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必1】免疫失调+免疫学应用(知识)|0基础救星!

免疫失调+免疫学应用知识点总结
一,免疫失调
1 过敏反应
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
注意: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也不一定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结核杆菌。
作用机理

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会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如肥大细胞(所以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分布与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分布是不一样的)
反应结果: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特点: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治疗:以预防为主,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分析:A一上来就把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的概念混淆了,B过敏者初次接触过敏原会进行正常的免疫反应(B细胞产生抗体)C就是过敏反应的症状,D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
2 自身免疫病
概念: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例如:某种链球菌表面的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表面的一种物质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细菌后,人体免疫系统不仅向细菌发起进攻,同时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心脏受到了损伤,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还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对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使其免疫系统重建)

重症肌无力只因为自身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性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是下一个神经元不能兴奋,从而导致肌肉不能收缩。
3.免疫缺陷病
概念: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泡泡男孩)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如艾滋病
艾滋病
全称人类免疫缺陷病(AIDS),艾滋病病毒全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辅助性T细胞数量不为“0”的原因:病毒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依然可以增值,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预防见课本上

分析:A HIV初入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是正常的,可以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消灭大量HIV,B 浆细胞分泌针对HIV的抗体,CD 艾滋病后期患者免疫力低下,特异性免疫功能几乎丧失,无法抵抗其他病原体的入侵
二.免疫学的应用
疫苗
概念: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例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卡介苗(预防肺结核),脊髓灰质炎疫苗。

疫苗作用的特点:1.具有特异性,一种疫苗一般只预防由一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 2.具有记忆性,免疫力能维持较长时间。
为什么人接种了新冠疫苗,流感疫苗后还会再患病(HIV疫苗难以研制)的原因:病毒易发生变异,导致研制的疫苗不能起作用。
接种时常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第二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免疫的效果原因是第二次接种的疫苗会与第一次免疫后产生的抗体结合而被清除,对于需多次接种的疫苗间隔时间太长,前一次的记忆细胞减少,使得后一次接种的疫苗产生的免疫加强效果下降
免疫治疗
分为主动免疫(免疫预防)和被动免疫(免疫治疗)。
主动:输入疫苗,免疫时间长(用于预防疾病,如注射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肝。
被动:输入抗体,免疫时间短,但见效快,人被疯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病毒血清
器官移植
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组织相容性抗原简称HLA
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
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是表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
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能够识别HLA,区分自己和非己。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不会攻击自身细胞
如果将异体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这种现象叫做免疫排斥。


分析:A 课本原话不多说,B疫苗肯定会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C只注射抗体无法引起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所以只能提供短期的免疫力,D治愈者的血清中含大量抗体,属于被动免疫。
以上就是免疫失调+免疫学应用的重难点,希望这个笔记能帮助到大家,帮助到每个在bilbil奋斗的同学(如果笔记有错误或者哪里没懂可以私聊本人咱们一起进步)
总结题型真的非常重要!!!