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际猞猁日 | 两位数变四位数,野生伊比利亚猞猁实现里程碑式增长

2021-06-11 12:43 作者: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 我要投稿

注:该文内容主要引用自相关科研报告(详见文末资料来源),仅作信息分享使用,并不完全代表WWF方观点。


对很多人来说,猞猁可能是一个颇为陌生的词,或者大家会先想到佛教中的舍利。


猞猁,别名林曳、猞猁孙、大山猫等,属于中型猫科动物。虽然其知名度没有狮子、老虎、猎豹高,但人们对它的书面记载很早时候就有了,甚至古希腊人还将一个星座命名为“猞猁座”[1]。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猞猁这个家族共包括四个物种:加拿大猞猁(Lynxcanadensis)、欧亚猞猁(Lynx lynx)、伊比利亚猞猁(Lynx pardinus)和短尾猫(Lynx rufus,又称赤猞猁)。其中最为濒危的物种当属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 伊比利亚猞猁。


上个月底WWF发布的最新普查结果,就为我们带来了令人雀跃的消息 —— 野生伊比利亚猞猁的数量在过去二十年里已增长了十倍,也就是从2002年的94只增长到了2020年的1,111只[2]

伊比利亚猞猁 © Conservation program - Ex-situ del lince ibérico

其中有239只为繁殖能力良好的雌性,而在2002年时仅有27只,这是衡量该物种生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过去种群的繁荣到濒临灭绝,再被从消逝边缘一步步拯救回来,伊比利亚猞猁都经历了什么,我们又是如何完成这华丽的逆转?今天世界猞猁日之际,就来一起了解下叭~



 一步步迫近灭绝边缘

对于欧亚大陆西南角的伊比利亚半岛,你都了解多少呢?皇马和巴萨、毕加索、堂吉诃德、海鲜饭?要说起这里的“特产”,这里生活着的特有物种伊比利亚猞猁也值得占上一席。


但其实,伊比利亚猞猁在过去被人们长期视为欧亚猞猁的一个亚种。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充足的古生物学和形态学证据有力地表明,伊比利亚猞猁和欧亚猞猁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甚至这两者间的进化分歧要比欧亚猞猁与加拿大猞猁更早[3]。

 

因此,伊比利亚猞猁作为一个独立物种的分类地位在近几十年来才被广泛接受。

伊比利亚猞猁 © Fritz Vollmar / WWF 

在过去,它们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一度十分常见;但从1940年到1990年后,伊比利亚猞猁的数量持续锐减,只余下两个孤立的种群[4]。

 

这背后有多种因素,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原因是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因爆发疾病大量死亡,作为伊比利亚猞猁的主要猎物,穴兔数量的骤减导致了“挑食”的伊比利亚猞猁数量急速锐减。在2011年发表的研究[5]则提出了更多观点,因为发现1940年以来的大多数局部灭绝发生在疾病爆发之前。

 

研究认为出于对皮毛的青睐、狩猎爱好、猎杀动物害虫等缘由的捕猎和诱捕陷阱,以及农业集约化、高速公路和乡村道路的修建、路杀等人类活动可能对这个物种构成的威胁更大

人们捕猎狐狸时,也猎杀了一只雌性伊比利亚猞猁,拍摄于1972年 © iberlince

据估计,在1960-1990年之间,伊比利亚猞猁在其活动范围内的种群数量下降了80%以上。甚至在本世纪初进行的种群数量普查中发现,野生伊比利亚猞猁的数量或仅存94只



 迎来希望的曙光

尽管困难重重,一系列保育计划将伊比利亚猞猁从灭绝的边缘拯救了回来。


自2002年以来,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展了就地和迁地保育计划。这项由WWF等二十多个机构参与的LIFE+Iberlince项目通过人工育种和重新引入方法,增加它们的种群规模,扩大其活动范围,并提高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

西班牙一家育种中心内刚出生30天的伊比利亚猞猁幼崽 © Sergio Marijuan / WWF

起初由于野生伊比利亚猞猁的个体数量实在太低了,以及相关资金并没有那么充足,科学家们也对这样的育种计划存有许多疑虑。比如当时对伊比利亚猞猁的生物学情况仍不完全、这种动物能否在人工环境下繁殖、人工育种的个体能否适应野外环境……


事后看来,这项育种计划远比预想要顺利。随着项目的开展,幼崽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人工育种设施的容纳程度,于是便开设了更多的设施来安置它们。科学家们也非常仔细地分配了这些动物,以确保最大程度的遗传多样性。

红外相机拍摄到野外的伊比利亚猞猁 © WWF-Spain 

之后随着伊比利亚猞猁们被野放,人们更是目睹了比预期更高的存活率 —— 第一年就接近70%,这比十年前预估的20%高出很多。它们的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那100平方英里左右了,现在活动范围已达到原有的10倍以上。


育种计划的成功也不单单是增加伊比利亚猞猁数量而已,保育专家们还同时在努力稳定当地穴兔的数量保障地中海灌木丛林地的健康等等,这些都是保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

准备将兔子引入野外 © WWF-Spain 

 

摆脱濒危命运,仍需努力

时至今日,野生伊比利亚猞猁的数量已从2002年的94只增长到了2020年的1,111只。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巨大的保育成功范例,也是所有参与保育计划的行政机构和组织以及众多人们不懈努力的成果。

 

即使是在今天如此乐观的境遇下,我们也必须清楚,伊比利亚猞猁还没有摆脱濒危命运。它们仍面临着被非法捕杀、陷阱误捕、路杀等威胁。这意味着在强有力的法律规定下,执法与管制力度的加强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只名叫Odrina的雌性伊比利亚猞猁 © ANTONIO LIEBANA 

根据WWF和几位专家的评估,野生伊比利亚猞猁的数量需要达到3000至3500只,并包含大约750只繁殖能力良好的雌性在内,才能够被认定是处于欧洲规定的“有利保护状态”。


要在2040年前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继续努力,应对非法捕杀等威胁,帮助恢复被大量猎杀的穴兔,创建新的伊比利亚猞猁种群,并完善现有种群间的连接性。



资料翻译&整理:鹅子

校对:没辙、Nans排版:捷西本文数据资料来源:

[1] 昔言著《世界上最大的猫星人 —— 猞猁》

[2] WWF: Iberian lynx numbers cross elusive milestone of 1,000 individuals with collaborative conservation efforts (2021.5.28)

[3] Miguel Delibes, Alejandro Rodriguez and Pablo Ferreras (2000) Action Pla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berian Lynx (Lynx Pardinus) In Europe

[4] SIMO ́N MATA, M. 2006, Status of the Iberian lynx populations in Andu ́ jar-Carden ̃ a and Don ̃ ana. Progress made in conservation projects in situ since the I seminar in Andu ́jar. Issu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of current conservation efforts.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Iberian Lynx 2:75–84.

[5] JOSE MAR ́IA GIL-SA ́ NCHEZ AND EMIL B. MCCAIN (2011). Former range and decline of the Iberian lynx (Lynx pardinus) reconstructed using verified records


国际猞猁日 | 两位数变四位数,野生伊比利亚猞猁实现里程碑式增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