选项 B)这类风险的后果有时可能相当严重。项目管理中的例子有:业主不能及时审查批准,分包商不能及时交工,施工机械出现故障,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等。
(3)不可预测风险就是有可能发生,但其发生的可能性即使最有经验的人亦不能预见的风险。不可预测风险有时也称未知风险或未识别的风险。它们是新的、以前未观察到或很晚才显现出来的风险。这些风险一般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地震、百年不遇的暴雨、通货膨胀、政策变化等。(选项 C)
第 45 题
(A) 应鼓励所有项目参与人员识别风险
(B) 风险登记册的内容可能包括潜在应对措施清单
(C) 可以跳过定性风险分析过程直接进入定量风险分析
(D) 识别风险是一次性工作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 > 风险识别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风险识别过程,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389
识别风险指确定哪些风险会影响项目,并将其特性记载成文。参加识别风险的人员通常可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风险管理团队(如有)、项目团队之外的相关领域专家、顾客、最终用户、其他项目经理、利害关系者和风险管理专家。虽然上述人员是识别风险过程的关键参与者,但应鼓励所有项目人员参与风险的识别。(A 选项)识别风险是一项反复过程。(D 选项)随着项目生命期的推进,新风险可能会出现。反复的频率以及谁参与每一个迭加过程都会因项目而异。项目团队应参与该过程,以便针对风险及与风险相关的风险应对措施形成,并保持一种责任感。 项目团队之外的利害关系者也可为项目提供客观的信息。识别风险过程通常会直接引入下一个过程,即定性风险分析过程。有时,如果识别风险过程是由经验丰富的风险经理完成的,则可直接进入定量分析过程。(C 选项)有些情况下,仅通过风险识别过程即可确定风险应对措施,并且对这些措施进行记录,以便在风险应对规划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和实施。
风险登记册的编制始于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包括已识别风险清单、潜在应对措施清单、风险根本原因、风险类别更新。(B 选项)</p>
第 46 题
( )检查并记录风险应对措施在处理已识别风险及其根源方面的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A) 风险评估
(B) 风险审计
(C) 偏差和趋势分析
(D) 技术绩效测量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 > 风险监控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控制风险的技术,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416。
控制风险的工具与技术如下。
1. 风险再评估,风险监控过程通常要求使用本章介绍的过程,对新风险进行识别并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应安排定期进行项目风险再评估。项目团队状态审查会的议程中,应包括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重复的内容和详细程度取决于项目相对于目标的绩效情况。
2. 风险审计,风险审计是检查并记录风险应对措施在处理已识别风险及其根源方面的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项目经理要确保按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所规定的频率实施风险(选项 B)。
审计,既可以在日常的项目审查会中进行风险审计,也可单独召开风险审计会议。在实施审计前,要明确定义审计的格式和目标。
3. 偏差和趋势分析,很多控制过程都会借助偏差分析来比较计划结果与实际结果。为了控制风险,应该利用绩效信息对项目执行的趋势进行审查。可使用挣值分析及项目偏差与趋势分析的其他方法,对项目总体绩效进行监控。这些分析的结果可以揭示项目在完成时可能偏离成本和进度目标的程度。与基准计划的偏差可能表明威胁或机会的潜在影响。
4. 技术绩效测量,是把项目执行期间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与关于取得技术成果的计划进行比较。它要求定义关于技术绩效的客观的、量化的测量指标,以便据此比较实际结果与计划要求。这些技术绩效测量指标可包括重量、处理时间、缺陷数量和存储容量等。偏差值(如在某里程碑时点实现了比计划更多或更少的功能)有助于预测项目范围方面的成功程度。
第 47 题
(A) 确定方向、统一思想、实现目标
(B) 召集人员、分配任务、激励和鼓舞
(C) 召集人员、分配任务、实现目标
(D) 确定方向、统一思想、激励和鼓舞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领导与管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332。
领导者(Leader) 的工作主要涉及三方面:
(1)确定方向(Establishing direction),为团队设定目标,描绘愿景,制定战略。
(2)统一思想(Aligning people),协调人员,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来实现愿景。
(3)激励和鼓舞(Motivating and inspiring),在向目标进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艰难险阻,领导者要激励和鼓舞大家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第 48 题
( )能让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洞察成员的优势和劣势。
(A) 人际关系技能
(B) 项目绩效评估
(C) 人事评测
(D) 冲突管理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建设项目团队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建设项目团队的工具和技术。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342。
人事评测工具能让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洞察成员的优势和劣势。这些工具可帮助项目经理评估团队成员的偏好和愿望,团队成员如何处理和整理信息,团队成员如何制订决策,以及团队成员喜欢如何与人打交道。有各种可用的工具,如态度调查、细节评估、结构化面谈、能力测试及焦点小组讨
论。这些工具有利于增进团队成员间的理解、信任、忠诚和沟通,在整个项目期间不断提高团队成效。
第 49 题
(A) 达成既定项目目标
(B) 进度绩效
(C) 成本绩效
(D) 团队规模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管理项目团队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团队绩效评价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359。
以任务和结果为导向是高效团队的重要特征,其团队绩效评价基于:技术达成情况(达成既定的项目目标,包括质量水平)、进度绩效(按时完成)和成本绩效( 在财务约束条件内完成)。
评价团队有效性的指标可包括:
●个人技能的改进,从而使成员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 团队能力的改进,从而使团队更好地开展工作。
● 团队成员离职率的降低。
● 团队凝聚力的加强,从而使团队成员公开分享信息和经验,并互相帮助,来提高项目绩效。
第 50 题
运维过程中发现待修改问题,程序员首先需将待修改代码从( )中取出放入( )。其次检出代码段放入( ),修改完成被检入受控库后,才能被其他程序员检出。
(A) 产品库、开发库、受控库
(B) 受控库、开发库、产品库
(C) 受控库、产品库、开发库
(D) 产品库、受控库、开发库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配置管理 > 项目配置管理概念 > 配置库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配置管理 - 配置库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478。

现以某软件产品升级为例,简述其流程。
(1)将待升级的基线(假设版本号为 V2.1)从产品库中取出,放入受控库。
(2)程序员将欲修改的代码段从受控库中检出(Check out),放入自己的开发库中进行修改。代码被 Check out 后即被 “锁定”,以保证同一段代码只能同时被一个程序员修改,如果甲正对其修改,乙就无法 Check out。
(3)程序员将开发库中修改好的代码段检入(Check in)受控库。Check in 后,代码的 “锁定” 被解除,其他程序员可以 Check out 该段代码了。
(4)软件产品的升级修改工作全部完成后,将受控库中的新基线存入产品库中(软件产品的版本号更新为 V2.2,旧的 V2.1 版并不删除,继续在产品库中保存)。</p>
第 51 题
(A) 每次变更通过评审后,都应重新确定基准
(B) 必须采用变更管理工具
(C) 明确变更工作中评估、评审、执行的职责
(D) 评估变更的可能影响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 > 整体变更控制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变更管理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508。
变更管理的原则是项目基准化、变更管理过程规范化。包括以下内容。
(1)基准管理:基准是变更的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基准计划确定并经过评审后(通常用户应参与部分评审工作),建立初始基准。此后每次变更通过评审后,都应重新确定基准。(A 选项)
(2)变更控制流程化:建立或选用符合项目需要的变更管理流程,所有变更都必须遵循这个控制流程进行控制。流程化的作用在于将变更的原因、专业能力、资源运用方案、决策权、干系人的共识、信息流转等元素有效综合起来,按科学的顺序进行。
(3)明确组织分工:至少应明确变更相关工作的评估、评审、执行的职能。(C 选项)
(4)评估变更的可能影响:变更的来源是多样的,既需要完成对客户可视的成果、交付期等变更操作,还需要完成对客户不可视的项目内部工作的变更,如实施方的人员分工、管理工作、资源配置等等。(D 选项)
(5)妥善保存变更产生的相关文档,确保其完整、及时、准确、清晰,适当时可以引入配置管理工具,(B 选项)国内使用较多的配置工具有 Rational ClearCase、Visual SourceSafe 和 Concurrent Versions System。
第 52 题
关于变更管理工作程序,正确的步骤是( )。
①变更实施监控与效果评估
②发出变更通知并组织实施
③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
④对变更的初审和方案论证
⑤CCB 审查
(A) ③①②④⑤
(B) ④③⑤②①
(C) ③④⑤②①
(D) ④⑤③②①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 > 整体变更控制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变更管理流程,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509。
变更管理的工作程序如下:1、提出与接受变更申请;2、对变更的初审;3、变更方案论证;4、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查;5、发出变更通知并组织实施;6、变更实施的监控;7、变更效果的评估;8、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第 53 题
(A) 加快资金周转
(B) 降低管理费用
(C) 共享企业资质
(D) 提高管理水平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 > 战略合作管理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采购管理 - 战略合作管理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423。
建立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
●可以缩短供应商的供应周期,提高供应灵活性。
●可以降低企业采购设备的库存水平,降低管理费用(选项 B)、加快资金周转。(选项 A)
●提高采购设备的质量。
●可以加强与供应商沟通,改善定单的处理过程,提高设备需求的准确度。
●可以共享供应商的技术与革新成果,加快产品开发速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可以与供应商共享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选项 D)
第 54 题
在 CPIF 合同下,A 公司是卖方,B 公司是买方,合同的实际成本大于目标成本时,A 公司得到的付款总数是( )。
(A) 目标成本 + 目标费用 - B 公司应担负的成本超支
(B) 目标成本 + 目标费用 + A 公司应负担的成本超支
(C) 目标成本 + 目标费用 - A 公司应担负的成本超支
(D) 目标成本 + 目标费用 + B 公司应负担的成本超支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 > 项目合同管理 > 合同类型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合同类型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457。
1. 成本加激励费用合同(Cost Plus Incentive Fee, CPIF) 为卖方报销履行合同工作所发生的一切合法成本(即成本实报实销),并在卖方达到合同规定的绩效目标时,向卖方支付预先确定的激励费用。在 CPIF 合同下,如果卖方的实际成本低于目标成本,节余部分由双方按一定比例分成(例如,按照 80/20 的比例分享,即买方 80%,卖方 20%);如果卖方的实际成本高于目标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部分由双方按比例分担(例如,基于卖方的实际成本,按照 20/80 的比例分担,即买方 20%,卖方 80%)。在 CPIF 合同下,如果实际成本大于目标成本,卖方可以得到的付款总数为 “目标成本 + 目标费用 + 买方应负担的成本超支”;如果实际成本小于目标成本,则卖方可以得到的付款总数为 “目标成本 + 目标费用-买方应享受的成本节约”。
第 55 题
知识的价值在于流动和使用,( )能够实现知识在企业内传播和分享。
(A) 知识转移工具
(B) 知识编码工具
(C) 知识评价工具
(D) 知识生成工具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企业管理知识 > 知识管理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管理工具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491。
通常,可以把知识管理工具分为知识生成工具、知识编码工具和知识转移工具三大类。
(1)知识生成工具。知识的生成包括产生新的想法、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发明新的生产流程,以及对原有知识的重新合成。不同方式的知识产生模式有不同的工具对其进行支持。知识生成工具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合成和知识创新三大功能。目前,利用具有初步人工智能功能的搜索引擎和知识挖掘工具进行知识的自动获取,可以将相关的词句组合起来,帮助人们将分散的创新观点进行合成。但是,目前实现知识的创新还十分困难,只能利用一些工具实现辅助性的知识创新。
(2)知识编码工具。知识编码是通过标准的形式表现知识,使知识能够方便地被共享和交流。知识编码工具的作用就在于将知识有效地存储并且以简明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使知识更容易被其他人使用。知识编码的困难在于,知识几乎不能以离散的形式予以表现。知识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改变,以至于人们很难对其进行清晰的区分。因此,对知识进行审核和分类是十分困难的。
(3)知识转移工具。知识转移工具最终就是要使知识能在企业内传播和分享。知识的价值在于流动和使用。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使知识不能毫无阻力地任意流动。这些障碍可分成三类,分别是时间差异、空间差异和社会差异。知识转移工具可以根据各种障碍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消除障碍,使知识得到更有效的流动。
第 56 题
(A) 项目组合管理绩效必须结合战略目标进行测量
(B) 项目组合管理使组织在高速发展和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维持市场竞争力
(C) 项目组合管理统筹财务、人力、设备等资源
(D) 项目集是组织战略计划和项目组合之间联系的桥梁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 > 项目组合管理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项目组合管理与组织战略的关系,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582。
在有些组织中,日常业务运作、项目集或者项目可能位于组织的项目组合中,项目组合在组织战略和项目集、项目以及日常业务运作之间起到了桥梁连接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中所有的活动最终都可以与组织的战略保持一致。采用项目组合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项目的选择过程和执行过程成功的可能性,并能够在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下对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组织战略计划识别出组织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不同的形式。
(1)有效管理资源。
(2)管理干系人价值。
(3)实现战略机会。
(4)减少战略威胁带来的后果。
(5)迅速响应来自市场、法务、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6)加强对关键业务运作的支持。
第 57 题
(A) 产品的服务质量
(B) 员工满意度
(C) 成本和工作效率
(D) 销售增长率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企业管理知识 > 流程管理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流程管理 - 业务流程评估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546。
1. 业务流程实施效果评估
企业业务流程实施的成果必然体现在经营管理的绩效上,衡量业务流程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主要有: 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销售增长率、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同时,业务流程实施取得显著效果的一 - 个标志是带来企业文化,特别是员工价值观的变化。
第 58 题
(A) 项目集治理委员会
(B) 项目经理
(C) 项目集发起人
(D) 项目集经理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 > 项目集管理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项目集治理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569。
1. 项目集治理委员会成员:这些成员是共同负责批准和监督项目集的人员,是项目集的重要干系人,也是项目集的相关重要决策的参与者。
第 59 题
项目组合管理中,“实施项目组合管理过程” 的步骤包括( )。
①为项目组合管理过程的实施定义角色和职责;
②沟通项目组合管理实施计划;
③定义和部署详细的项目组合管理过程;
④为参与人员和干系人提供培训;
⑤执行项目组合管理监督,以确保其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组织级项目管理 > 项目组合管理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施项目组合管理过程,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588。
项目组合管理过程执行环境中不止一个项目组合,因此,一个得到管理层、主管部门和项目组合经理支持的组织级的实施团队,可能会使用此项目组合管理标准作为指导来实现组织级的项目组合管理过程。关键步骤包括:
(1)为项目组合管理过程的实施定义角色和职责。
(2)沟通项目组合管理实施计划。
(3)定义和部署详细的项目组合管理过程,并为参与人员和干系人提供培训。
第 60 题
(A) 缺陷分布
(B) 修复缺陷的时间
(C) 回归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数
(D) 缺陷严重程度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较难
知识点: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 软件工程 > 软件测试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测试管理相关知识,参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746。
评估开发过程的质量,根据缺陷的分布、缺陷修复的时间、回归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数量来判断。缺陷严重程度是用来评估测试过程质量的指标。测试监控的目的是为测试活动提供反馈信息和可视性。测试监控的任务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记录和管理测试用例的执行状态。
● 根据当前的执行状态,判定测试用例的设计质量和效率。
● 根据发现的缺陷分布,判定结束测试的条件是否成熟。
●评估测试软件的质量,根据缺陷的数量、严重程度和种类来判断质量。
●评估开发过程的质量,根据缺陷的分布、修复缺陷的时间、回归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数据来判断质量。
●评估测试工程师的表现,如是否按计划完成测试任务, 发现的缺陷的数量及质量。
第 61 题
(A) PERT
(B) 网络图
(C) 专家判断
(D) 挣值分析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企业管理知识 > 量化的项目管理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25.5 节。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 WBS、网络图、PERT、挣值分析工具、质量管理工具在量化项目管理中都可以采用。
</p>
第 62 题
(A) 等级保护对象和保护客体
(B) 受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的侵害程度
(C) 信息安全技术策略和管理策略
(D) 受侵害客体的规模和恢复能力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 信息系统安全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概念,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612。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两个定级要素决定: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
一是 受侵害的客体。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国家安全。
二是对客体的侵害程度。对客体的侵害程度由客观方面的不同外在表现综合决定。

第 63 题
(A) 自主访问控制方式(DAC)
(B) 强制访问控制方式(MAC)
(C) 访问控制列表方式(ACL)
(D)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式(RBAC)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其他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访问控制相关知识,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656。
目前我们使用的访问控制授权方案,主要有以下 4 种。
(1) DAC (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自主访问控制方式:该模型针对每个用户指明能够访问的资源,对于不在指定的资源列表中的对象不允许访问。
(2) ACL (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方式:该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式。
目标资源拥有访问权限列表,指明允许哪些用户访问。如果某个用户不在访问控制列表中,则不允许该用户访问这个资源。
(3) MAC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强制访问控制方式,该模型在军事和安全部门中应用较多,目标具有一个包含等级的安全标签(如:不保密、限制、秘密、机密、绝密) ;访问者拥有包含等级列表的许可,其中定义了可以访问哪个级别的目标:例如允许访问秘密级信息,这时,秘密级、限制级和不保密级的信息是允许访问的,但机密和绝密级信息不允许访问。
(4) RBAC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式:该模型首先定义一些组织内的角色,如局长、科长、职员:再根据管理规定给这些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最后对组织内的每个人根据具体业务和职位分配一个或多个角色。</p>
第 64 题
( )的目标是防止内部机密或敏感信息非法泄露和资产的流失。
(A) 数字证书
(B) 安全审计
(C) 入侵监测
(D) 访问控制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 信息系统安全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安全审计相关概念,参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 3 版)》P660。
安全审计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系统安全策略的重要机制和手段,通过安全审计,识别与防止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攻击行为,追查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泄密行为。安全审计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采用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网络各种违规操作与攻击行为,即时响应(如报警)并进行阻断。
(2)对信息内容和业务流程进行审计,可以防止内部机密或敏感信息的非法泄漏和单位资产的流失。
安全审计系统采用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终端对终端的监控和管理,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因此信息安全审计系统被形象地比喻为 “黑匣子” 和“监护神”。
第 65 题
某电池厂生产甲、乙两种型号产品(单位:万个),这两种产品都需要设备和 A、B 两种原材料,利润与资源限制条件如表所示,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该电池厂每天生产的甲产品的数量应为( )万个,此时该企业每天的利润为( )万元。

(A) 1
(B) 2
(C) 3
(D) 4
(A) 20
(B) 22
(C) 24
(D) 26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 > 线性规划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线性规划计算,
假设电池厂生产甲产品 x 万个,乙产品 y 万个;
则有目标函数:Max(2x+4y);
约束条件:
①2x+3y<=20
②3x+y<=15
③2y<=12
则有 x=1,y=6;满足题目要求;
最大利润:2+4×6=26 万元;
第 66 题
下图为某地区的通信线路图,图中的节点为 8 个城市,节点间标识的数字为城市间铺设通讯线路的长度,为保持 8 个城市的通讯连接,则至少铺设( )千米的线路。

(A) 1000
(B) 1100
(C) 1200
(D) 1300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 > 图论 - 最小生成树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最小生成树,

第 67 题
张先生向商店订的某一商品,每件定 100 元,共订购 60 件、张先生对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减价,每减价 1 元,我就多订购 3 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如果减价 4%,由于张先生多订购,仍可获得原来一样多的总利润,请问这件商品的成本是( )
(A) 76
(B) 80
(C) 75
(D) 85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 > 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其他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本题应用成本计算题,
假设商品的成品为 X 元,
原价 100 元,购买 60 件
现价 96 元,购买 60+4×3=72 件
利润相等:(100-X)×60 =(100-4-X)×( 60+3×4 ) ,得出成本为 76 元。
第 68 题
为响应环保号召,某电池生产厂家承诺用 3 块旧电池可以换 1 块新电池,小李有 21 块旧电池,请问他一共可以换取( )块新电池。
(A) 7
(B) 9
(C) 10
(D) 11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科学管理基础 > 动态规划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应用计算。
第 1 次,拿 21 块旧电池, 换 7 块新电池;
第 2 次,拿 7 块用旧了的电池, 再换 2 块新电池; 还剩 1 块旧电池 ;
第 3 次,2 块使用后加第二次换剩余的 1 块还可以再换 1 块新电池,一共换取 10 块新电池。
所以,7+2+1=10。
</p>
第 69 题
( )seeks to perform root cause investigation as to what is leading identified trends
(A) Problem management
(B) Incident management
(C) Change management
(D) Knowledge management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企业管理知识 > 企业管理知识其他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翻译:
( ) 寻求进行根本原因调查,以确定什么原因导致了确定的趋势。
A、问题管理
B、事件管理
C、变更管理
D、知识管理参考答案:A
问题管理寻求进行根本原因调查,以确定什么原因导致了确定的趋势。
</p>
第 70 题
(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apabilities for introducing new and changed service into supported environment.
(A) Service strategy
(B) Service transition
(C) Service design
(D) Service operation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较难
知识点: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 信息系统服务业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翻译:
在受支持的环境中引入新的及已更改的服务时,服务转换可以为服务能力的开发及改进提供指导。
A、服务策略
B、服务转换
C、服务设计
D、服务操作答案 B。
第 71 题
( )is the process of managing procurement relationships , monitoring contract performance, and making changes and corrections as appropriate, and closing out contracts.
(A) Control Procurements
(B) Conduct Procurements
(C) Plan Procurement Management
(D) Procurement Strategy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采购管理 > 控制采购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翻译:
( )是管理采购关系、监测合同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实施变更以及结束合同的过程。
A、控制采购
B、实施采购
C、采购计划管理
D、采购策略答案 A。
</p>
第 72 题
The( )is a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of the total scope of work to be Carried out by the project team to accomplish the project objectives and create the required deliverables.
(A) project scope statement
(B) work package
(C) WBS
(D) project scope plan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 >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 ) 是项目团队为完成项目目标和创建所需的可交付成果而进行的总体工作范围的层次分解。
A、项目范围说明书
B、工作包
C、工作分解结构
D、项目范围计划答案 C 。
第 73 题
Risk( )acknowledge the existence of a threat,but no proactive action is taken 。
(A) avoidance
(B) transfer
(C) mitigate
(D) acceptance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项目风险管理 > 编制风险应对计划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风险( )承认威胁的存在,但不主动采取措施。
A、规避
B、转移
C、减轻
D、接受答案 D。
----------------------------------
题目数量为75道,最后一道题的编号为73的原因是33题和65题均有两道子题,所以不用担心题目数量有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