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修类稿》明 郎瑛 (十八)

2023-07-31 18:07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1 杭州有位吾子行,这人好古博学,尤其精通音乐,在那当时后人如赵子昂、宋景濂这些人,没有不景仰吾子行的,可惜吾子行死于意外。他的著作也很多,没听说过他有写诗。 我在旧本杭州志中看到他写的二首诗,现将诗记录下来,以便他人也可以见到。 《柳枝词》说“一逕梨花过雨霑,日华浮动碧丝簾;轩前插遍垂阳柳,看舞春风入画簷。” 又有《答沈尧道赠梨花》说“山中折花摇白云,一枝赠我寒食春;薄簾隔晴不须捲,恐随蝴蝶飞成尘。” 2 以前听人讲过召箕仙来写诗,他们将一芭蕉叶藏在袖子里,箕仙来后,写诗说“袖里深藏一叶青,知君有意侮神灵;今宵试听西窗雨,欠滴潇潇一二声。” 真太奇妙了。这仙生前肯定是写诗名家,这诗和八杀之词相似。 3 梁简文帝被侯景囚禁在永福省,临死时写了一诗,诗说“宝剑藏龙匣,神龙逐陆居;有意聊思句,无情堪著书。” 湘东王被害时写诗说“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 北齐高欢后主被周灭国时,写诗说“龙楼绝形迹,凤阙求无因;独知明月夜,遥想鄴城人。” 李后主投归宋朝后,感念与嫔妃四处分散,写长短句说“簾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奈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写后,没几天就死了。 杨溥被徐知诰逼迁到江南时,写诗说“烟凝楚岫愁千点,雨洒吴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独坐细思量。” 宋徽宗被囚居北方时,写诗说“国破山河在,人非殿宇空;中原何日事。搔首赋《车攻》,投老汗城北,西江又是秋;中原心耿耿,南北泪悠悠。尝胆思贤佐,颙情忆旧游;故宫禾黍遍,行役闵宗周。” 又说“杳杳神京路八千,宗祧隔越已经年;衰残病渴那能久,辛苦穷荒敢怨天。” 以上是六位皇帝的诗,虽然诗有高下,但他们都不是那些在政治上注重细节的皇帝,也是哪位大臣被罢免了,他都不知晓的皇帝。 4 敖方伯英在《绿雪亭杂》中,有很多是高论,但在论富字时说“古时候的人,最高贵的是务农,所以富从田,田从一口,有田来保证收入。而且,贵是讲吃饭的人多寡。”这样子论理虽然没错,但用在字义上就不行了。因为《说文》说“富,是备的意思。”《广韵》则说“财产丰盈,积聚雄厚。”《礼记》祭义中注解说“大臣能世代有䘵就是富。”没有是以田字来解释字义的。 特别是贵字,讲吃饭人多寡,更是可笑。贫字,要是按敖伯英的方式来解释的话,那不就成了分贝是贫了呢。贫在《说文》中是“财分少”,为什么敖伯英不引证《说文》呢? 5 宋太祖命卢多逊赋新月诗,而且诗中必须用到子儿,卢多逊说“太液池边玩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这是我在《后山诗话》见到的故事。 在《锦绣万花谷》中只记载这诗的后二句,但不一样“谁家镜匣参差盖,露出楞边些子儿。”个人觉得这二句更好。 王禹偁也曾经赋过这样的诗,限制用韵为敲、梢、交,诗说“禁鼓楼头第一敲,乍看新月出林梢;谁家宝镜初磨出,玉匣参差盖不交。”以前的人认为王禹偁是摸仿卢多逊的句子,其实他们都不了解这二首诗皆是沿袭老杜的“尘匣元开镜”这个句子。 在《桐江诗话》,将王禹偁写成曹希蕴。 我有个忘年朋友,处州的王义中,他年少时有次和我在夜里聊天,当时天空有新月,我就和他聊了这二诗。第二天,王义中拿来了一首诗,诗说“风外空传药杵敲,云边微见桂枝梢;定疑今夜蟾蜍小,含出明珠口未交。”我非常惊讶,当时我就认这小子日后必定成大名,可惜此后不久就他就去世了,当时还只是弟子员。到如今,我还经常想起他来。 6 吴友参将万民望,是宁波卫指挥。在弘治年间,听线报说有倭寇登岸,便乘舟去巡海。到了半夜,看见远远有二个红灯在空中飘漾而来,他以为是倭寇的船,连忙弯弓射中其中的一个红灯。其实那不是倭船的灯笼,而是龙的眼睛,顿时波涛翻湧,出海的军舟都翻没于海中消失。现在每逢到这一天,海中就会起大风,在阴雨之夜,还能见到一个红灯在摇晃。当地人这才明白每年这个时候,是龙记仇所倒致的。 我也在《行都纪事》中看到“武康鸦髻山有龙洞坞,每到阴雨时,就能见到红灯。”当地相传是宝珠,是不是就是记载这条龙呢? 7 我看见渔民在捉萤火虫,然后贮在猪胞中,将口扎紧然后挂在捕鱼的网上,或者是挂个小灯笼在网上,而后夜里出海捕鱼,这样子的方法,能多捕些鱼,因为鱼儿会朝亮光地方游的缘故。 我记忆起之前看过的一本书说“将猢狲的毛放在鱼网四角,每次下网肯定有鱼。这是因为鱼见到猢狲毛,就如人见到锦绣一样。” 又有说“燕肉,水族非常喜欢吃,钓鱼的人,多用此肉。”现在看挂火的作法,似乎有些道理。 我又在《墨客挥犀》中看到说“如果在渔网念《心经》的揭谛咒七遍,那么用此网捕渔将终日无获。”哎,这二种生杀方法不同,惟人自处吧。 8 阁老李西涯、学士程篁墩二人,在成化年间都是因为神童而闻名于京城。他们当时初见皇帝时,刚好有地方进贡的螃蟹到了。英宗便出一对来试试他们,说“螃蟹浑身甲胄”,程篁墩对说“凤凰遍体文章”,李西涯对说“蜘蛛满腹经纶”。后来李西涯入相而管理天下,程篁墩止于学士,以写文章而闻名于世。偶然的一个对子,能见他们终身的成就。 9 直隶实应县成化丁酉贡士陶懋学善于写诗作画,但他不轻易画。那时奸人当道,他这人又不注意言行,后来竟因为替他人说话被连坐罢退。 我见过他的画,都是神品,世人都非常敬重他。他有一幅水墨水仙花画,自题一绝句在上面说“此心不爱牡丹花,托迹梅花树滚东;大袖郎当霜雪冷,也应回首借天风。”我认为这诗是陶懋学终身座右铭。 现在宝应县志贡士题名中没有他的名字,怕世人不知,我因此记下让大家认识。 10 世人皆认为月亮中的桂树是娑罗树,在欧阳修的诗中也说“伊洛多奇木,娑罗旧得名;常于佛家见,宜在月宫生。” 《容斋随笔》也说“虽然有很多引证,但是由于没有亲眼见到,人家再怎么说也是存有疑惑,我个人认为是七叶木,但也不敢肯定。”可七叶木就是娑罗树,欧阳修的《定力院七叶木》诗与梅圣俞的《送韩文饶宰河南》的诗说“主簿堂前七叶树。”都是指娑罗树。因为这树的树木每枝都生叶子七片,花如栗花。《酉阳杂俎》描述说“花开起来如莲花。”其实不对。 现在南都弘济寺前就有二株,最大的有二围。这是三保太监在永乐年间,从西洋带回来的种子种下的。我的朋友王水部也曾经带回一树枝栽种,现在已长成了。 唐朝李邕所作的《娑罗树碑记》说“这种树不会有恶禽聚集,树底不生杂草,靠东栽种树杆青长得不好每年不结籽,靠西栽种刚树杆白长势茂盛到秋天会结籽。”以我现在的观察,的确婆娑树底下不长草,恶鸟聚不聚集和靠东靠西长得好或不好这就不清楚了,我认为李邕的说法也是有根据才说的。 又,有种琪树,道经称为仙境树,诗人称为仙树。所以孙绰在《天台赋》中有说“琪树璀璨而垂珠。”蔡隐邱的诗“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谁当云裏见,知欲度仙桥。”说这树不存在人间。 我看《山海经》中有说“昆仑之墟,北有珠树、琪树。”而《六朝事迹》中记载“宝林寺法堂前,有一颗琪树。”梅挚有首诗也说“影借金田润,香随璧月流;远疑元帝植,近想志公游。”才了解人间的确有这种树,只是近代有人为称奇颂异,说人间没有,也有可能这类的树多栽在仙佛之地,才引来好事者称为神木。 11 元朝末年,嘉兴桐乡县后朱村徐通判,向来信奉吕洞宾,早晚礼拜。他背上不幸生疽,眼看要死了,依然对吕洞宾早晚礼拜不断。 一天,他偶然看到净水盂下压着一张白纸,里写一诗说“纷纷墓土黄金屑,片片花飞白玉芝;君主一斤臣四两,调和服下即平夷。” 徐通判认为这是吕洞宾给他开的仙方,只是不知道什么东西是方子说的“黄金 白玉”,于是去召仙请教,他问仙说“是不是大黄、白芷?”仙说“是”。依方服用,果然病愈,后来徐通判依此方子依治他人,没有不见效的。 徐通判没有儿子,将此方子传给女婿沈氏,到现在沈氏依方子给人治病为生,数百里外的人都慕名来抓药,每天都有人来找沈氏医治。后来沈氏将药方传给家族,共分了十家,但是只有他嫡枝所传并在家中大椿树下所开的药才有效。 沈氏传人是我朋友俞院判的学生,他知道这药方,说现在的方子加了当归须、川山甲、金银花,但大黄还是占大多数。大黄以下为主,他们这样不问阴阳病症而让人服药,按理应该是有害身体的,可是也为那么多人治了病,更奇的是必须在椿树下开的药才灵验,难道是仙人特意给这一家的? 12 元末倪瓒,字元镇,无锡人。这人是个洁癖,有才华,而且所写的诗所画的画如他的个性,他所居住的地方有清閟阁、云林堂,里面收藏了很多书画奇玩,是个富翁,可惜人太傲,属于那种不懂时宜的傲。 当时张士城的弟弟士信听说元镇的大名,让人拿钱来求画,元镇将士信所送的绢素扯裂,大骂士信为人。这事过后,一日士信与一些读书人游太湖,闻到有渔舟飘来安息香,心想这舟中必有异人,急忙叫人将船靠过去,一看原来是元镇。士信一见立马拔刀要杀了他,被诸多读书人劝住,但还是抽了元镇数十鞭。 到了本朝,他的财产被充公,也无法补他该缴的税,官兵到家抓人,他急忙逃到芦洲,每天焚龙涎香过日,也就是因为香气暴露行藏被抓。在牢中,每当吃饭时间,他必定要狱卒将饭盘托过眉毛送来,狱卒问“为什么?”元镇不回答。旁边有人说“怕你的唾沫污了饭啦。”狱卒一听大怒,拿了一个小便壶锁在他身边,众人虽然为元镇求情而得以幸免,但元镇也因此事愤恨成疾。 如今人们传渔舟之香是发生在祥止庵,太祖皇帝因此而杀了元镇,又传太祖将元镇投入茅厕中,这些说法都不是事实。

《七修类稿》明 郎瑛 (十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