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悲哀,10岁上大学如今月薪2千,家长的望子成龙坑了她
身为家长,或许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想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希望他们能成为同龄人里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因为这样,很多家长很早就重视起对学生的培养。
家长对子女适当的期待和要求,是鞭策他们上进的一个重要方式,不过如果这种期望过了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长远发展,反而可能成为一种失败的教育方式,不仅没能达成家长的心愿,还害苦了孩子,有些“神童”就是典型的例子。

10岁上大学,可如今月薪2千元,“神童”的悲哀引人深思
考大学大概是多数家长们对子女教育阶段的终极培养目标,而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不少。一般同学上大一的时候已经18岁左右。
但是,总有一些家长,他们热衷于让孩子什么事情都“超前”,上小学前想方设法提前一年,上学以后又找机会跳级。但是10岁就能读大学,在全国来讲也没几个。

河南省的张易文同学,就是这么一个“神童”。她的父亲本身是做教育行业的,不知是学习基因的继承,还是家长从小对其有独特的培养方式,4岁时她已经认识2千多字。
这在当时那个时候,确实是很不错的成绩,也让家长觉得她是个有潜力成为“神童”的苗子。于是父亲脑海中浮现了让女儿10岁上大学、20岁拿到博士学位的蓝图。

高考时她作为当地最小考生,也一度受到关注,但成绩很普通只答了352分。不过,商丘信息电子工程学院,决定让张易文以特招生的身份入学。
父母以为这个“神童”会开启一种开挂的人生,但结果却叫人叹息。虽然十多岁就大学毕业,不过只是专科,根据她的成绩考专升本也几乎考不上,别提考博计划了。
后来父亲只好让她在自己开的培训机构帮忙做助教,月薪2千元。能够有这份工作,也是得益于家里的安排。神童的现状确实值得深思,快马加鞭真是好事吗?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坑了她,不要再逼学生超前学习了,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看到张易文的现状,不少家长都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认为父母的过度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坑了她。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都可能出现的心态,但我们不能脱离实际。
其实在读大学期间,女儿已经提出过想要放弃,重新回到和同龄人一样的学业期。因为以她的学习功底,根本很难跟上高校的学习进度,及格也很难。

而且因为年龄太小,跟班里的大学生也难以成为朋友,感到十分不合群。可是家长却没有及时接受这个现实情况,依然要求她勉强读完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出路。
很多网友认为,是父亲这种固执坑了她,我们不能执着于“快速成才”,不能逼学生处处超前学习。虽然眼前看似培养出尖子生,但最后的结果可能往往事与愿违。

这位女生只是众多例子中,一个比较明显的,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提前一两年上学的孩子,最后都没能像家长期待的那样“快人一步”。
有位母亲就曾跟笔者谈到这个问题,表示自己很后悔什么都帮学生争取“提前”,实际上真正有能力超前学习的人很少,这样做反而只是给他们徒增压力和缺乏价值的困境。

学生的成长不仅包含知识的扩充,家长不宜因为孩子成绩尚可就压缩升学过程
小时候可以跳级升学的“神童”,长大后往往成绩平平或者很难有好的职业发展,这是因为成长可不只有知识的层面。上学的过程看似只是听课,实际上会在多方面锻炼学生。
同学和老师的接触中,都需要智慧和思考,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家长因为孩子成绩好,就去压缩他们的升学过程,看似节省时间实际上也少了必要的成长。
越是到学习的后期,他们所呈现的缺点就越发明显,不仅在课业上可能跟不上,人际交往也非常容易出现困境,而这却是以后工作和生活中很关键的技能。

【笔者寄语】学生的成长包含多个方面,成绩虽然很重要,但只是其中一面。我们承认,确实有些学生天生资质过人,能用比多数人更快的速度学东西,但我们还是不要想当然地把子女当成神童培养,有时候成为一个普通人才是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