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 Fisher,《克里米亚鞑靼》,片段节译——克里米亚在东欧的政治作用(4)波兰
2020年8月存稿翻译整理,才疏学浅,欢迎指正
克里米亚汗国-波兰关系
克里米亚鞑靼在波兰历史上的作用有所不同。尽管鞑靼人定期袭击了波兰大草原为了抓住俘虏用来贩奴,但鞑靼人的政策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而非政治动机。克里米亚人对在波兰提出领土主张不感兴趣。从汗国建立之处,格莱伊家族和波兰立陶宛的统治者在扼制莫斯科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1649年末,鞑靼人与波兰结盟,波兰国王称伊斯兰三世·格菜伊(注:原文写错了,这里应该是三世原文却是二世) :“囊括切尔克西亚,诺盖,皮亚季戈尔斯克(注:正确相关转写:Petyhorcy,在高加索山区,这个名字也是五山的意思,立陶宛高加索骑兵的来源,这个词同时是立陶宛高加索骑兵继承者立陶宛披甲骑兵的名称),皮里柯普(注:正确相关转写: Perekops,地名,克里米亚半岛与大陆连接处),克里米亚鞑靼,的大帐可汗”(注:克里米亚汗国认为自己是金帐汗国的继承者所以也称大帐,原文此句有两处转写是错误的且没有备注,而且这本书原文和原信件称谓有很大差别,同样的错误也存在于《波兰立陶宛联邦与克里米亚汗国》这本书对原信件的英文版翻译,比如翻译时把切尔卡瑟的省略)。1654年10月,波兰人和鞑靼人再次加入在一次对莫斯科-乌克兰的主攻,随后又进行了几次攻击。这些事件表明,即使在这个较晚的时期,鞑靼骑兵也优于莫斯科。1661年,克里米亚鞑靼-波兰/立陶宛军队联合击败俄国,被击败的莫斯科被迫与卡尔梅克人结盟,而后者的骑兵与鞑靼的骑兵相当。
但是,波兰史学强调了波兰人与鞑靼人之间的敌对情绪。例如,巴拉诺夫斯基(Baranowski)教授讨论了鞑靼人进入波兰以及那些不幸被俘虏的波兰农民的情况。他引用了波兰农民的一句谚语,说“哦,躺进棺材里可比被俘虏到鞑靼的路上好得多。”但是波兰和立陶宛的特使和驻克里米亚大使都得到了很好的接待。但是,波兰和立陶宛派往克里米亚的使节和大使受到了良好的礼遇,以及这些使节缔结的盟约数目表明,波兰-鞑靼关系在这几个世纪里既充满敌意,也同样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